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动物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动物》单元起始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还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本课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教材设置的三个板块分别是:聚焦部分“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这部分交流为整个单元服务,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充分展示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知。
探索部分“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这部分通过任务形式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点,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
研讨部分“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一起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都很感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
虽然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形成了观察、记录、描述等初步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由于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学生多以拟人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事物,在动物领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和描述的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动物,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点,认识到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知道它们是有生命的。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
[探究实践]用语言、图示方式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会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动物,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难点]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学生]1.每人提供学习单;2.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3.玩具熊【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出示情境:小朋友们春游到野生动物园研学,见到了很多动物。
课件出示动物图片,如长颈鹿、斑马、熊猫……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2.提问:除了这些动物,说说你还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引导: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种动物的信息吗?可以说说它生活在哪里?这种动物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3.讲述:在自然界的不同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揭示课题:我们知道的动物(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动物园”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了解学生关于动物的前概念,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从名称到特点再到生存环境,充分展示他们对动物的原有认知。
二、任务驱动,观察特征(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六种不同种类动物(例如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等)的图片或标本、学习单1.任务驱动:给小动物画画像说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会给每种小动物们制作一张动物简介牌,上面有小动物们的照片、名称、特点等基本信息,方便游客浏览。
出示任务:在学习单上给你观察到的动物画一个画像。
2.教师指导,观察要求:(1)看一看:动物的身体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2)画一画:画出动物的主要特点。
(3)说一说:向小组成员介绍动物的主要特点。
教师以小蚂蚁为例引导介绍:先整体观察,描述动物的轮廓,再局部看一看,观察动物的特点,并画图记录。
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学生选择一种动物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主要关注以下几点:(1)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有无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
(2)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
(3)指导观察顺序,描述动物身体分哪几部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
(4)讨论:和其他动物比较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学生观察动物,并用图示描述发现的特征,在观察活动开始前,以“小蚂蚁”为例,指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排充足时间让学生作画,培养学生记录能力、记录习惯和观察能力。
三、任务评价,研讨小结(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玩具熊、“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1.任务评价:猜一猜我画的是什么动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学习单,请其他组的学生猜一猜画的是什么动物?并汇报说说这样猜测的理由。
若画的特征不明显,作画者可以汇报说说自己画的动物有什么主要特点,再请其他学生猜,以此评价学生的记录是否抓住动物特点,是否画得真实。
2.教师板书记录各小组的汇报内容关键词,引导其他学生对照动物图片倾听同伴介绍,适时引导、点拨、纠错。
3.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预设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需要空气、会生长发育、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繁殖后代、都有嘴、都要吃东西……)教师板书汇总于“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表。
4.研讨:玩具熊是动物吗?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参考句式回答:“我认为玩具熊是/不是动物,因为玩具熊不会……,而真的熊会……”重点说说理由,引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观察活动后,用“猜一猜”的方式对学生画作进行评价,增加评价方式的多样和趣味,同时表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
研讨环节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在现有水平上能表达多少就是多少,学生可能无法概括全面,设计班级记录表将学生的认知保留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及时补充,便于学生交流和研讨。
四、拓展活动(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橡皮泥动物模型、彩色超轻黏土1.教师出示用超轻黏土做的动物模型,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说说判断的理由。
2.布置课外制作活动和展评的具体要求:用超轻黏土捏制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亲手捏制动物模型也是一种观察动物和呈现观察结果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疑难解答】1.学生在观察动物时,向教师求教动物的名称,但教师也不认识,怎么办?通过手机下载“动物识别器”、“懂鸟”等动物识别软件或小程序,对动物进行拍照搜索,目前这类程序识别能力较强,可识别大部分动物。
也可以把观察到的动物特征记下来,再通过网络或书籍比对查询;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不认识的动物记录(画)下来,并标上记号,再向专业人士进行问询。
2.学生在记录动物时,图画得不是很像,怎么办?画图是低年级学生记录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示意图来描述记录动物的大致样子和主要特征,绘画要求不用很高,能边观察边绘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量画得真实即可;与此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写出动物名字,记录动物特点,以便后面交流汇报。
【教学后记】2.校园里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到校园里去寻找和观察动物,第二部分是学生交流寻找到的动物和产生的新问题。
教师要带领、引导学生去校园里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动物。
教科书的研讨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交流与汇报,教师应引导学生整理自己寻找到的动物的名称、特征、数量以及生活区域,并根据学生的交流研讨汇总完成教科书中的班级记录表“校园里的动物”。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像动物学家那样带上工具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并在寻访动物的过程中用简图记录下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录水平,养成记录的习惯,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去保护。
【学情分析】学生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已经有过将校园作为探究活动场地的经历,同时对于实地考察校园里的动物,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缺乏观察动物的技能和寻访方法,在寻访时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目标不明确、忘记记录等现象,使得观察活动盲目、无序。
因此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带领孩子借助工具,用科学的方法去寻访和观察校园里的动物,包括它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身体特征和运动情况等,并指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动物信息。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地寻访校园里的动物,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校园常见动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能用简图来描述和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寻访校园动物的过程中,能初步感受校园动物的多样性,能保护身边的动物,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征,认识到校园里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难点]通过对校园动物的寻访,初步了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教学准备】[教师]常见校园动物卡片、班级记录表。
[学生]每组提供棉签、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课件出示一种校园常见动物的图片,如:蚂蚁。
提问:你认识这种小动物吗?你在校园哪里见过它?2.提问:仔细观察,蚂蚁有怎样的形态特征?3.教师用简图画出蚂蚁的形态特征。
4.讲述:除了蚂蚁外,校园中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揭示课题:校园里的动物(板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校园动物的兴趣,同时通过画蚂蚁的简图,为后续学生的记录做好示范作用。
二、实地寻访校园里的动物(预设20分钟)(一)寻访前引导1.去哪里寻访?提问:校园这么大,我们可以去哪里寻找动物呢?2.用什么工具观察?提问:找到小动物后,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更好地观察它们呢?3.如何记录?提问:如何把你观察到的动物记录下来呢?用什么方法记录呢?4.注意事项。
提问:走出教室,除了要认真观察动物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引导:①小组活动,不乱跑;②注意安全,防受伤;③举手示意,提问题;④保护动物,不伤害它们;⑤观察记录,要记好;⑥听到哨声,快集合。
[设计意图]在自主观察开始前,引导学生交流观察方法、记录方法和注意事项。
避免出现无目的地观察、不记录等情况,为后面学生实地寻访动物做好准备。
(二)实地寻访1.集体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并记录下来。
2.小组活动在指定区域内进行寻访并观察小动物。
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观察到的动物照片,以备研讨时辅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