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谨之二

弟子规谨之二


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
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总结壹】

【总结貮】
《完》
谢谢
可以说非常的有影响力,我们不可以不对环境重视。

【解释】 借 人 物 及 时 还 后 有 急 借 不 难 用 人 物 须 明 求 倘 不 问 即 为 偷 人 问 谁 对 以 名 吾 与 我 不 分 明 将 入 门 问 孰 存 将 上 堂 声 必 扬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
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
棱(léng)

【故事】欲速不达
清朝年间,一位农夫挑着一担橘子进城赶集。 太阳已经偏西,农夫必须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否则便会白忙活一场。 农夫焦急地一路往前赶,正巧前面来了一位当地人。农夫立刻停住脚步,气喘吁吁地问道: “大哥,我是否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城里?”这位过路人说:“你慢慢地走还来得及。” 农夫继续飞奔赶路。他越走越快,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橘子撒了一地。农夫只好停下脚 步,一个一个地捡了起来。这时,天色已晚,当农夫到达城门时,城门早就关闭了。 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话:“欲速则不达”。 【今解】 欲速则不达, 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只 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
【解释】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
事。
对于世间的任何事情或者学业,我们不能有轻慢、 有忽视的这种心态,我们都要用恭敬心求教于别人。看
到别人做任何事情,我们应该要敬重他,千万不能轻视。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 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 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 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故事】孟母三迁 我们都晓得孟母,她为了教育孟子,希望他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孟母有三迁。 搬迁到最后一个地方,学校附近,才看到孟子每天会跟这些学生学习,所以环境非常 的重要。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居家环境,是不是很接近这些斗闹环境, 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环境不好,很容易令人污染而不晓得。 有道是“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所以环境对一个人,
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 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 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在《礼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曲礼日,毋不敬”。 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用恭敬心去做。 每逢大事有静气。
棱(léng)

斗 闹 场 ︐ 绝 勿 近 ︐ 邪 僻 事 ︐ 绝 勿 问 ︒ 事 勿 忙 ︐ 忙 多 错 ︐ 勿 畏 难 ︐ 勿 轻 略 ︒
《弟子规》
谨(貮)

【谨】篇
前面“出则弟”已经告诉我们一些礼仪,日常
礼仪应该如何。
接下来“谨”,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
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

【回顾壹】

【回顾貮】

【解释】
执 虚 器 ︐ 如 执 盈 ︐ 入 虚 室 ︐ 如 有 人 ︒ 缓 揭 帘 ︐ 勿 有 声 ︐ 宽 转 弯 ︐ 勿 触 棱 ︒ 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 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
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我!我!”让人无
法分辨我是谁?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 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 用,再借就不难。(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故事】宋濂借书 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买不起书,于是只有借书 读。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 有一次,宋濂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规 定十天之内要归还, 可十天时间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 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