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


二、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 ( 开 启 ) 下文 ,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对策:据分看点,看赋分,配答案;整合原文, 要善于利用原文重要句子加以整合作答;适当分 析,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 具体的分析。】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怎样整体解读散文?
①先辨其类型。是叙事为主,还是写景为主?是托物言志,还是 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说理?)。
②次看话题。是就历史作生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是对个人生 活的感悟,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何人?何事?何情?何 物?何理?)
2.审不好题干。或审题不仔细,丢掉了主要信息,或找不到问题的 关键指向。
【对策:审题时圈点勾画试题的题干重点,了解设题指向、答题 角度、答题范围(区间)】
3.写不好答案。要么因知识储备少,踩不到得分点。 要么整合能力差,答不到关键点。有的照抄原文, 答案过于繁琐。有的简单拼凑,缺乏概括。答题 思路混乱。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存在的问题):
1.读不懂文章。考生本身缺乏阅读技巧和文化底蕴,再加之考场心 浮气躁,阅读效果差。
【对策:整体阅读,把握文章基调,知道在写什么;分层阅读,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明晰要点之间的关系;带题阅读,揣摩命 题意图和题干指向,准确查找答案大致区间,明确答案大致来 源。)
• 七、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 八、引用的作用
• 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 或 某 一 物 象 在文中的作用
• 四、人称的作用
• 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 (描写)的作用
•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 表 现 手法的作用)
• 六、修辞(主要是比喻、拟 人、对比、排比与反复)的 作用
解题方法:
①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③明确答题的方向,从内容、情感,结构,效果等方面,多角度分析作答。
三:为何写
归纳“主旨”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类题解题策略
高考设题角度:(《创新方案》P210) 分析作品的整体结构思路及行文脉
络——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分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局部思路
的分析概括。
题型一: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 路径、脉络。思路有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 “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一、包括的内容:
段内的结构层次;全文的结构层次;文章材料的组 织方式;④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⑤ 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二、设问方式:见(创新方案》P210)
三、高考真题:2012重庆高考《太阳梦》
问题: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 理作者的写作思路。(阅读文章)
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开头、结尾、每段起始、收束 句)
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用一句简明。分析段落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 次,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通——通读全段,合成段意。对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找出关键 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组——组织答案,运用模式。答题模式:首先写了什么,其次写 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第四步:采用分条或表次序的词语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 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
• “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 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 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 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小结——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六字诀”
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叙事?抒情?说理?)(重点 写了什么?)
题型二:局部思路的分析概括 (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 “好处” 类命题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 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本考点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作用题”的命题表达式(提问方式) 一般为: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 ”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解题指导
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后,阅读全文,找出写画家老刘的语段。
第二步:理清线索。
文章围绕“梦”而谈,前四段为“找梦”,中间写自己的梦,倒数第 三、第四段写老刘找到“梦”,最后老刘又寻“新梦”。
第三步:根据题干,分类合并写老刘的内容。
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苦(寻梦);第二次集中写老刘在 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实现梦想);第 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近”,老刘又陷入了“苦闷 期”(再寻新梦)。
③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明确文章思路和结构框架。(先写…… 接着写……最后写……)
④最后研读主要表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 点等)及其作用和重要语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议论 句、抒情句、反问句等)的涵义。
读懂散文方法总结:关注“标题” 一:写什么 弄清文体
二:怎样写
理清“思路” 找“关键句”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 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 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 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 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 黄河!
答案: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 有“中国味”,点明主旨,总领全文。
(2)某段或句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3)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4)说说XX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好处。
(5)分析xx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例如2013年四川卷,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 析。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 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 一、首段的作用 • 二、末段的作用 • 三、中间段的作用
答题格式:
从内容和形式(结构)两方面考虑。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 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解析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见《创新方案》生211页;师312页)
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是:总括(领起) 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 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例:广东卷《壶口的黄河》:文章开头从“中国的 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 什么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