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围神经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周围神经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周围神经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周围神经疾病指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性障碍,旧称神经炎。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除嗅神经及视神经以外的其他10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及周围自主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具有再生能力,其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完整或损害轻微,周围神经均可再生,一般速度为1-5mm/d。

不同的发病原因可以有不同的发病机制,诊断多需要电生理检查和脑脊液检查,甚至周围神经活检来确诊。

如吉兰-巴雷综合症过去认为是一种快速进展以脱髓鞘为主的周围神经疾病,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急性和亚急性发病的周围神经疾病,预后情况直接与肌无力今早速度、轴索变性程度、发病年龄有关,应尽早尽快治疗。

发病后2周内行血浆交换可明显加快临床症状的改善。

【疾病特点】
1、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异常、感觉超敏和病理性疼痛等。

感觉异常可见于各种感觉性或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疾病,感觉超敏可见于部分性周围神经损伤或其恢复过程中,病理性疼痛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病。

常见的感觉障碍有四种。

(1)末梢型:对称分布于上肢和下肢的远端,呈手套状或袜子状,越靠肢体末端症状越明显,多见于多发性神经炎。

(2)神经干型:只在某一神经的皮肤支配区发生感觉障碍。

(3)神经丛型:发生于神经丛的皮肤支配区。

(4)脊髓后根型:神经根分布节段的皮肤的感觉障碍,常伴随剧烈的根性
疼痛。

2、运动障碍:表现为肌束颤动、疼痛、肌肉痛性痉挛等。

肌束颤动可见于正常人,伴有肌肉萎缩时则为异常。

任何下运动神经元疾病都可发生,但多见于运动神经元病。

痉挛可能为神经干的刺激症状,多见于面神经。

麻痹性症状有肌力减退或丧失。

轴突变性或神经断伤后数周内可出现肌萎缩并进行性加重,如能在12个月内建立神经再支配,则可望完全恢复,否则恢复不完全。

脱髓鞘性者一般无轴突变性,肌肉萎缩不明显。

周围神经损害均具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临床特征和电生理特点。

3、自主神经障碍:可有多汗、高血压。

麻痹性症状有无汗、竖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其他可能有泪液分泌减少、皮肤苍白或发绀、性功能障碍、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等表现。

4、反射异常有关的深、浅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腱反射丧失为周围神经疾病的早期表现,以膝反射丧失常见,但小纤维损害为主的周围神经疾病可至后期才丧失。

5、其他:动作性震颤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共济失调表现和步态可出现于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疾病及慢性感觉神经疾病,以下肢明显。

周围神经增粗可见于麻风病、遗传性和后天性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疾病、神经纤维瘤。

手足、脊柱或其他关节畸形可见于慢性多发性神经疾病,尤其是疾病自幼发生时。

失去神经支配可致皮肤、指甲、皮下组织等营养障碍,以远端明显,因感觉丧失而复发损伤,可出现营养性溃疡和神经性关节变性。

【健康教育要点】
(一)住院健康教育(以吉兰-巴雷综合症为例)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说明吉兰-巴雷综合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配合要点。

告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是本病的主要治疗目标,解释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形态变化的方法以及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意义。

2、呼吸治疗指导向病人说明呼吸治疗的主要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意义和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时,告知家属不要随意调整呼吸机参数。

3、康复护理指导告知病人在患病早期运动障碍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置,尤其是每次翻身后还应将病人调整到肢体功能位,预防肩关节、髋关节外展、足下垂等合并症的发生,加强运动障碍肢体的被动活动,避免瘫痪肢体发生失用性萎缩、关节脱位及肢体畸形等。

4、并发症预防指导告知长期卧床病人家属要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清洁,防止皮肤出现压疮。

床上活动时,保持重心防止发生坠床和跌伤。

演示正确喂食、喂水方法,防止引起呛咳或误吸。

指导家属掌握下肢被动按摩方法,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因长期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

鼓励家属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减轻因长期患病引起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5、用药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血浆置换疗法及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和处置办法,一旦病人出现相应表现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