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绍邯郸

介绍邯郸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
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
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
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邯郸市-长寿村简介
长寿村即武安市西北56公里处摩天岭脚下的艾蒿坪村,距北京460公里,因自建村
以来,村民少病绝癌,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故称“长寿村”。

沿深褐色石板路进村,在村边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纯的泉水从山岩之中喷涌而出,汇
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矿物质和中草药成分,村民们常年饮用,少病益寿,故称“长寿泉”。

到这里的游人都要坐在泉边的茶桌旁石凳上,在欣赏深谷幽林美景的同时,从热情的
山村小姑娘手中接过盛满泉水的杯子,一饮而尽
★邯郸市-京娘湖风景区简介
京娘湖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北京510公里。

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
在这一带,故得此名。

京娘湖原称口上水库,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亩,库容量3200万立
方米。

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

东支为常社川的前段,西支为门道川的前段,各
有3公里长。

这里层峦叠嶂、群峰竞秀、湖水荡漾、林木茂盛,加上古迹名胜与神话传说,形成了具有诗情画意的京娘湖旅游区。

从入口处乘游船驰向东支,峭壁如削、怪石嶙峋,右侧峭崖上有巨石挺立,姿若雄鹰
傲视;左侧断崖悬垂,形似神龟探头。

★邯郸市-黄梁梦吕仙祠简介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黄粱梦镇,距北京440公里。

始建于宋代,
明清曾进行重修和扩建,占地约20亩,是一组规模宏伟、保存较好的明清时代建筑群,
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名扬海内外的古迹胜地。

吕仙祠坐北朝南,门前有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邯郸古观”四个大字镶于门额之上。

进门为前院,院南照壁嵌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石刻,笔势飞舞,苍劲有力,相传为
吕洞宾手书。

与石刻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门上悬有明嘉靖皇帝题写的“风雷
隆一仙宫”匾额。

★邯郸市-娲皇宫风景区简介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距北京550公里。

相传是“女娲炼石
补天,抟土造人”之处。

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
闻名的旅游胜地。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
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

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

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邯郸市-武灵丛台简介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距北京450公里。

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有许多亭台建筑连接垒列而成,“连接非一,故名丛台。

”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

赵武灵王修筑丛台的目的是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

古人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扬鞭耀武士”的诗句。

据传当时丛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以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精雅而名扬列国。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台挥毫题诗,抒怀言志,留下了不少诗篇。

★邯郸市-北朝墓群简介
位于邯郸市南30公里处的磁县境地内,,距北京480公里,这一带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土丘100多处。

最大的如天子冢,皇姑坟,磨盘冢青冢等,一向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家”和曹军粮墟“。

经发掘证实是东魏,北齐贵族墓葬群。

经七十年代以后的考古发掘,这些墓分别为东魏昌乐王元诞墓,宜阳王元景植墓,司马氏太夫人墓,愍悼王妃李尼墓,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北齐高以欢第九子武皇帝妻茹茹公主墓和其十四子高润墓等。

这些墓均用绳子纹青砖砌成,墓室结构为单室外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外组成。

墓道为斜坡状,墓室外平面各呈方形四壁作弧状外,墓道两壁有红,蓝,黑,黄色彩绘。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

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

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

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
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

现在,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那里有很多老房子,有几处深宅大院,是民国时期邯郸市政
府机构的院落,今天住在那里的都是普通百姓。

房子虽然老旧了,民风依然侠义犹存。


一日我背着相机在老街闲逛,一位工人模样的中年人自告奋勇地领着到处转,在他的带领下,我看到了邯郸古城墙遗迹,民国邯郸政府的税务局和机械局的大院,还有一座简易的
土地庙。

老街上的人们闲适自在,放学的学生们嬉笑打闹,没有呼啸的汽车,偶尔响起一
声小贩的叫卖声,深处其中恍如隔世。

不过拆迁改造的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隐约地听到了,不知道这份宁静还能守护多久。

(三)黄粱美梦
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

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
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
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
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

梦到
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
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

现在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
虚幻梦想。

但依我看,作者原意是打算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的一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
坎坷曲折,表达人生如梦的消极厌世的观点,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去了。

后人在卢生做梦的小店修建了吕仙祠,现存最早遗迹是门前照壁上的明代石刻,据说石刻“蓬莱仙境”这四个大字是吕洞宾手书,苍劲洒脱,有一股子仙风道骨之气。

其他殿堂如钟
离殿、吕祖殿、卢生殿都是近来重修的。

在吕仙祠的东跨院,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博物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庄
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尤其是用中国画技法绘制的绘画很有水准,如果用展出的内容出版一本连环画,一定
受欢迎。

(四)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这个故事我认为它算不得成语,充其量只能是个典故。

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
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还是具有比较
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
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

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
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邯郸市西的插箭岭相传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邯郸市区的丛台公
园中的武灵丛台则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是使用的。

如今从台已经成为邯郸市的地标建筑,
许多商品都以丛台命名,当地人还送过我一瓶“丛台”酒呢。

“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丛台,除了检阅练兵之外,还是王侯休息娱乐的地方,颇负盛名,历史上屡建屡废,现在的主体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留下来的。

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帝王如乾隆等都曾慕名登台,是一处文化古迹。

如今,这里建成了丛台
公园,成了普通百姓休息娱乐的场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