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试卷及答案一、同步阅读。

苹果落地一天傍晚,一个小男孩儿坐在苹果树下,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地上。

小男孩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

”他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为什么苹果向地上落下,却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或向右抛开呢?”后来,他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苹果向下落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1.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苹果向下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小男孩后来变成了著名的科学家,这主要是因为()A.他喜欢动脑筋。

B.他天生聪明。

C.他喜欢吃苹果。

4.你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家长,把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写下来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同步阅读。

水妈妈的孩子们一天,风伯伯对孩子们说:“你们每个人找水妈妈的一个孩子来,但不能找泉水、溪水,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

”娃娃们点点头,一起出了门。

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

二娃回来了,围着一条彩虹。

三娃回来了,捧着一团浓雾。

四娃回来了,采来一颗露珠。

五娃回来了,披着一层白霜。

六娃回来了,摘来一片雪花。

七娃回来了,背着一座冰山。

风伯伯看了高兴地说:“你们都找对了,真是聪明的孩子。

”1.根据短文,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_____)露珠一(_____)雪花一(____)冰山2.娃娃们分别找到了水妈妈的哪个孩子?他们又是怎样把水妈妈的孩子们带到这里的呢?照样子,写一写。

例:大娃——抱乌云二娃——(_____)三娃——(______)四娃——(______)五娃——(_____)六娃——(_____)七娃——(______)3.风伯伯有几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我们沿着一条小河走。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起,泛起层层波纹。

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碧绿:__________、___________葱葱绿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空。

上面的话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一段一共有______ 句话。

3.“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笑”写出了“我”和妹妹当时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四、课外阅读。

福建土笋冻土笋冻,单听名字如果你们以为是笋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土笋”不是笋,也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条条形似小蚯蚓的环节小动物,学名叫“星虫”,生长在江河入海处成淡水交江的滩涂上。

它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手指,细者如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

因为这种小虫子状如圆筒笋,滋味比山上的冬笋还好,所以闽海沿海一带称之为“土笋”。

做土笋冻要先把土笋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

因为它像猪皮一样含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黏黏糊糊,盛出来后装在小碗中,待它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小碗土笋冻了。

其成品晶莹剔透,肉脆冻软,味美甘鲜,滑淄爽口,吃一口在嘴中,凉凉的,咬上一口土笋,脆脆的,配以酱油、醋、辣椒油等调味料,味道更加绝妙,在齿间回味无穷。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______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土笋”。

2.土等是怎样制作的?请按顺序排一排。

(填序号)①冷却凝固。

②放养吐出杂物。

③下锅熬煮,熬成糊状。

(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土笋冻是用笋做的。

(_______)(2)“星虫”生活在河流的淡水中。

(_______)(3)因为“星虫”的形状像圆筒笋,滋味比冬笋还好,所以称为“土笋”。

(_______)(4)土笋冻是一道热炒菜,吃起来脆脆的。

(_______)4.请介绍一种你们家乡的特色美食给大家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检阅台。

小动物过冬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

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这几个好朋友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小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

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

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小燕子接着问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

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洞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

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小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到处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了。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1.用“——”画出文中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并再写三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小蜜蜂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小燕子吃得饱饱的,冬眠过冬青蛙把食物储存起来过冬3.除了文中提到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用以下三种方式过冬的呢?分别举个例子吧!(1)冬眠:__________ (2)到南方:__________(3)储存食物:__________六、读短文,做练习。

等妈妈我趴在阳台的栏杆上,等妈妈下班回家。

天“沙沙”地下着小雨。

大街上出现了好多好多彩色的大“蘑菇”,有火红的,有天蓝的,有翠绿的,有紫色的,有黄色的,还有黑白相间的……多么美丽的大“蘑菇”呀!那一朵朵彩色的大“蘑菇”在大街上流动。

啊,我看到妈妈了!那白底蓝花的大“蘑菇”,就是我妈妈撑的雨伞呀!不一会儿,我听到妈妈上楼梯的脚步声,“噔、噔、噔……”我赶紧躲在阳台的门背后,跟妈妈藏猫猫。

我等到了妈妈,真高兴。

但是,如果妈妈看不到我,会不会着急呀?1.这篇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

2.把第2自然段中写大“蘑菇”颜色的词语画上“”。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大“蘑菇”指的是雨伞。

B.“我”妈妈撑的雨伞是黑底蓝花的。

C.文中第3自然段写的是妈妈回来时,“我”躲到阳台的门背后找猫咪。

七、阅读检测台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断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 bèi)回家。

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作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ēn fèn)量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shān shàn)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2.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为短文拟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重点段落品析。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1.照样子,写词语。

无边无际无(______)无(______)无(______)无(______)2.选字填到文章括号里。

啊呀吗3.选文共_______自然段,其中的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_______次对话。

你认为_________的对。

九、课外阅读。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

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1.妈妈适合戴__________,奶奶适合戴__________。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是什么?()A.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镜。

B.小猴不能戴妈妈的眼镜。

C.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十、短文阅读,完成练习。

盲人摸象有一群盲人在摸一头大象,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

一个盲人摸到象的尾巴,大声说:“原来大象像一根粗绳子呀!”摸到象腿的人说:“不对,大象像一棵大树。

”摸到象身子的人说:“不对,大象像一堵又高又长的墙。

”摸到象牙的人说:“胡说!大象像一根又粗又大的萝卜。

”最后一个盲人说:“大象是圆圆的、长长的、软软的橡皮管。

”原来,他摸到的是像鼻子。

他们争论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1.全文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写了_______个盲人摸象的事。

2.这几个盲人觉得大象像一根粗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实他们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小朋友们,你觉得这个故事中这的几个盲人错在哪里呢?()A.他们不应该互相争论。

B.他们错在没有找一个裁判来做判断。

C.他们错在不应该只摸到大象的一个部位,就做了判断。

4.你能帮他们想一个认识大象的好办法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快乐阅读。

动物的耳朵鸡的耳朵长在眼睛后面,那儿有一撮儿突起的毛,毛后面就藏着它的耳朵。

它的耳朵只有一个小洞,虫子钻不进去,雨水湿不着。

狗的耳朵很大,能竖起来,还能来回转动呢,所以四面八方的声音,它都能听到。

松鼠的耳朵毛茸茸的,很大很大,它成天在树林里跑来窜去,这样的大耳朵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不让树枝刺伤。

你看动物的耳朵多有趣!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中说了哪几种动物的耳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文中动物耳朵的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