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社会学第十三章 教育和个体发展-精选文档
教育社会学第十三章 教育和个体发展-精选文档
(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 社会教化 1.有计划的、正规的教育,如学校等是积极的社会化,监 狱等是消极的再社会化。 2.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如家庭、社会习俗、亚文化 、大众传媒等。 • 个体内化 如模仿学习、观察学习、角色扮演、主管认同、自我 强化等。
(四)过分社会化与社会化失败
• 过分社会化 • 社会化失败 • 理想的社会化
第十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狼孩的故事
1920年,辛格博士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部森林的狼穴中 救出了两个裸体小女孩。她们中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分别被取名为卡玛那和阿玛那。辛格博士把他们带到孤儿院 抚养。刚入孤儿院时,她们每天晚上像狼一样嚎叫许多次,并 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以便逃回丛林。 起初,她们用四肢爬行,慢走时用手掌、膝盖着地;快走时 半屈着腿,用手掌和脚掌着地。她们害怕强烈的光亮,在黑暗 中却很自在,也会辨别方向。她们寻觅食物时,凭嗅觉追踪。 她们常常撕破衣服,摆脱毛毯,扔开被子,即使天气寒冷也不 怕。但是她们怕水火,给她们洗澡时,她们竭力挣逃。她们用 舌头舔饮生水和流汁,只吃放在地板上的生肉,从来不吃任何 人手里的东西,啃骨头也能不用手来帮忙。
资料来源:节选自程正方:《野兽哺育的孩子与隔离人世 的儿童》,载于瞿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9年,593-594
思考:
1、辛格博士为什么要花很大功夫使卡玛那“恢复人性”, 而不去尝试着让一只小狼变得具有人性? 2、究竟什么力量使卡玛那经过10年后最终喜欢并适应了人 类社会?
卡玛那对阿玛那怀着深厚的感情。她俩像小狗一样互 相偎依着睡在一块。一年后,阿玛那死去了,卡玛那流了眼 泪,而且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十天过后,她还经常嗅阿玛那 生前常到的那些地方。但是卡玛那对其他人却怀着敌意,要 是有人在她吃食时靠近,她就咆哮起来,显出凶狠的样子。 其他的孩子也引不起她的兴趣。 辛格博士下了很大功夫,可是使卡玛那“恢复人性”的 工作仍然拖得很久。不过,总还是有了一点成绩。两年后( 1922年),她学会直立,但还得有人扶着。到1926年她已 经能够单独直立行走了,但还不会跑,当她想走得快些的时 候,仍像从前一样,四肢并用。至于在学习语言方面,几乎 没有任何成效而言。四年以后,卡玛那只能听懂几句简单的 话,仅仅学会了6个词;七年过后,她学到45个词,并勉强 学了几句话。
——《社会学教程》王思斌
• (一)社会化概念
• 个体社会化是社会化主客体在相互作用中将社会所需要的 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内化,形成一定的行为方 式和个性特征,以适应和改造社会,并发展自身的过程。 ——《教育社会学研究》马和民 高旭平
(二)社会化的生物学条件
• • • • 人类具有满足生物需要的本能 人类具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物依赖期 人类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补充:社会化的标准你有几条达标(上)
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诊断标准: (1)至少有一个同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 (2)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3)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人发现的 时候,能够主动认错。 (4)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 也不告状。 (5)对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关心,或者能够分享别人的 幸福和快乐,如为同伴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 ,主动向别人祝贺。 一般来说,在上述五条标准中,6岁以下儿童应至少应符 合一条;7~12岁的孩子应至少符合两条;13~18岁的 孩子至少应符合三条。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不到上述 要求,就可以认为是社会化不足。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儿童社会化的理论
• • • •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 3.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三)青少年社会化
• 1.青春期 男女青春期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男孩的青春期要比女孩晚两年,女孩从 10.5-13岁开始,男孩在12.5-15岁之间。 • 2.青年期 青春期和青年期大致是以法律上确认的成年标志——18 岁为界。
•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有系统地社会化,社会化的 过程就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足够的同质性”,在儿童 的内心初步确立为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相似性”,即形 成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
——《教育与社会学》涂尔干
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育对于人的 社会化、个体社会地位升迁和个体生活质量的总用。 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在她生命的最后三年中,卡玛那喜欢并开始适应人类社会 了。人类文化的习惯取代了以前野兽生活习惯。她已经习惯于 晚上睡觉并开始害怕黑暗了;她吃东西用手拿着,喝水也使用 杯子;时钟报时也理解成作息的信号了;她整天喜欢和辛格夫 人在一起,还能从晾好的衣服中拣出自己的去熨平,等等。但 是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卡玛那根本不能与同龄的正常孩子相 比。在刚被发现8岁的时候,她的智力只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 ;快到15岁时,相当于2岁婴儿;她在17岁那年死去了,当时 的智力才相当于4岁小孩的水平。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的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 2、把握社会化的类型、媒介及过程 3、能以社会流动的相关理论分析社会问题
单元框架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地位升迁
第三节 教育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社会化? •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 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 人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媒介
• • • • • • • 1.文化 2.家庭 3.学校 4.邻里 5.同辈群体 6.大众传媒 7.社会化媒介之间的矛盾现象
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
2019年武汉全国残疾人泳锦标 赛上,获两金一银; 2019年、2019年连续获得全国 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冠军 19岁时 开始学习钢琴 2019年 北京电视台《唱响奥运》 为刘德华伴奏 2009年 《快乐男声》 2019年 《中国达人秀》
二、社会化的过程
• (一)儿童社会化
• 社会化的过程一般是指从婴儿期到青年期整个未成年的阶 段。 •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因为年龄阶段的差异,社会化 的重点、人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存在一定差别;另一方面, 由于不同的社会化条件和水平,因而即使在成年以后,仍 需要进行一定的继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