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级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基地084 学生姓名:王远学号:2020108346完成日期:2011年8月23日2011 年 8 月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摘要:本文依据各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时间顺序对其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详细回顾,深入分析各经济增长理论的进步意义和不足之处,加深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脉络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对已有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提出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新看法,为更好地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做铺垫。
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一、引言“经济学”自其诞生起,就将研究什么是财富(性质),如何增进财富作为自己研究的根本目标。
自1776年亚当•斯密的经典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经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从亚当•斯密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题目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其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如何增进国民财富的研究。
从那时起,这两个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大问题。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社会总收入必然比人口增长的更快,真正的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很重要的体现。
经济增长理论其实就是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考察长期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研究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自产生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经济学的子学科,本文沿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路径分析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观点、新看法,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向。
二、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这一部分,主要归纳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这期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增长理论,每位经济学家在其经济思想中或多或少提到关于经济增长的思想,但并未形成一个体系,总的来说经济增长理论只是零散、不系统的理论。
“重商主义”一次第一次由亚当•斯密赋予其涵义。
亚当•斯密[1]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产生两个不同的关于使国家和人民富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一个可称为重商主义,另一个可称为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和各种财宝就是财富,调节对外贸易以促进金银的流入。
重商主义者将金银财宝完全等同于一个国家的财富,这是其理论的致命缺陷,由此也导致了其在政策上的错误,形成了最早的贸易保护理论。
亚当•斯密[1]指出:“英国有几个研究商业的优秀作假在一开始就指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仅在于金银,而且在于他的土地、房屋和各种各样可消费的物品。
但在他们推理的过程中,似乎把土地、房屋和可消费的物品统统忘记了;他们的论证往往认为,一切财富在于金银,增加那些金属是国家工商业的巨大目标。
”重农主义则专注于农业生产,认为财富是由社会劳动每年所再生产的可消费的货物所构成,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生产,一国经济的增长完全依赖于其农业生产力的高低。
重农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关注于农业生产,没有充分认识到商业、工业也是经济增长的表现,但相对于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财宝的观点是巨大的进步,毕竟认识到了只有生产实物才是经济增长,亚当•斯密称其为“最接近于真理”。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任何一个能产生价值的物品都是国家财富。
亚当•斯密[1]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思想,通过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经济由于资本的积累就会出现增长。
亚当•斯密指出:“由于劳动分工使得社会产品成倍增长,在一个治理井然的社会,所有阶级都变得普遍富裕起来,甚至是最底层的人民。
”同时,斯密在该书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讨论了国家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以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都有重要影响。
马尔萨斯在《人口理论》中,基于两个假设:1,总生产函数具有边际生产递减的性质;2,人口增加导致贫困化的机制,形成了增长“陷阱”理论。
事实上,该理论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有其合理性,道格拉斯•诺斯[2]在《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中指出:“除了损失明显的那些国家外,其他许多国家在这期间最好也不过处于停滞状态,意大利和法国是其中最显著者。
马尔萨斯所说的饥荒和鼠疫的抑制作用再次做出了反应。
”而大卫•李嘉图[3]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资本积累,资本家在支付劳动者的生活费用后,其所剩余的净收入中用于投资、再生产的那部分。
其在该书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后世的国际贸易、经济增长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19世纪前期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中,发展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先后考察了商品、货币和资本,通过发展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论,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
