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即针对作品的线索、材料安排的顺序及技巧、局部语段等进行分析。
主要涉及以下三个考点:一、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思路主要有两大题型:(1)根据文章内容(线索)梳理思路;(2)梳理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规范答题:①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
②具体概括文章内容。
③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具体解说。
易错辨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与线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文章的结构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写作内容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有所不同;而线索可以作为梳理结构思路的参考,它是贯穿文章前后内容的词、句子或其他内容。
二、分析散文局部语段的作用主要有两大题型:(1)分析局部语段在全篇的作用;(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文章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作答。
规范答题: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①开头段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呼应下文……;为……做铺垫;渲染……气氛。
②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等);由……转而写到……。
③结尾段作用——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深化主旨,表达了……。
三、分析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穿插性的材料或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或摹状实物,或绘制图景,或旁征博引,但都是与主题材料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关系,更好地增添意蕴,丰满文章,凸显主题。
解题思路: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的作用;②对全文的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文化性、趣味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④有时要联系写作技巧。
规范答题:①展示美感,伏笔铺垫;②构成对照,凸显主题;③营造文化氛围,表现文章风格;④反向衬托,突出主题;⑤渲染感情,烘托气氛。
请看下面的示例:(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读《时间简史》毕飞宇《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
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
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
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
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
我喜欢他。
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
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
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
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
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
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
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
”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
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
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
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空间—时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
我要说,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
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开更快的汽车,我要活更长的寿命。
是的,人们都渴望自己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顾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现代奥林匹克。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两条:第一,争夺更多的空间;第二,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夺最大的空间。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不是灭绝贪婪,而是给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
于是,贪婪体面了,贪婪文明了,贪婪带上了观赏性。
最关键的是,现代奥林匹克有效地规避了贪婪所带来的流血、阴谋、禁锢和杀戮。
它甚至可以让争夺的双方变成永恒的朋友。
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
可是,我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手表。
我崇拜我的母亲。
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去找陈老师。
”那时我以为,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
等我可以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却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并没有意义,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
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
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
它被分成许多“格”。
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所谓的时间,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汤圆。
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
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
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
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
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
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
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
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
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
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
回到《时间简史》。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
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
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
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也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
【注】《时间简史》: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作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
1.(散文整体结构特点)本文的行文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归纳散文行文线索)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3.(局部段落作用)文章第三段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
4.(穿插性材料的作用)文章第五段插入顾拜旦建立现代奥林匹克的故事,对全篇有何作用?(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城记梁实秋①我所谓的“双城”是指我们的台北与美国的西雅图。
对这两个城市,我都有一点粗略的认识。
我现在所要谈的只是就两个城市,凭个人耳目所及,一些浅显的感受或观察。
“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如是而已。
②台北地处亚热带,又是一个盆地,环市皆山。
我从楼头俯瞰,常见白茫茫的一片,好像有“气蒸云梦泽”的气势。
到了黄梅天,衣服被褥总是湿漉漉的。
夏季午后常有阵雨,来得骤,去得急,雷电交掣之后,雨过天晴。
西市在美国西北隅海港内,其纬度相当于我国东北之哈尔滨与齐齐哈尔,赖有海洋暖流调剂,冬天虽亦雨雪霏霏而不至于酷寒,夏季则早晚特凉,夜眠需拥重毯。
也有连绵的淫雨,但晴时天朗气清,长空万里。
③我从台北来,着夏季衣裳,西市机场内有暖气,尚不觉有异,一出机场大门立刻觉得寒气逼人,家人乃急以厚重大衣加身。
我深吸一口大气,沁入肺腑,有似冰心在玉壶。
我回到台北去,一出有冷气的机场,熏风扑面,遍体生津,俨如落进一镬热粥糜。
④台北之治安良好是举世闻名的。
我于三十几年之中,只轮到一次独行盗公然登堂入室,抢夺了一只手表和一把钞票,而且他于十二小时内落网,于十二日内伏诛。
至于扒窃之徒,则何处无之?我于三十几年中只失落了三支自来水笔,一次是在动物园看蛇吃鸡,一次是在公共汽车里,一次是在成都路行人道上。
此外家里蒙贼光顾若干次。
台北民房窗上多装铁栅,其状不雅,火警时难以逃生,久为中外人士所诟病。
西市的屋窗皆不装铁栏,而且没有围墙,顶多设短栏栅防狗。
可是我在西市下榻之处,数年内即有三次昏夜中承蒙嬉皮之类的青年以啤酒瓶砸烂玻璃窗,报警后,警车于数分钟内到达,开一报案号码由事主收执,此后也就没有下文。
衙门机关的大扇门窗照砸,私人家里的窗户算得什么!银行门口大型盆树也有人夤夜搬走。
不过说来这都是癣疥之疾。
明火抢银行才是大案子,西市也发生过几起,报纸上轻描淡写,大家也司空见惯,这是台北所没有的事。
⑤台北市虎,目中无人,尤其是拼命三郎所骑的嘟嘟响冒青烟的机车,横冲直撞,见缝就钻,红砖道上也常如虎出柙。
有人说这里的交通秩序之乱甲于全球,我没有周游过世界,不敢妄言。
西市的情形则确是两样。
时常行人过街,驾车的人停车向你点头挥手,只是没听见他说“您请!您请!”可是谁也不能不承认,台北的计程车满街跑,呼之即来,方便之极。
西市计程车少,所以清早要雇车到飞机场,需要前一晚就洽约好,而且车费也很高昂,不过不像我们桃园机场的车那样的乱。
⑥吃在台北,一说起来就会令许多老饕流涎三尺。
大小餐馆林立,各种口味都有,有人说中国的烹饪艺术只有在台湾才能保持于不坠。
这个说起来话长。
目前在台北的厨师,各省籍的都有,点一个辣子鸡、醋熘鱼、红烧鲍鱼、回锅肉……立刻就可以品出其中含有多少家乡风味。
也许是限于调货,手艺不便施展。
例如烤鸭,就没有一家能够水准,因为根本没有那种适宜于烤的鸭。
大家思乡嘴馋,依稀仿佛之中觉得聊胜于无而已。
⑦美国的食物,全国各地无大差异。
常听人讥评美国人文化浅,不会吃。
美国人不善烹调,也是事实,不过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如肯下功夫于调和鼎鼐,恐亦未必逊于其他国家。
⑧西市的人喜欢户外生活,我们台北的人好像是偏爱室内的游戏。
西市湖滨的游艇蚁聚,好多汽车顶上驮着机船满街跑。
到处有人清晨慢跑,风雨无阻。
滑雪、爬山、露营,青年人趋之若鹜。
⑨不知是谁造了“月亮外国的圆”这样一句俏皮的反语。
偏偏又有人喜欢搬出杜工部的一句诗“月是故乡明”,这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我所描写的双城,瑕瑜互见,也许揭了自己的疮疤,长了他人的志气,也许没有违反见贤思齐闻过则喜的道理,唯读者谅之。
1.下列对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④段中说“台北之治安良好是举世闻名的”,用反语对台北盗贼公然入室抢劫、扒窃之徒到处都是的社会治安状况进行暗嘲,用语诙谐幽默而又辛辣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