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审计主体2.审计对象3.审计客体4.审计性质5.审计利害关系人6.政府审计7.内部审计8.注册会计师审计9.合法合规审计 10.绩效审计 11.财务报表审计 12.审计业务约定书1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14.审计计划 15.审计方法 16.审计抽查法17.审计判断抽样法 18.审计统计抽样法 19.审计审阅法 20.审计验算法21.审计核对法 22.审计调整法 23.审计调节法 24.审计比较分析法25.审计比率分析法 26.审计平衡分析法 27.审计因素分析法 28.审计账户分析法审计询问审计质量鉴定法 31.审计函证 32.29.存货监盘 30.审计证据 36. 33.审计观察法 34.审计抽样 35.审计电子商务分部报告生产循环 38.投资 39.审计期后事项 40. 37.关联方交易41.二、不定项选择题: [ ]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1.(合理性 C.合法性 D.A.权威性 B.独立性[ ] )查起。
2.逆查法应先从(会计报表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账簿 D. [ ] )的可信性。
3.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D.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 [ ] )下达。
4.审计通知书应由(审计小组国家审计机关 B. C.内部审计机构 D. A.会计师事务所[ ] ()是证明力最差的证据。
5.环境证据 D.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 属于内部证据的有6.材料出库单 D. 银行对账单A.购货发票B.销货发票C. [ ] 7.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未能发现或防止重大差错的风险是经营风险检查风险 D.控制风险A.固有风险B. C. [ ] 8.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评审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前审计A. D. 抽样审计详细审计 B.局部审计 C. [ ] 9.()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保管员和车间主任经理和董事长A. B.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C.D. [ ] 10.样本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审计证据 D. 审计意见审计报告A.审计目的 B. C. [ ] 11.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的是统计抽样 D. 变量抽样属性抽样审计抽样A. B. C. [ ] 1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监督鉴证评价检查A. B. C.D. [ ] 当注册会计师表示()意见时,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可以省略。
13.拒绝表示意见无保留意见A. B. 否定意见 C.保留意见D. [ ] 14.具有法定证明效力的审计报告是单位审计报告国家审计报告A.部门审计报民间审计报告 B. C.D.[ ] 15.提交()是民间审计人员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一种表现。
B.审计报告A.审计工作底稿 C.审计业务约定书 D.管理建议书..16.我国审计起源甚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末期B.秦、汉两代C.隋唐时期D.元、明、清17.1986 年至今,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已经颁布了30多个文件,将审计准则分为[ ]A.一般准则B.工作准则C.行为准则D.程序准则18.审计按目的内容的不同分类工作是[ ]A.合法、合规审计B.绩效审计C.财务报表审D.内部审计19.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所进行的审计[ ]A.是由政府部门审核批准的B.会计师事务所不附属于任何机构C.具有法人资格D.自收自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20.现代内部审计产生[ ]A.20 世纪40年代B.9 世纪40年代C.20 世纪40年代D.20世纪40年代21.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部控制鉴证时应根据鉴证计划实施工作[ ]A.企业记录B.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C.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D.财务报告22.政府审计的发展模式[ ]A.立法型模式B.司法型模式C.行政型模式D.独立型模式2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 ]A.1918 年学者B.17 世中叶C.19 世纪初D.18世纪下半24.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为[ ]A.分部收入、分部利润(亏损)B.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总额C.财务报表D.企业经营风险25.审计报告的种类工作[ ]A.经济责任审计报告B.控制审计报告C.财经法经济效益审计报告D.财政财务审计报告26.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权的依据是[ ]A.我国《宪法》第91条B.我国《审计法》第4章C.我国《审计法》第6章D.我国《宪法》第109条27.按照审计报告的性质可分为[ ]A.工作审计报告B.项目审计报告C.财务审计报告D.标准审计报告28.确定评价特定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A.财务管理方式B.特定内部控制的性质C.内部管理的描述方式D.经营活动及其管理系统的复杂性29.审计报告的内容要求规范包括[ ]A.文字部分B.报表部分C.说明部分D.其他部分30.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A.审核检查权B.调查取证权C.要求报送资料权D.建议意见权31.颁布质量控制准则的根本目的在于[ ]A.为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取信于民B.为会计师事务更好地服务于委托人C.为会计师事务所全面提高服务质量D.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32.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的制定依据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B.《独立审计基本准则》C.《企业会计准则》D.《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33.独立审计实务公告主要用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 ]A.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B.特殊行业审计C.特殊性质审计D.特殊目的审34.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有[ ]A.独立审计准则B.职业道德准则C.审计质量准则D.后续教育准则35.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产生的基础不同B.方法不同C.工作程序不同D.职能不同36.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A.经济核算B.经济监督C.经济鉴证D.经济评价37.按审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全部审计B.局部审计C.送达审计D.强制审计38.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主要包括[ ]A.盘存法B.调节法C.观察D.鉴定法39.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具体包括[ ]A.独立原则B.科学原则C.公证原则D.客观原则40.世界各国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都有严格要求,概括起来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A.专业教育B.资格考试C.资格审核D.工作经验三、判断题:1.存款明细账是反映各种存款增减变动情况和期末库存数量及相关成本信息的会计记录。
