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4识记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中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出自课下注释,多考查时代国别、风格流派、地位评价、文章体裁、题材人物、作家作品、字号称呼、文体特点等。
复习备考文学常识要做到:注意课下注释,弄清楚一些常见作家的作品、风格流派、写作特点等。
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1.(2019·浙江初三开学考试)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杏花雨”指春雨、“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指月亮,“巾帼”指女子等。
B.《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这些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名篇,也都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社戏》便是这样的文章。
D.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案】C【解析】C.错误,鲁迅的《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
故选C。
2.(2019·浙江初三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属于现当代诗歌。
B.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C.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
D.《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均骈散结合,读起来节奏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C【解析】“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改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文章”。
故选C。
3.(2019·浙江初三期末)下列传统文化与文学常识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个选项是()A.约定俗成的借代,如: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桑梓,古时住宅旁常载桑树和梓树,后人指代家乡。
B.“五行缺土”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按旧时迷信的说法,人的生辰八字要五行俱全才吉利。
C.古代计量单位,如: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称为一贯。
D.进学,明清科举制度。
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
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进士。
【答案】D【解析】D.“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由秀才或监生应考,取中的就是进士”这句表述错误,取中的不是进士而是举人。
故答案选D。
4.【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片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战国策》、陈寿的《三国志》。
B.《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没有密切的联系。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课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形象地展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D.我国的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回忆了许多人,当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杨二嫂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答案】D【解析】D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
闰土、杨二嫂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
5.【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但是用错也会闹笑话,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用错的一项是()A.有人带着自己的弟弟到朋友家去,说:“舍弟..较调皮,请多多包涵。
”B.朋友好久不见,见面问候后,互聊近况,问:“张兄,现在一定另有高就..吧?”C.一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发表了,一友发微信给他:“已经拜读你的拙作..,写得太好啦!”D.有一人乔迁新居,很多朋友去贺喜。
他说:“感谢大家光临寒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A项,舍弟: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弟弟。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项,高就:常用于询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是一种尊称。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项,拙作:称自己作品的谦词。
不能说别人的作品,使用错误。
D项,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据此,答案为C。
1.下列对有关文学、新闻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B.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以新闻不能编造、虚假,当然也不能追求文字的形象、生动。
D.因为新闻具有时效性,所以“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B.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春》《背影》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C.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
阅读新闻,要注意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D.《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散文,文中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君子情怀。
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道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5.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A.新闻的结构具有五个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雨果是英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
C.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不押韵。
D.《阿长与<山海经>》——散文——鲁迅——《呐喊》。
1.【2019年中考杭州卷】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2.【2019年中考金华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A.梅、鹤B.竹、兰C.兰、鹿D.竹、梅3.【2019年中考嘉兴、舟山卷】小嘉翻阅报刊,发现《嘉兴日报》《南湖晚报》上的很多标题颇有文化气息。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A.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B.院士专家桐乡行,“望闻问切”助发展C.叶落归“嘉”——吴云心的桑梓情D.“网红”只是激动一阵子,“心红”才能幸福一辈子4.【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5.【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
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D.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
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
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闯关检测1.C【解析】C项,新闻的语言,以平实朴素为宜,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
2.B【解析】B.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并没有被判死罪,而是逃走了。
3.D【解析】“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这里应表达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4.C【解析】本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分析各项表述的知识点,根据所学所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
C错,说明文顺序有三种,“总分顺序”包括在“逻辑顺序”中。
5.A【解析】B项中雨果为法国作家,C项中铭一般押韵,D项应是《朝花夕拾》。
中考链接1.A【解析】B项,普希金:俄国;C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项,《木兰诗》是乐府古诗。
故选A。
2.D【解析】“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
所以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D。
3.选B理由: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标题借用了古代中医用语。
选C理由:标题借用典故“桑梓”。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
后人用“桑梓”指代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解析】题干要求选择一个你认为蕴含传统文化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首先要读懂标题的大意,然后分析标题的语言特点,特别是要把握好对标题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根据自己的理解,选出一个你理解最透彻的回答即可。
如选A。
“唯有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对八十一难”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典故,借孙悟空指代人生,努力练好处事安身立命的本领,笑面人生苦难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