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测量温度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紧接表现人们根据不同需求设计的不同温度计,理解各种温度计的测量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测温计时要让学生思考,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接着就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
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
这部分的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实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考虑到整堂课的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我只让学生实行自来水温度的测量。
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表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的印象。
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十分考验学生耐心的活动。
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理解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
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理解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
据此,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持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最后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在课的最后,应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去尝试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能够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值在-1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四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准确的测量水温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规范的测量水的温度。
教具准备:塑料量杯、温度计、不同温度的热水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四张旅游时拍的照片,提问:如何知道哪个地方的温度高?让
学生理解学习使用温度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及他们的测量范围;
3、学生讨论总结:如何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4、引出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二、学习准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测量水的温度
1、指名学生根据预习,尝试用温度计测量自来水的温度;
2、讨论出现不同温度的原因;
3、总结准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学生分组实验测量自来水的温度,完成实验一;
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
(1)温度计要轻拿轻放,小心破碎;
(2)各成员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5、借助多媒体表现实时拍摄的学生使用温度计的照片,让学生自己发
现错误,并自行纠正,再次巩固准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三、提出问题:四杯不同温度的水放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1、学生提出假设
2、讨论设计实验
3、分组完成每2分钟测试水的温度,填写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二。
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1)温度计要轻拿轻放,小心破碎;
(2)各成员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3)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测量的液体;
(4)老师报完时后要即时读出温度计所显示的数字。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
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
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四、拓展
1、四杯水放得更久后水的温度会出现什么变化?水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说
明了什么?(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能够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
获得热量。
)
2、学会了准确使用温度计,你还想使用这个知识研究什么?提供几个方
向让学生备选。
提醒学生在自行研究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1)一杯水一年四季的温度会怎么样变化?
(2)有哪些办法能够使水温度上升?
(3)怎么较快的调制一杯48摄氏度的水?
实验报告单一:
自来水温度测量记录表
实验报告单二: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