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阅读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课堂PPT)

散文阅读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课堂PPT)

近三年散文考查
高考卷
选文
2016·北京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陈忠实
高考卷 2014·山东 2014·天津
2016·上海 2016·天津 2015·天津 2015·江苏 2015·重庆
《湖殇》熊久红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
《云和梯》张抗抗 《比邻而居》王安忆 《甘森的西红柿》甘建华
2014·福建 2014·大纲卷 2014·湖南 2014·安徽
丽 《祖屋》农人
《听雨》叶延滨 《粮食》学群
《独木舟之道》 (美国)西格 德·F·奥尔森 《鹤》陆蠡
《山水及自然景物 的欣赏》郁达夫
《宁静》(美国) 西格德·F·奥尔森
考情分析
散文考点分布
15年
选文
题目
《四堡雕版》
14年 《浣花草堂》
名家散文
思想性、艺术性并重(文质兼 美)
为何从杜诗写起 1 简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赏析句子表现手法与表达 效果
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赏析语句

3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 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 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中的5个问句,意蕴丰
4
富,设置巧妙。结合文本 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
谈你的认识。
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考情分析】 3年12考
高考卷
选文
问题
2016· 北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
2016·上海
陈忠实 《湖殇》熊久红
明。(4分) 9.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4
分)
2016· 天津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 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015·山东 《四堡雕版》冯骥才 19.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15·北京 《说起梅花》苏菲
2015·福建 2015·广东
《纸上故乡》邓琴 凸凹《散文2012精选》 (柯基犬、紫苏、杏树)
2014·广东 2014·四川
2015·山东 2015·四川
《四堡雕版》冯骥才 《太湖碎锦》范烟桥
2014·上海
2015·上海
《雪天》张抗抗
选文 《浣花草堂》黄裳 《枣香醉人》洪丽
2015·江苏 《比邻而居》王安忆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
格?请简要分析。(4分)
2015·四川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太湖碎锦》范烟桥 17.文章第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
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 答案 先由人们的问题引出对古镇的探访;再进一步从不同角度考察 古镇,思考原因;接着转向与中国国内“复制热”的对比;最后表明 态度,呼应开头。
答案
2.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 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解析 本题从谋篇与立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 答本题要从谋篇和立意两个方面赏析。谋篇属于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而立 意则属于文章主题方面的要求,要分开来答。 答案 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 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 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 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 流和理解的渴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理清结构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大一轮》P196-201
学习目标
Ⅰ 掌握分析整体结构和思路的三个关键 Ⅱ 掌握分析局部句段作用的三个关键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并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更深入地 理解散文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分析结构、思 路时,不要仅仅满足于辨别其结构形式和把握思路走向,还要探究这样 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分析结构、思路就是这么重要。
小组自主合作交流
掌握整体分析结构、思路题的规范要求
1.梳理文章思路题 冯骥才《别急,哈尔施塔特》 1组 2.分析概括谋篇构思特色题 (2015·北京)苏菲《说起梅花》 2、3组
3.分析线索作用题(2015·江苏)王安忆《比邻而居》 4、5组 掌握分析句段作用题的规范要求
桃 花《背水的日子(节选)》 6组 朱成玉《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7、8、9组
解析答案
3.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 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 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 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 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 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 (1)线索:气味。 (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 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 的思想。
2014·上海 《宁静》(美国)西格 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
德·F·奥尔森 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2014·四川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17.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郁达夫
(6分)
2014·天津 《枣香醉人》洪丽丽 16.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2015· 北京 《说起梅花》苏菲 23、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
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2014·山东 2014·福建
《浣花草堂》黄裳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祖屋》农人
2.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4分)
挖掘文本丰富意蕴 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命题上较为稳定,常考的题点与题型如下: ①分析作品结构:不重整体把握,偏重句段结构作用分析,经常考开头 段的作用。《大一轮》P196-201 ②分析重要句子含意题:经常选那些内涵丰富而又对理解全文起关键性 作用的句子。 ③内容要点概括题:围绕文中某个重要内容或观点进行筛选、概括。 ④鉴赏表达技巧,品味语言艺术:鉴赏的角度较广,有叙述人称,有语 言特点,有对全文艺术特色的赏析,有对局部句子的赏析。无论哪种类 型,都重视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大一轮》P212-216及讲义 ⑤探究题:重视从文本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启示,有时要求从内容上 谈感悟,有时要求从写法上谈启示。《大一轮》P221-2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