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

浅析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

浅析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阐述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演化历程。

在此基础上,对各时期各阶段不同的经济增长演化理论观点主张进行归纳和比较。

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进程史
经济增长始终是经济研究的永恒主题,经济增长理论分为古典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但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一个完善并且严格的定义。

从时间上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增长理论;从内容上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和新增长模型。

因此,现代增长时代是这样一个时代,即主要的增长促进力量是系统地开拓科技的前沿,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应用于产业的生产技术。

技术进步是新古典解释的一个基本要素,最近几年来,看到对新古典增长模型修补的文献,试图强调技术进步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内生性。

然而这些“新的”新古典模型与那些老的模型同样是“机械的”。

无论外生的技术进步,还是内生的技术变化,都在新古典理论范式框架下,新古典理想假定难以就复杂的现实作出合理解释。

一、早期增长理论
早期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劳动分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分工取决于市场容量;技术进步引起收益递增;资本积累促进分工和技术进步。

斯密认为,个人的正当动机是启动和维持经济增长过程的最重要的因素,让人民追求自身的利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他还强调只有在稳定的法律体制下,无形的手才能发挥作用。

在他看来,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制度等。

后来的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斯和库兹涅茨发展了这一理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对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排序和界定。

二、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
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个方面: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

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最为重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罗默认为,一般知识可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效应,使个别厂商获得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能使个别厂商有能力研究开发新产品。

产出中的内在和外在效应表明,作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独立的知识积累过程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不仅它本身收益是递增的,而且可以带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收益递增,给厂商和全社会带来递增收益,从而知识积累使总产出的规模收益产生递增,为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保证。

罗斯托依据现代经济理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动态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过程、阶段和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经过六个阶段的理论。

依次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性高消费时代,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经济起飞阶段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关键和核心,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困难、最重要的阶段。

欠发达国家只有实现了经济起飞,才能实现工业化,进入发达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罗斯托认为,跳出“贫困的恶性循环”,越过“低水平均衡陷阱”的过程,其实就是发展中国家突破收人低、资本短缺困境的过程。

收入低,资本短缺,这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也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罗斯托对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对于如何理解一个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没有量化指标,缺乏实证分析,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因此,罗斯托的理论应与钱纳里等人的相关理论相结合,这样更具有解释力。

三、内生规模收益递增论
罗默等一批经济学家扬弃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体现时代特征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或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知识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新增长理论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起初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说明经济增长的决定。

这里主要有两条研究思路:其一主要反映在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

该类增长模型认为以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技术进步存在重要的宏观溢出效应,技术溢出的存在使经济呈现规模收益递增,从而推动经济实现持续的内生增长。

其二是以琼思、雷贝洛为代表提出的研究思路。

新增长理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在垄断竞争假设下说明经济增长各种类型与决定因素。

这里主要有二类增长模型:其一是罗默(1990)等人提出产品品种增加型增长模型。

该类增长模型假定技术进步表现为新型产品不断增加,并认为生产知识的研究开发部门是新经济的核心部门。

其二是塞格斯特和罗姆(1990, 1991)等人提出的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该类增长模型假定技术进步表现为各类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由于新一代产品的出现导致生产成本降低、规模收益递增和经济持续增长。

四、制度创新决定论
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开始着手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理论。

该模式的基本命题是: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产权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其中,产权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于通过定义和保护产权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中的不确定性来加以实施,但在现有技术和组织制约下,产权的创立、裁定和行使代价极为高昂。

此时,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具有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是保护个人权利最有效的工具;另一方面,一旦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权利的最大限制和侵害。

可见,国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还是阻碍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产权结构的效率来进行。

制度可以理解为关于如何协调分工中的人们的知识载体。

由于制度所物化的知识共享于同一制度中分工与协调的人们,使每个人事先就知道其他人对他的行为的反应,从而大大减少个人决策中的不确定性。

所以,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降低交易成本,制度的变迁就是人们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所做的努力。

五、结论
本文简要评述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多个学派。

面对这么多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我们认为,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能够建立起来以充当这个角色,使单个的经济学家得以在他的脑子里把所考察的变量的相互联系给予分类,这就可能较容易地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交流。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琼斯.经济增长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