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围神经病护理常规

周围神经病护理常规

周围神经病护理常规
周围神经系统由除嗅神经以外的10 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及周围自主神经系统所组成。

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的结构改变或功能障碍。

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有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

【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2、感觉障碍:局部麻木、灼痛、刺痛、感觉过敏、实体感缺失等;
3、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光润、发红或发绀、无汗、少汗或多汗,指甲粗糙脆裂等。

【治疗原则】
首先是病因治疗;其次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如给予止痛药物及 B 族维生素等。

针灸、理疗、按摩是恢复期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预防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

一般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损早期,手术治疗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损伤,而康复治疗无论在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与恢复期还是在手术治疗前后均应进行。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疼痛,预防与解除肌肉肌腱挛缩、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最终恢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护理评估】'
评估病人的发病情况,详细了解病情(发病时间,症状),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重症病人应重症监护治疗,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及易消化的食物。

2、病情的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证,尤其是呼吸变化情况。

3、肢体运动障碍。

4、用药护理:按医嘱用药,注意不良反应,告知某些安眠,镇静药不可轻易使用。

5、心理护理: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倾听病人的诉说。

6、健康指导:治愈后坚持适当的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肢体锻炼应持之以恒,以防肌肉萎缩。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浮肿:可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压迫,患肢按摩与被动运动,热敷、温水浴、蜡浴、红外线、电光浴以及超短波、短波或微波等方法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或积液的吸收。

2、挛缩:预防极为重要。

除采用预防浮肿的方法外,还应将受累肢体及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上,可使用三角巾、夹板、石膏托或其他支具作固定或支托,并应注意避免对感觉丧失部位的压迫,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继发性外伤:一旦发生创伤,由于创口常有营养障碍,治疗
较难。

对丧失感觉的部位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并进行保护。

对创口可采用超短波、微波、紫外线、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创口愈合。

【健康宣教】
1、疾病知识指导:护士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本病的相关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消除诱因和不利于康复的因素。

2、日常生活指导: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受凉,感冒而诱发。

生活有规律,坚持适当运动和肢体功能锻炼。

3、就诊指导: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