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22)%、倒三叶(7.7)%、倒四叶(17.7)%。
2、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是指产品(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突出本田叶龄诊断(计划化)管理。
3、水稻壮苗标准的量化指标:地上部分(3 、3、1、1、8);地下部分(1 、5、8、9)。
4 、水稻稻瘟病的种类主要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5 、水稻施肥种类可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
6、绿色植保技术的用药原则是(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
7 、水稻移栽田分期施除草剂时,第一次施药在移栽前(5-7)天, 第二次施药在移栽后(15-20)天。
8、垦区推荐防治水稻稻瘟病主要药剂有(75%三环唑)(25%咪鲜胺)、(加收米、多菌灵)等。
9、玉米的“棒三叶”是指果穗叶及上、下两片叶。
10、水稻苗床摆盘时, 装盘土厚度标准为2 公分11、11 片叶的水稻品种盛蘖叶位为第6 叶。
12、水稻移栽时的“三带”是指带肥、带药、带增产菌下地。
13、玉米播种深度正常情况下为3-5cm 。
14、玉米缺(N或氮)表现为株型细瘦,叶色黄绿,影响光合作用,延迟雌穗分化等;缺(K 或钾)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黄绿或黄色, 叶片边缘象烧边;缺(P 或磷)表现为幼苗根系减弱,生长缓慢,叶色紫红。
15、水稻冷害的类型有哪些, 防御障碍性冷害的时期、方法?分为延迟型冷害——营养、障碍型冷害——生殖、稻瘟病型冷害、混合型冷害防御障碍性冷害在剑叶叶耳正负5厘米,遇低于17 C以下的温度时,灌水层 1 7厘米以上,以水保温。
16、防止水稻倒伏的主要做法有哪些?1)选择抗倒品种2)改进施肥措施:①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是防倒的最重要措施。
②减氮;增磷钾;调整比例,增施钾肥、硅肥。
③调整基氮,防前期过旺。
倒3、4叶(有效分蘖后期)追肥最危险。
3)适期早插秧:(晚插则遇高温、肥效集中,积累少、茎秆软弱, 早插(T较低)则营养生长长,生长慢、积累多,)4)密度:控制密度,密植倒伏的原因,就是长势旺,节间细长,皮层薄, 木质结构差。
5、灌溉:有效分蘖终止期至颖花分化始期晒田, 十分有效。
粘土和高产田要彻底晒田。
6)防治病虫害7)(日)间株或割株:17 、水稻盐水选种比重为多少?如何确定?盐水比重为 1.13, 可用鲜鸡蛋法, 可将鸡蛋横浮于水面中, 露出5 分钱硬币大小时,盐水比重为1.13 。
也可用比重计测量。
18 、水稻秧田管理四个关键时期的标准是什么?①、第一个时期一一种子根生长期从播种到不完全叶出生,时间7-9 天, 管理的重点是促进种子根健壮生育, 根长的粗长, 根毛多、须根多。
育苗先育根, 育根先育种子根。
种子根 1 条, 种子根充分发育, 则秧苗茎基部变粗, 吸收能力增强, 秧苗能早期超重(秧苗在离乳期前超过自身种子重量) , 分蘖芽发育好。
种子根发育期管理重点是控制温度最高不超32 C ,最适温度25 —28 C ,最低温度大于10 C ,温度超过32 C及时通风。
水分管理不使床土过干、过湿,即保证幼苗的生理需水, 又要保证床土有足够的氧气, 提高胚乳转化率, 使种子根伸长、长粗、长出较多的须根和根毛。
中茎长度不超3mm,覆土过厚处适当挠掉, 露种处适当覆土。
此期不浇水, 缺水落干处适当补水。
②、第二个时期一一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第一叶露尖到完全展开,时间5—7 天,此期管理重点做好调温控水,地下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 5 条根系,地上部第一叶鞘高3cm 以内,不得使其伸长过长, 以控制与第一叶鞘同伸的第二片叶的长度, 防止徒长。
出苗80%左右,在早晚及时撤出地膜,增加光照,促进绿化。
棚内温度最高不超28 C ,最适温度22 —25 C ,最低温度大于10 C。
晴好天气自早8 时至下午3 时要打开大棚两头或多设通风口, 阴天也要通风, 散出潮气,降低棚内温度、湿度,练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 缓解冻叶枯萎。
此期不浇或少浇水, 使床土保持旱育状态, 苗床过干处适当浇水, 使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③、第三个时期一一离乳期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过二个叶龄期,时间10-14天,此期间胚乳养分耗尽,第2叶生长略快,第3 叶生长略慢。
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 条根系生长, 地上部控制第1叶与第2叶、第2叶与3叶的叶耳间距各1cm左右,即第二叶叶鞘高4cm第三叶叶鞘高5cm。
棚内温度最高25 C ,最适温度20 -22 C ,最低温度大于10 C ,多设通风口,加大通风量,进行大通风练苗。
要掌握“低温有病, 高温要命”的道理, 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通风口,并喷浇PH 值 4.5 的酸水,防止出现立枯病, 高温晴天也要提早通风, 严防高温徒长。
如有冻害在棚内加设增温措施防止冻害。
如已有冻害, 也要提早开口通风, 缓解叶尖萎蔫。
在水分管理上,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
如出现床面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叶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 要在早晨8 时前(越早越好)适当浇水,一次浇透。
苗床用水必须在晒水池(水罐)内增温后使用,水温最好在16 —20 C。
⑴防止水稻早穗水稻秧苗2.5叶期,棚内温度不能超过25 C ,这是防止早熟品种早穗的主要措施。
⑵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防治。
⑶秧田化学除草10%千金60—80 毫升/亩,兑水茎叶喷雾或与排草丹混用防除秧田杂草。
④、第四个时期一一移栽前准备期秧苗3.1 —3.5 叶(钵摆大苗4.1 —4.5 叶), 时间2—3 天,管理重点控制水分, 此期不浇水, 蹲苗、壮根, 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 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
移栽前一天做好插前三带工作。
⑴磷酸二铵125—150 克/ 平方米, 均匀撒在苗床上, 用喷雾器喷少量的水, 使肥料粘在苗床上,防止运秧肥料损失。
⑵70%艾美乐6-8克/100平方米,兑水6公斤喷在叶片上,预防前期潜叶蝇危害。