马克思讲扩大再生产方式按其实现方式分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率的提高和适度的制度安排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侯为民[4]认为:“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有时又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
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使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增长和不同性质的经济增长统一起来,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思想,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都有所体现,产品种类增加与经济增长以及内生经济增长的两部门模型中都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踪迹。
19世纪后半叶,一批运用边际分析方法的新古典经济学者逐渐兴起,他们放弃了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看法,他们认为经济增长不过是资本家延迟当前消费以储蓄进行积累再投资,以及企业家对企业的组织管理活动所引起的,他们集中力量于证明资本主义存在合理性的研究,没有着力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5]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现在的满足与延迟的满足之间的选择。
财富的积累一般含有满足的某种等待或延期的意思。
”但是他们主要研究边际效用价值学说,又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不多,总体来说其贡献是很小的。
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它的形成标志着西方经济学家在经济增长理论上取得的初步进展,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开端。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的名字命名的。
在他们的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Y Y )等于经济体的储蓄率(s)与资本—产出比率(k)的比值,即/Y Y =s/k 。
它表明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相关,与资本--产出比率成负相关。
在资本—产出比率一定时,经济增长率完全取决于储蓄率。
投资来源于储蓄,储蓄率越高,资本形成率越高,经济增长率就越高。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取决于物质资本积累的思想在该模型中得到初步体现;其另外一个重要贡献是资本—产出比率的使用,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尽管其在该模型中是一个定值。
1956年,Solow [6]首先提出一个经济增长理论,其后由Swan 予以完善,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被学界称为“Solow —Swan 经济增长模型”。
在该模型中,人口增长率(n)和储蓄率(s)为外生给定的常数,而且假设储蓄与投资相等,即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其使用的的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私人投入的收益为正且递减和稻田条件。
在其增长理论中,(),1r sF r nr =-,其中r 表示人均资本存量(均为原文标识)。
在稳态状态下有0r =,即(),1sF r nr =,此时人均资本存量增加率为0。
由此,Solow —Swan 模型中的一个结论是:在长期中,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为0,此时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如果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人均收入增长率外生地由技术进步率决定。
该理论对以后的经济理论的影响极大,很多理论模型都是在此基础上得到的。
但是,Solow —Swan 模型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不足:1,储蓄率外生给定,为一个常数;2,技术进步率外生给定,为一个常数。
沿着这两个思路,先后出现了将储蓄率内生的Ramsey 模型和将技术内生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里先介绍这个将储蓄率内生的拉姆齐模型。
在Solow —Swan 模型中,假设储蓄率为一个定值,消费者无法最优化自己的行为,因而也就无法讨论激励因素如何通过消费者影响经济的。
因此,Cass [7]和Koopmans 同时完善了由Ramsey [8]在1928年创立的拉姆齐模型。
在该模型中,先后分析居户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经济体,通过居户在跨期预算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来研究居户的经济行为,通过企业最大化其利润来研究企业的行为。
在分析居户时,得到k w rk c nk =+--,其中x w 为工资率,r 为利息率,k 为人均资本存量,c 为人均消费,n 为人口增长率;在分析企业时,得到另外一个最优化条件:()()[]xt w f k k f k e '=-,其中()f k '=r δ+, ()/,*k K L L L T t ==,δ为折旧率,()T t 表示技术水平,L 为有效劳动。
利用xt k ke -=,/xt c C L ce -==,()xt T t e -=,xt xt k ke xke =+,将企业和居户两方经济行为结合起来分析得()()k f k c x n k δ'=--++,类似可得到()//[]c c c c x f k x δρθ'=-=---,其中δ-表示边际效用弹性,为常数,ρ表示时间偏好率以及横截条件()()0{*exp }0lim t t k f k x n dv δ→∞⎡⎤'----=⎣⎦⎰,这三个式子就决定了拉姆齐模型中k 和c 的时间路径。
[9]该模型的结论是,在经济处于稳态时,人均变量k 、c 和y 以速率x 增长,而总量K 、C 和Y 则以速率x n +增长,与Solow —Swan 模型的结论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外生的储蓄率变为内生的,这是该模型的意义所在。
下面将沿着另外一个方向:技术内生化的方向研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所谓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指一系列将技术内生化的理论模型的集合体,而非像新古典经济模型那样拥有单一的标准形式。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源于经济学家对Solow —Swan 模型结论的不满:人均收入增长率依赖于外生技术进步率的不满。
最早将技术内生的模型由Aarrow [10]于1962年首先提出,在文章中阿罗创立了一个龄级模型,又称“干中学”模型,但原文及其晦涩、复杂,本文在此不再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