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化学物质
重难点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法比较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对比
气体 氧气 二氧化碳 ①氯酸钾和二氧化锰;②高锰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 药品 钾;③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盐酸 ① 2KMnO △ K MnO + 4 2 4 CaCO3+2HCl MnO2+ O2↑ CaCl2 + MnO 反应 2KCl+3O2↑ ② 2KClO3 Δ H2O+CO2↑ 原理
15Βιβλιοθήκη 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是
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
碳时,证明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 .
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 。
(4)小马同学要收集一瓶氧气,供细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E , 理由是 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
9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方法指导】解答该类试题时,首先对框图进行分 析,然后联系初中化学常涉及的物质进行综合分析, 如能和氧气连续2次发生化学反应的常见物质为碳单 质,中间产物为CO,终产物为CO2,然后确定框图 的中心是CO2,最后联系CO2的相关转化对本题解答 即可。
返回重难点
10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31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方法指导】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趋势不同,温度升高后,甲物质溶解度
增大,乙物质溶解度减小,甲的饱和溶液变为
不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
液质量减小,但乙仍为饱和溶液。解答此类题 时,需将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与溶解度曲线相结 合,综合分析后才能正确解答。
返回重难点
体或沉淀的质量,即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所给物质的质
量之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包括固体 杂质或其他不溶物)]
34
主题二 例3
水与常见的溶液 将氯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12g放入一个烧
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123.4g稀盐酸,恰好完全
反应,称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31g。
29
主题二 例2
水与常见的溶液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①②两
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
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C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 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22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5.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的趋势。如图,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
6.曲线的倾斜程度可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变化的影响程度。如图,相比之下,A物质的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小。
23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7.根据曲线可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25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解析】(1)m点为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 线的交点,表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2)t℃时,甲的溶解度为40g,且甲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当温度大于t2时,100g水 中加入40g甲物质所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将甲物质中混有的少量 乙物质分离可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4
O2
CO2+H2O
CuO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2.化合物分解后产生氧气的反应(如图2,其中 ①②③为实验室制取O2的原理) H2O2 ② ① O2
KMnO4
③ H2O
KClO3
HgO
5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3.物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图
CH4
C
CaCO3
C2H5OH
CO2
CO
H2CO3
Cu
Cu2(OH)2CO3
2
③ H2O2
MnO2
H2O + O2 ↑
11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实验装置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 向上排空气法(能溶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 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气大)
收集装置
12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
检验方法
气瓶内,木条复燃
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
8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解析】这是一道框图型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 “突破口”,熟练掌握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 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故A 为C,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还 能和氧气反应,故B为CO,E为CO2;C为难溶性钙 盐,则C为CaCO3,D为H2CO3。C转化为CO和CO2为 化合反应,CaCO3与CO2之间的转化可以是复分解反 应或分解反应,故一定不包含置换反应。
14
主题一 例2
身边的化学物质 实验室里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
锰、稀盐酸、稀硫酸和石灰石以及下列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 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A (填字母序号,下同) MnO2 2H O 2H2O+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4.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再降温 至原来的温度,则溶质、溶剂会按一定比例 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说明:对于饱和溶液来说,若恒温蒸发溶剂,
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
28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5.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使其恰好 饱和,则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6.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 量,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 中若引起溶质、溶剂质量改变,则溶质的质量分 数也会发生改变。
如图,若要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A,宜采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若要从饱和溶液中析出 晶体B,宜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24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例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m点表示的意义:t1℃时,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当温度大于t2℃,向100g水 中加入40g甲物质,所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 (填“饱 和”或“不饱和”)溶液。 (3)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的 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
32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重难点3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 的计算方法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数据是溶质质量还是溶液 质量。溶液中参加反应的一般是溶质,因此,代入 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应物质质量应是溶质质量 ,切不可将溶液质量误认为溶质质量代入计算。若 题中已知溶液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利
验满方法
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 瓶瓶口,火焰立即熄灭,
燃,说明已收集满
①组装仪器;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药品;④固定试管;⑤加 热;⑥收集;⑦将导管移出水 槽;⑧熄灭酒精灯
说明已收集满
①组装仪器;②检查气密性; ③加入石灰石;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
操作步骤
13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注意 事项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①不能用稀H2SO4代替 ②当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 稀盐酸;②长颈漏斗的 试管口处应塞一团疏松棉 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 花;③排水法收集时,当 ③反应器中的导管刚露 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再 出橡皮塞即可;④用向 收集;④排水法收集完后, 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 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 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并接 近集气瓶的底部 灯;⑤若用双氧水和 MnO2制O2,操作步骤同 CO2的制取
用公式换算成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
质的质量分数。
33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要找到两 个量:即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有些物质与水
的反应容易被忽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错误。也有
些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气体或含有杂质,使溶液的质量 较难计算。若生成物只有液体,反应物不含杂质,则生成 物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若生成物有气体或 沉淀,则生成物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物溶液的质量减去气
返回主题目录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主题二
水 与 常 见 的 溶 液
水与常见的溶液(第四、九单元)
水→ 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水的净化方法
组成、特征、物质溶解时的放热与吸热现象 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判断与转化)
溶液
量度
溶解性的量度: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
乳化现象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部分 基础专题攻略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一
主题二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水与常见的溶液
主题三
主题四
金属与金属矿物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 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N2约占78%、O2约占21% 们 周 氧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 围 室制法、用途 的 空 重要成分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 气 验室制法、用途
返回重难点
26
主题二 重难点2
水与常见的溶液 溶液中的变与不变
1.溶液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 质质量分数减小。 2.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溶质质量、溶剂 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3.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后,溶质质量、溶液质 量、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