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2011年8月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 al of N orth China Electri c Power U niversit y (Soci al Sciences )No .4A ugust 2011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王威威(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北京 102206)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利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二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古代思想的积极意义而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教化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11)04-0121-05收稿日期:2011-05-09作者简介:王威威,女,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
C 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ANG Wei -w ei(Teaching Dep .of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 ry Course ,No rth China Electric Pow er Univer 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 ith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The m 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directio n are as follow s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 n modern ideolo 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 ry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 antag es of traditio nal culture for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 g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directio n ;civilization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
列宁提出了“政治教育”的概念:“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
”[1]399“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40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使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
”[2]列宁所讲的“政治教育”与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和政治均属于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即是为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思想教育。
而上层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筑最终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为建立或巩固政权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某个阶级或集团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概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权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思想的教育,也就是意识形态的教育。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服务的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客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12所高校设立至今,我国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60余个,硕士点250余个。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方向之外,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得到了多所高校和众多学者的关注。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有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方向;海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招收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有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思想道德发展研究方向;江西师范大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教育研究方向;北京化工大学有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方向。
在学术界,关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著也在不断问世,代表性的著作有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邓球柏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海南大学赵康太、李英华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等。
相关的论文更是层出不穷。
在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中,1950年1月至2011年5月,题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为29360篇,其中题名同时包含“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即以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36篇,其中发表于2000年以后的论文有131篇,发表于2005年以后的119篇,发表于2008年以后的为98篇。
题名同时包含“儒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有50篇(硕士论文3篇),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1年。
题名同时包含“孔子”或“《论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8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
题名同时包含“周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篇。
题名同时包含“孟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论文2篇。
题名同时包含“荀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8篇(硕士论文3篇)。
题名同时包含“《礼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论文1篇。
题名同时包含“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
题名同时包含“老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6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
题名同时包含“庄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为0。
内容关系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文更多,如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论文《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硕士论文《论韩非“务法不务德”的教化思想》、《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等。
2009年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完成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以上事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广受学术界关注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兴的研究方向。
但是,当前的研究现状仍面临诸多问题。
检视相关论文,我们发现,论文作者学科背景庞杂,说明学术界尚缺乏专注于这一研究方向的有影响力的学者。
这一研究方向要求研究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均有一定的学术功底,而大部分研究者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也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此类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等级大部分较低,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自1998年以来题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包含“传统文化”的论文仅有7篇。
这一研究方向有若干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说明这一研究方向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有新的研究力量加入,但相关的专著仍然较少。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一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学界未有专门的讨论,也未有明确的共识。
以上事实说明这一研究方向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源出现代,但是中国古代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传统,通常称之122 王威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为“教化”。
《说文·攴部》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说文·匕部》云:“化,教行也。
”教化就是运用从上而下的教育手段,来转变人心和风俗,从而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秩序。
历代君主、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
西汉董仲舒把教化比作阻止洪水的堤防:“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3]。
虽然古代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但也有对人们思想形成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的探讨,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措施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因此,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以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杨生平、隋淑芬等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下编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赵康太、李英华主编的《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张耀灿所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创新研究,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弘扬。
”[4]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了可以超越时代的精华,也具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第二方面的研究内容。
邓球柏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未将这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厘清,在书中既探讨各思想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探讨各家思想可用于当代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教育的资源,如概括《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以道为本的世界观教育、小国寡民的政治观教育、上德不施的道德观教育、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教育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