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水稻种植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种植人员需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不
断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施肥
与灌溉,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定期中耕、除草,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对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水稻种植;管理技术
引言
水稻产业存在米质不优,产量不高,生产上秧苗素质不高,肥水药浪费严重
等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技术措施,加以改进传统的种植模式以扩大规模增效益,
笔者就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达到单产稳步提高和规模
化扩大推广,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1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种植的重要性
在正式开始种植水稻之前,要将水稻田进行整地,要想后续水稻种植质量高
产量大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土地的质量。

对于水稻来说,种植田的选择需
要在平整又肥沃的土地上,并且种植时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载重土塘精细选
哪个耕耙,结合良种的选择和处理,让水稻种植能够更加绿色高产。

为了切实巩
固“三农”工作成果,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也应该极强沟通交流,让种植户更
加了解优质水稻选种、栽培、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知识。

当前阶段,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带领传统农业走向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完成了
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耕农种一直都是传统,其中又以
水稻为代表,种植历史最为悠久,种植技术也较为成熟。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
食作物,关系着居民群众的切实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原料。

2水稻种植技术
2.1种子选择
在选择水稻品种前,要了解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综合考虑土壤肥力、
栽培时间和生育周期等。

在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应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在土壤肥力较差的,黄土地、或沙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瘠薄田块,适宜
种植分蘖能力强的中小穗型品种。

选种时要考虑水稻的成熟周期,太早或太晚均
会对水稻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应确保种子销售企业有销售许可证,保证种子质
量合格,确保种植户购买到优良品种,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第四,选择符合国家
规定的水稻品种,确保净度在98%以上,纯度为100%,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

2.2种子的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要开展种子晾晒工作。

将种子放在阳光下
晾晒,保证摊铺均匀,并且定期翻动,动作应轻柔,避免破坏水稻种壳。

经过晾
晒后种子内部淀粉能够转化成可溶糖,可以提高种子成活率,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种子消毒。

可以采取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即温汤浸泡种子和等离子处理方法。

也可以选择药剂浸泡种子,选择的药剂以杀菌剂为主,将药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
均匀混合,将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能够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包衣
处理种子,能够有效地预防一些土传病害,减少病虫害为害。

2.3育苗播种
种子处理影响着整片生产用水稻田的产出率,是实际水稻栽培过程中重要一环。

选择好种茎饱满个大且坚实的水稻种子,通过晾晒、消毒对种子进行处理,
良好的种茎是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种子消毒完毕后可以采用旱育
的方式进行壮苗育苗,让水稻种子快速发育成长,增加其分蘖性能,提升稻粒数量。

将水稻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后再进行播种,也能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侵入,根据
当地气温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播种,增加水稻种的存活率,播种前期需要加强水
稻田间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减播种量,遵循大自然的适配原则,不能为
了产量加重土地的负担。

选择在地形较为平坦的肥沃土地进行播种,不仅可以减
少播种的人力、物理消耗,更加有助于水稻后期灌溉以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4稻田浇灌
现阶段采用的机械化耕种或者人工播种,选择播种的时机均可能存在偏差,
包括天气、雨水等多重因素对水稻的生长会产生直接的作用。

播种者在了解稻田
干湿状况后,需强化对水量的管理,严格把控稻田灌溉的次数与时间,并以间歇
式灌溉取代传统一次性灌溉,对稻田开展弹性灌溉,并实时关注气候与土壤状况,保证水层厚度,达到水稻生长标准。

返青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
对水分的反应较敏感,而幼苗期、分叶期和结实期对水分反应较迟钝。

因此,水
稻各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首先应保证重点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其次根据水
稻生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合理灌溉。

2.5施肥
水稻施肥,第一,保证基肥施足。

水稻生长主要包括营养生长时期和生殖生
长时期,不同时期对氮磷钾肥的吸收情况不同,基肥中氮肥的占比为40%~50%,钾肥占全部生育周期的50%。

第二,追肥。

水稻分蘖肥是水稻移栽返青后使用的
肥料,能够弥补前期土壤养分不足造成的供给问题,促进水稻尽早分蘖,为水稻
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第三,科学的穗肥管理。

早稻和中稻插秧后5d和晚稻插秧
后3d要及时追施促蘖肥,使用尿素即可,用量为75~105kg/hm2。

针对有机肥和
钾肥较少的田块,可以追施氯化钾,用量为45~75kg/hm2;针对肥料不足的田块,每间隔5~7d施1次肥可提高施肥效果。

第四,巧施穗粒肥。

水稻生长后期要做
好穗肥管理工作,提高水稻成穗率。

同时,应结合水稻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灵活
使用肥料,不可盲目施肥。

需要注意的是,若种植地区的土壤为沙壤土,很容易
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养分不足,种植人员应定期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尤其是
水稻苗期和灌浆期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叶片颜色变淡或秧苗长势变慢需及时追肥。

2.6除草
水稻种植期间,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尤为重要。

种植人员应选择效果较好的除
草剂,控制除草成本。

相关研究显示,严重影响水稻生长的杂草约有16种。


草胺去除阔叶类杂草的效果较好,除草率高达95%以上,在丁草胺中加入适量的
草克星可湿性粉剂,将两者和细沙土均匀混合后撒入秧田,可将杂草消灭在萌芽
中。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先进的杂草防治技术在水稻杂草防治中得以广泛应用
和推广。

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有效抑制杂草,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3.1病虫害药剂防治
水稻疾病虫害防治手段中,药剂防治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果的防治方法,播种前的药剂使用可以从源头减少病虫害的侵扰,但是药剂的使用同时也会产生
副作用,应该尽量选择使用对土地污染较小的药剂,或者在满足预防水稻病虫害
的前提下降低药物浓度,另外一个方面,需要保证药剂配比的合理性,在选择药
剂的时候,必须要符合生产要求,同时使用以后,应该将药剂进行妥善保管,避
免出现误伤人畜的安全事故出现。

3.2农业防治技术
在水稻栽培中,可以选择农业技术防治病虫害,应该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
的良种,并且做好抗病品种的推广工作,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选择科学的田间栽
培管理方式,合理施肥和灌溉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


学合理地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破坏有害生物的生活环境,减少病虫害的为害。

此外,可以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尽量减少或者不使用化学除草剂,从而创造有
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

结束语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能够确保水稻产量和质量。

选择种植技术前应考虑水稻品种、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为水稻生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应做好水稻
田间管理工作,科学施肥、灌溉和除草,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水稻健
康生长,促进我国水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蔺瑞娥.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
[2]陈强.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20
[3]武宪廷.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J].吉林农业,2019
[4]武兴龙.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农家参谋,2019
[5]胡源.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措施探究[J].农家参谋,20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