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侵权法对过失所致纯粹经济损失的处理方法及理由分析

英国侵权法对过失所致纯粹经济损失的处理方法及理由分析

英国侵权法对过失所致纯粹经济损失的处理方法及理由分析陈协平【摘要】Pure economic loss is one of the most discussed issues in the European jurisprudential circle and is a new concept in the domain of civil law. Batsed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pur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negligenc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on-compensation principle to British tort law through analyzing its typical case of pure economic loss compensation caused by negligence, then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non-compensation principl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meaning of the mode and the typed treatment methods in the case law to judicial practice in China.%纯粹经济损失是欧洲法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民法领域的一个新兴的概念。

本文在阐述纯粹经济损失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英国侵权法上有关过失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赔偿问题的经典案例的分析,指出英国侵权法对过失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原则上实行不予赔偿的做法,并对其理由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最后文章探讨了该判例法模式与类型化的处理方法对我国司法实践的借鉴意义。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纯粹经济损失;过失陈述;过失行为;缺陷产品【作者】陈协平【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526纯粹经济损失(pure economic loss)的概念,各国理论界对此未形成统一学说,因为“这一概念处于许多问题的挑战性边缘:侵权责任可以扩展到什么范围,而又不至于对个人行为加以过重的负担(或者如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侵权法规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和法律制度的市场化取向相容并存)”[1]3-4。

英国作为传统的判例法国家,当然也未对纯粹经济损失作出明确的规定。

综观各国民事立法,除瑞典1972年《侵权责任法》第1章第2条①对纯粹经济损失作出明确规定外,其他均未予以明确规定。

虽然对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界定不一,而且随着侵权类型的多样化,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从本质上讲,纯粹经济损失是指被告实施侵权行为导致原告遭受某种经济损失,该种经济损失不是因为原告人身遭受损害产生的结果,也不是原告遭受有形财产损害产生的结果,即“不与任何人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害相联系而产生的损失”。

如,养鸡场的工作人员放任感染禽流感的公鸡从鸡场跑出去,由于受感染的动物逃出,迫使当局关闭牲畜和肉菜市场达15天。

在本案例中,其他动物饲养人因为15天以来无法出售鸡、市场交易者因为失去供应而因此遭受的损失就是纯粹经济损失。

根据纯粹经济损失的概念,可以推知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纯粹经济损失具有无形性。

因为它是受害人直接遭受的财产上的不利益,而不是因为受害人人身或其有形财产遭受损害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而且纯粹经济损失没有通过一定的外在物理形态表现出来,所以具有无形性。

第二,纯粹经济损失具有直接性。

因为它是加害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经济利益所产生的损失,不同于人身权或财产权遭受损失后间接引起的损失。

这里的“直接性”并非因果关系上的直接性,而是指受害人所受损失与加害行为在作用方式上的直接性,即二者之间未介入其他受损害的客体[2]。

第三,纯粹经济损失是一种财产损失。

它是受害人因经济利益遭受侵害而引起的财产总量的减少。

这种财产总量的减少,包括消极减少和积极减少,前者是指财产应增加而未增加,如电影院因修理损坏的座椅而停业,导致营业收入减少;后者表现为既有财富的减少,如电影院为修理损坏的座椅而支出的费用。

但纯粹经济损失不是受害人遭受的因某一项具体的人身权或财产权受到侵害而引起的损失。

纯粹经济损失是否应获得赔偿的问题,各国法律制度都承认了故意所致纯粹经济损失应可获赔偿的原则,那么各国的争议焦点就集中在因过失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能否获赔这一问题上。

关于英国侵权法对该问题的规定和处理,本文通过对过失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的典型案例予以分析,以探究英国侵权法关于过失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的赔付规则。

(一)过失陈述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Hedley Byrne&Co.Ltd.v.Heller&Partners Ltd.②一案Hedley Byrne案的案情是:原告是一家广告公司,准备与一家公司签订一个价值10万镑的广告合同。

为慎重起见,原告通过自己的开户银行向被告,即对方公司的开户银行询问该公司的财产状况。

最初询问是通过电话进行的,被告电话答复:“我们认为该公司不会从事任何他们无法承担的行为。

”三个月后,原告再次通过自己的开户行询问对方公司的年度净财产值是否可达10万镑。

被告即以专信作了答复,其主要内容是:此信“属于机密,专门供你们使用,但我行及其工作人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就我们所知“该公司资信良好,日常经营活动顺利。