⑶天然芸苔素、生物肥等, 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19、水田两秋、三常年:秋整地、秋做床, 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20 、六大制度:轮作制度、耕作制度、用种制度、施肥制度、植保制度、灌溉制度水稻生产技术措施1 、优质稻品种不断优化1.1 品种选择优质品种是发展优质稻生产的前提, 要选用经过审定推广并符合国家粳稻优质稻谷标准, 适应市场需要优质粳稻品种。
根据GB/T 1 789 1 —1 999 的标准,以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作为主要定级标准, 其余各项指标如有两项指标不合格, 但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个等级, 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三级标准的,不能作为优质稻谷。
1.2 严格控制品种熟期的选择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 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 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
以11 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
1.3 提高供种质量统一加工, 质量达省一级标准, 使用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的本区域品种, 按原种生产“育、繁、推” 一体化工程, 实现生产用种原种化。
良种良法配套, 防止异品种混杂, 造成商品品质等级下降。
1.4 根据需求安排生产根据市场及订单需求, 有计划的安排生产名、特、优系列品种。
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2.1 旱育秧田规范化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 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 设臵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 做到合理布局。
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
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和培养床土)。
育秧棚型, 由中棚尽快向钢骨架大棚方向过渡, 消灭稻田内小棚平地育秧。
积极发展育秧微喷技术。
2.2 旱育壮秧模式化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 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2.2.1 选定秧苗类型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 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
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 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 天,苗高13厘米左右, 地上部茎叶结构为“ 3、3、1、1、8” , 即中茎长不超过 3 毫米, 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 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 和3叶的叶耳间距 1 厘米左右,3 叶长8 厘米左右, 地下部根数为“ 1、5、8、9”, 即种子根 1 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
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 克。
人工插秧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 —4.5 叶,秧龄35-40 天,苗高17厘米左右,带1-2 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 3、 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 3 毫米,第一叶鞘高 2.5 厘米以内,3 个叶耳间距各为 1 厘米左右,4 叶片长11 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 百株地上干重 4 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200-250 克(6 盘)。
人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谷250-300 克(6 盘)。
钵育大苗,选用486孔钵盘,每钵播芽谷3-5 粒,育成2-4 苗。
2.2.2 做好臵床, 配好床土臵床上秋季整地做床高出地面8-10 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3月中旬扣膜,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土温。
每100 平方米臵床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250 公斤,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 公斤,均匀撒施并耙入臵床0-5 厘米土层内。
摆盘播种前1 天, 每100 平方米用1%硫酸水(1 公斤硫酸加100 公斤水)300公斤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4.5-5.5,5 小时后用30% 恶霉灵(土菌消)每100 平方米3-4 毫升或30%瑞苗青水剂120毫升加水300 公斤浇施。
床土配制,按 3 份土、1份腐熟有机肥,均匀拌好过筛。
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时, 按产品说明书的用量混拌均匀, 闷好待用。
用移栽灵防治苗期立枯病, 床土可调酸, 按常规施肥, 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移栽乐 2 毫升对水 3 升均匀喷施。
2.2.3 做好种子处理种子出库后, 选晴暖天气, 晒种2-3 天, 结合脱芒进行风筛选。
按每公顷本田用70 千克种子, 用比重 1.13 盐水(50 千克水加大粒盐12.5 千克, 搅拌溶解均匀)选种, 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 次, 洗去附着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