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两汉文学-之先秦(取用)

先秦两汉文学-之先秦(取用)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第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 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 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先秦文 学的本来面目,使之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 这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不同于后代作品之处。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原始歌謠的特點
• 内容:一、反映劳动生活。《弹歌》。二、 反映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有宗 教意识。《蜡辞》。 • 艺术形式。语言古朴,节奏简单(一般是 二言一拍形式),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三、作者 • 《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 节南山》―家 父作诵”,《小雅· 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墉 风· 载驰》据《左传· 闵公二年》所记为“徐穆夫人”所赋 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难确考。司马迁《报任安书》中 所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种 臆测。现在可以断定的是,《诗经》的作者身份十分广泛, 有上层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层的“士”,“风”类诗歌 的作者大多是下层的平民百姓,同时这类诗歌大多是集体 创作的。 • 四、产生的地域 •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周颂》出于镐京,“二 雅”乃王畿之乐(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邑及其周围地 区),至于“十五国风”,其名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 唯《豳风》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难确指。 总之,《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当时的中国大部。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文學的起源
•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 的远古时期。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 歌谣,我们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这些神 话传说和歌谣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 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 难说是其原貌。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先秦文学形态
• 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 •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 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早 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吕氏春秋· 古乐》 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落歌 舞祭祀的活动:
中國古代以歌八阕: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 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 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 八曰“总万物之极”。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第二、文、史、哲不分 •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先秦 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史学著作, 如《左传》、《战国策》;或哲学著作, 如《孟子》、《庄子》。这些史学和哲学 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先秦两汉文学
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顧曄峰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 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 学研究打下基础.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先秦文学总论
• 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先秦” 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初期。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原始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它包括原始歌谣 和神话。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则是诗歌和散文。诗歌 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散文主要包括史家之文和诸子之文。史家之文主要有 《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 之文主要有《论语》、《墨子》、《老子》、《孟 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散 文都是不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写得相 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传播。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这一段话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远古时 代”,指神话产生的时代,一般理解为阶 级社会之前。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神话就 不再产生。二是“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的解释和描述”:这是神话在内容上的特 点,神话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 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多 数神话属于解释性神话,并且主要是对自 然现象的解释。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诗》遭秦火之后,因易于记诵的特点,特赖口 耳相传得以保全。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 (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 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 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 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 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三 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 于衰微,《毛诗》代之而兴,“三家诗”后先后 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东汉 大经学家郑玄为之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作 《毛诗传笺》作疏为《毛诗正义》,宋朱熹作 《诗经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 陈奂《诗毛氏传疏》等都是《诗经》研究的权威 读本。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3、英雄神话: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 争的神话。如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 填海、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 • 4、传奇神话: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 氏族部落战争和部族中能人、首领等人类 社会生活方面的神话。如共工怒触不周山、 黄帝征蚩尤等。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中國古代神話的特色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神話的意義
• 首先,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 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世文人及 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其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 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 文学的基本特质。 • 第三,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 象的宝库。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 原因,以致零星散乱。现存者既无鸿篇巨制,也 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 但尽管有这样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自具 鲜明的民族特色: • ㈠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 会性; • 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激斗志、神异能力和 英雄气概; • ㈢熔铸了浓烈了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 富的想象力。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二、颂歌和怨刺诗 •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 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 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和乐工之手,在 《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 的颂帝王歌天命,有的颂扬文王之德。在《雅》 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刺诗。亦 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毛诗序》指 出:“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 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汉 书· 礼乐志》也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 景和伦理因素。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六、《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 • 《诗经》实包括了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公卿列 士所献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 的乐歌。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 泛影响的“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 作品来源 和编定的一些消息。因此,可以说,《诗 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 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 存下来的宗教了宴飨中的 乐歌等。 • 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 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 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 孔子对“诗”作过“正 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 些加工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 可信的。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神話的作用
• (一)保持社会习俗或社会制度。 • (二)将个人与集体联系为一体。 • (三)帮助人们宣泄情绪。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二、中国古代神話的分類
• 1、自然神话: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 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 如有关太阳来历、行踪和活动的神话。 • 2、创世神话: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 探索,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如盘 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
• 书目 • 1、《山海经校注》,袁珂,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0年版; • 2、《中国创世神话》,陶阳、钟秀着,上 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 3、《神话与中国社会》,田兆元着,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詩經》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一、名称 •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 百”。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 经”,“置五经博士”(《汉书· 武帝 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 二、篇数 •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 华》、《华黍》、《由庚》、《崇丘》、 《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 实有305篇。《墨子· 公孟》:“诵诗三百, 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 记· 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乐歌总集。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五、产生的时代 •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确考。可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 “三颂”最早,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 品。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它除少数 产生于西周外,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 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 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 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数 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 品。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 它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 鲁 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 七、《诗经》的分类 • 《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 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风》 诗共有160篇。 •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 区的音乐。《雅》诗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 为《大雅》和《小雅》,他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 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 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共40篇。
中國古代文學—唐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