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拼组9篇图形的拼组 1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
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边欣赏自己的成果,边体验成功的乐趣,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拿来的的学具不同,在操作活动中不能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
图形的拼组 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1(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
(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2、5、6题。
四、全课总结屋檐人家-学习库:图形的拼组 3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教学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学生活动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
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
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
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
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在里填入适当的序号,拼出熊猫头。
5、第7题:6用 1 4 2 3 做成一个,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5四、小结: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2、谈一谈你的收获。
图形的拼组 4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7页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片、实物风车、投影器,学生自备图形卡片。
教学设计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生:钉、小棒、纸……生: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用直观的实物风车极大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跃跃欲试的愉悦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
] 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生:长方形师:为什么?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示: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利用学生的观察,引出对边的概念。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给予指导。
)师:我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
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就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能相等吗?(学生动手证明,可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这个正方形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a.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
生:b.拿出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生:c.选一些形状一样的图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形?生:d.换成小棒拼拼看。
生:(把学生一些有创意的成果放在投影器上展示。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28页的“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1题。
四人小组使用,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3.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一个个都是很棒的图案设计师,现在就请你们帮小强家一个忙,他们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4个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4个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小强家设计地板图案吧,小小设计师你们准备好了吗?(第29页的第2题。
)[以帮助小强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拓展到课外。
]教学设计说明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的体验。
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挖掘素材、巧妙切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导入时,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风车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并以做风车要用正方形的纸为契机,巧妙地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既是对一年级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2.充分参与、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是由动手操作得来的。
在本节课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孩子动手的机会。
在刚开始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激发他们提出猜想,再通过动手折叠、比较等方法去进行验证,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后半节课学生拼摆图形时,我又设计了“做风车”“拼拼摆摆”和“小小设计师”等既富童趣又是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3.自主思考、有效合作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对于正方形、长方形边的认识,我先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猜想,并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验证这些猜想,通过学生思考确实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有用折叠的、借助工具比较的等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在后来的拼摆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后又去观察、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渗透美育思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成果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获取了许多图案信息,新颖独特的设计,五彩缤纷的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几何美、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