[ ]2.成本管理控制是对成本费用支出业务进行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部控制。
[ ]3.成本会计控制包括直接材料成本控制,直接人工成本控制、制造费用控制等。
[ ]4.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耗用或销售而储存或持有的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
[ ]5.在审计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审计准则是政府审计准则。
[ ]6.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独立审计准则;[ ]7.国际审计准则一般不包括后续审计准则。
[ ]8.颁布质量控制准则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 ]9.在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执业规范指南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不具有强制性。
[ ]10.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
[ ]1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核心部分是独立审计准则。
[ ]12.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并且是通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 ]13.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制度。
[ ]14.会计部门不需要对有关单据进行审核,现金出纳员见到支付凭单后就可以付款。
[ ]15.审计人员审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时,应注意包装费、运输费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 ]16.审计人员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可以代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决策职能。
[ ]17.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
[ ]18.审计报告使用人是促进建立审计准则的主要动力之一。
[ ]19.期后事项的审核应在整个审计工作即将结束前完成。
[ ]20.审计人员亲自取得的证据比他人提供的证据证明力强。
[ ]21.凡是具有经济责任关系的单位,都是审计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实体。
[ ]22.顺查法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
[ ]23.内部审计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
[ ]24.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往往把审阅法与核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 ]25.民间审计组织是行业纪律组织,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
[ ]26.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之前,要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下达审计通知书。
[ ]27.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
[ ]28.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员工询问后形成的记录属于口头证据。
[ ]29.采用调查表法描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关键控制点无须分别列项。
[ ]30.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 ]..四、简答题:顺查法和逆查法的特征及优缺点。
1.分部报告的确定。
2. 什么是审计的总目标?它与审计的具体目标存在什么关系?3. 调节法和调整法适用的范围。
抽查法和详查法的特征及优缺点。
5.4. 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有何作用?试说明审计证据的类型及特性。
7.6. 9.简述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程序。
试述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8. 11.试述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的主要内容。
10.简述营业费用的实质性测试。
13.简述股本实质性测试程序。
12.支出循环内部控制测试。
库存现金的盘点要注意哪些问题? 15.14.简述长期投资实质性测试程序。
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
16.银行存款余额的函证有何作用? 17. 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8. 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程序。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20.19.五、论述题: 2.试论审计计划含义与作用。
1.试述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组成要素。
3.试论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基本要素。
4.论支出循环主要业务活动。
5.论支出循环的符合性测试。
6.论存货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7.论实收资本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8.论测试内部控制。
9.论或有事项的审计风险规避对策。
10.论现金的审查。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审计主体:具有专职资格和能力的人员。
审计人员必须有确定的能力熟知既定的标准,并且能够确定为得出适当结论所需审计证据的类型和数量。
就外部审计而言,是指那些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或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就内部审计而言,是指独立于单位会计机构而又详知单位会计制度及监督制度的被赋予监督权、审计权的人员。
2.审计对象:是特定经济实体或特定事项的可计量的信息证据。
可计量的信息有很多形式,但共同特点是有可确认、证实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