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复习提纲1.资源稀缺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C.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某女士最终购买了两种商品A和B,已知A 商品的价格为2 元,B 商品的价格为1 元,此时该女士消费A 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她消费B 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是()。
A.15 B.30 C.60 D.13.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等于-0.1,则这两种商品的关系为()。
A.独立品B.替代品C.补充品D.无法确定4、按基本的法定形式区分,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A个体企业B合伙制企业C公司D小商贩5、按照生产的三阶段理论,劳动投入在总产量已达最大以后的生产为第()阶段。
A、ⅠB、ⅡC、Ⅲ D 、Ⅳ6.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 为产出数量。
那么TVC 为()A. 30000B. 5Q-Q2C. 5-QD. 30000/Q7、经济学中所说的投入,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它主要包括()。
A劳动B土地C资本D企业家才能8.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B 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 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 以上均不正确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A 产品有差别B 产品无差别C 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D 以上说法都对1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8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A.必需品 B. 奢侈品 C. 一般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二、判断题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消费总量、投资总量、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财政收支、货币供应等变量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2. 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 )3. 替代效应指的是由商品价格变动引发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化的效应()。
4.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 )5. 单位总成本也称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它是单位不变成本与单位可变成本之和。
()6. 正常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利润、经济利润。
( )7.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
()8.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失业量)与劳动力总量(劳动总量)的比例。
( )9. 对垄断采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矫正手段是对垄断厂商实行管制,管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
( )10. 利息指资本的服务价格,是为使用资本而支付的报酬。
单位资本的服务价格用利息率表示。
利息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
( )四、名词解释1. 机会成本2. 等成本线3. 总收益4. 经济租金5. 国民收入五、简答题1、简述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2、简述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3、简要说明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4、简述LAC曲线U型特征的原因。
5、简述什么是搭便车问题。
六、计算题1. 某人每月120元可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Px=2元,Py=3元。
要求:(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会购买几单位X和Y?(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多少?(3)假如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2. 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20Q+1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40-P,求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B 2.A 3.C 4. ABC 5.C 6.B 7、ABCD 8A 9.B 10.C判断正误1、X2、√3、√4、X5、√6、X7、X8、√9、√ 10、√名词解释1. 机会成本:生产产品所费成本,就是为了生产出该产品而放弃了另一种最佳替代物的生产。
简言之,生产出产品所费成本即是它的替换成本,这个替换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2. 等成本线表示在生产者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上任一点,表示所购买的劳动和资本的支出正好等于企业的全部成本预算。
3. 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之间的乘积。
4. 经济租金可以定义为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
可以理解为要素的当前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
5. 国民收入:广义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和国民收入NI等指标都是国民收入;狭义上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简称NI,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简述题1. 简述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
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那么使消费者形成相同偏好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在二维平面图上构成的曲线,我们就称之为无差异曲线。
特点: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越靠近原点的无羌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低。
任意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是不相交的。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简述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西方经济学中,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所得的报酬,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它包括在生产成本之中。
超额利润又叫经济利润或纯粹利润,是超过成本部分的收益,可以表示为:超额利润=收益成本。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遵循的准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企业产出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既MR>MC,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成本,这时仍有潜在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尚有利可图,企业必然增加生产。
⏹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MC,则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成本,这时企业增加生产会使总收益减少,总成本增加,必然造成利润减少,企业必然会减少生产。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MR=MC时,企业把该赚到的利润都赚到了,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这时,企业既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减少生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正是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原则作为调整产量的依据,以实现企业产量的最佳水平,即实现利润最大化。
3. 简要说明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利率会影响人们对有价证劵和货币的选择。
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而只能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劵的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劵全部售出来换成货币,即使手中又两外新增了货币,也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劵,以免证劵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即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叫“凯恩斯陷阱”,也加“流动偏好陷阱”。
4、简述LAC曲线U形特征的原因长期平均成本U形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内在的规模经济与不经济所决定的。
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此时产量增加倍数大于成本增加倍数。
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使经济效益下降。
此时,产量增加倍数小于成本增加倍数。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与生产理论中提到的规模报酬不同,二者区别在于前者表示在扩大生产规模时,成本变化情况,而且各种要素投入数量增加的比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而后者表示在扩大生产规模时,产量变化情况,并假定多种要素投入数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
但一般说来,规模报酬递增时,对应的是规模经济阶段,规模报酬递减时,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的阶段。
往往在企业生产规模由小到大扩张过程中,先出现规模经济,产量增加倍数大于成本增加倍数,因而LAC下降;然后再出现规模不经济,产量增加倍数小于成本增加倍数,LAC上升。
由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作用,LAC曲线呈U形。
5、简述什么是搭便车问题。
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个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是却不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即使公共产品带给人们的好处大于生产成本,由于难以收取费用,也没有私人愿意生产这种产品。
计算题1. 某人每月120元可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Px=2元,Py=3元。
要求:(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会购买几单位X和Y?(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多少?(3)假如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答:(1)X=30,Y=20(2)边际效用:10220P Y P MU MU X X X M ====总效用:120012010=⨯=⋅=M MU TU M M(3)X=25,Y=24M ’=2.88X+3Y=2.88×25+3×24=140所以,需增加的收入:△ M=M ’-M=144-120=242. 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20Q+1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40-P ,求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解: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 ,由Q=140-P 得: AR=P=140-QTR=140Q-Q2MR=140-2QMC=10Q+20140-2Q=10Q+20Q=10P=140-10=130TR-TC=140Q-Q2-5Q2+20Q+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