你们所提数字比我们惯常所见要大一些”。

基于对此的信赖,原告在签订合同后积极投资以履行合同,但不久对方公司破产,原告共计损失各项费用1万7千英镑。

原告认为其损失是被告的不实陈述造成的,于是将被告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3]。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行为确有过失,但依普通法传统,过失陈述人对相对人不负注意义务③,故无需承担责任。

原告上诉后,上诉法院肯定了一审判决。

原告再次上诉,上议院审理该案后,作出了与一审判决相同的结果,但判决理由却与前两次判决有着本质的区别。

上议院认为,Hedley Byrne案的原被告之间存在特定的信赖关系,而且该信赖关系具有合理性。

因为(1)原告相信被告的专业能力并依赖被告作出的答复作出了自己的判断;(2)被告对原告是依赖自己的陈述才作出相应判断这一点是明知的; (3)原告对被告的这种信赖确实是合理的,即原告有理由相信与其签约的该公司的开户银行对该公司所作的资信评估报告是真实合理的。

基于该合理的信赖关系,被告理应对原告所遭受的纯粹经济损失予以赔偿,但本案特殊之处就在于被告在给原告的答复中所作的免责声明,所以被告对原告不负注意义务,也无需对原告承担责任。

由此可见,在原被告之间存在合理的信赖关系的前提下,过失陈述者要对纯粹经济损失予以赔偿。

自此,从该案始,因过失陈述引发的纯粹经济损失问题逐步从特定行业人员的过失陈述发展到几乎所有专业人员的职业领域,甚至涉及到不少公共管理或服务机构,而所涉原因也由单纯的陈述发展到各种职业服务及其他行为。

正如有学者所说:“Hedley Byrne案的判决出来之日,便是法院辛苦开始之时。

”④Hedley Byrne案之后,随着过失陈述领域的扩大以及案件类型种类的增多,英国法院对该案规则的适用时而严格遵循,如,在Chaudhry v.Prabhakar⑤一案中,法院将判断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理的信赖关系的领域从正式的商业或职业场合延及到一般的社交场所或非正式、非商业的场所;在Spring v.Guardian Assurance⑥一案中,法院将过失陈述的注意义务领域拓展到了第三人,突破了过失陈述人对相对人之外的第三人不承担责任的规则;在White v.Jones⑦一案中,法院将过失陈述的责任从局限于专业服务人员的作为行为扩大到了不作为领域。

在某些案件中,法院对Hedley Byrne案规则的适用又时而有所限制,如在典型判例Caparo In-dustries plc v.Dickman⑧一案中,上议院否认了承担审计任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潜在的投资人和现有的股东的注意义务,并将Hedley Byrne案所确立的较为宽泛和弹性的合理信赖规则进行了更具体明确的解释,并提出了认定提供意见的陈述人与接受信息者之间存在注意义务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即(1)相关意见要为特定而明确的目的而提供,且在提供该意见时,陈述人对此目的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 (2)陈述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的意见将被传给接受者,以便其能根据上述目的利用该意见,而接受者必须是明确的,包括其本身就是特定明确的,或者其属于一个可以加以明确鉴别的群体中的一员;(3)陈述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接受者不会再作独立的其他咨询,而是直接依据该意见行事;(4)接受者也确实是依据了该意见行事并造成了损失[3]115-116。

由此可见,法院对Hedley Byrne案规则适用的态度常常是摇摆不定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这是因为在因过失陈述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领域,要想对当事人之间的注意义务认定规则设定具有一致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标准是不可能的,而且法院在判决此类案件时还会受到政治、经济以及道德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更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法官进行个案考量,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在保障受害人利益的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责任的范围,以防止对被告施加过多过重的责任。

(二)过失行为⑨引起的纯粹经济损失:Spartan Steel and Alloysv.Martin&Co.(Contracts)Ltd.一案Spartan Steel and Alloys一案的案情是:原告是一家钢铁厂,被告的工人在一处路段因施工不慎,挖断一截电缆,导致原告钢铁厂停电14.5小时。

由于停电,原告必须将炼钢炉内的半成品钢块用氧气溶解后倒出,否则钢块会在炉内凝固损坏炼钢炉。

经过这样的处理后,该半成品的价值减少了368镑。

而如果不停电,该炉内之钢块可获盈利400镑。

而在此停电期间,原告本可再炼出四件钢块,这样又可获得盈利1767镑。

因此,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赔偿上述全部损失[3]119。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如下:被告要承担炉内原半成品钢块减少的价值及其可获利润损失共计768镑的赔偿责任,而对原告所提停电期间可以再加工四件钢块的可获利润损失1767镑不予赔偿。

因为大多数法官认为1767镑的利润损失与对财产的实质性损害无任何直接关系,属于纯粹经济损失,被告对此不负注意义务,因此无需赔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