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测试题一、选择题1.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
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A.贵州省B.上海市C.内蒙古自治区D.青海省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
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3.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每当冬季我国北方出现降雪时,不少地区的煤炭和电力供应就会紧张。
面对能源状况的严峻形势,山西的煤炭生产受到高度关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山西的煤炭生产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是①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省份①我国的发电厂都是用煤作为燃料来发电①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居第一位①我国煤炭分布不均,南多北少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A.西气东输B.西电东送C.能源结构调整D.开采成本上升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9.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重创了山西结构单一的煤炭产业,同时也成了调整、升级煤炭产业的大好机遇。
山西的能源“新政”提出,大力发展煤炭循环产业,提高煤炭产业的上下关联度: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等产业链,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A.发展电力工业B.降低煤炭运输成本C.发展化学工业D.发展冶金工业11.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二、综合题12.读下图“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鄂尔多斯地区能源开发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呼包鄂地区重点承接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设备、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农牧机械装备配套等项目。
(3)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包鄂地区重点承接东部地区上述项目的原因(请从上述项目中选择其一作答)。
参考答案1.B【解析】读材料可知,资源诅咒系数数值越大,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越多,经济水平越低,诅咒系数越大。
选项中四省市,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各种矿产资源最少,所以是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省区,B对。
其它三省区矿产资源都比上海丰富,所以A、C、D错。
2.B3.D【解析】2.根据材料,该地能源资源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技术水平低,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B对。
采掘工业又属于采矿业,A错。
农产品加工工业与资源丰富关系不大,C错。
技术水平低,不适宜发展高技术工业,D错。
3.读图,图示生产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①对。
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①对。
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①对。
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①对。
D对。
4.D5.C【解析】4.读图,从图中显示的生产结构看,山西省改变了过去以煤炭开采、输出为主的生产结构,对煤炭进行了深加工。
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当地的收入,①对。
我国铁路运输量约一半是运输煤炭,减少了煤炭输出,就可以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①对。
图中没有显示出煤炭产量的变化,①错。
当地产业结构改变了,并不是进行了产业转移,①错。
所以D对。
A、B、C错。
5.从图中看,二氧化硫只是部分回收,没有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①错。
图中显示排放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些温室气体,在当地进行煤炭深加工,会导致使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不会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①错。
图中产业部门中煤炭的深加工,焦化、炼钢等会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①对。
山西黄土高原地区,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煤炭。
钢铁等重工业耗水量大,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①对。
所以C对。
A、B、D错。
6.A7.D【解析】6.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居第一位,但是山西省的煤炭生产量在我国居第一位,所以在能源紧张的情况下,山西的煤炭生产会受到高度关注;而我国的发电的燃料种类较多,如煤、水能、太阳能、生物能、核燃料等;我国的煤炭北多南少。
故选A。
7.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能源结构调整等都不是山西省面临挑战的自身因素;而煤炭是非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山西省煤炭的不断开采,开采条件越差,储量越少,开采成本不断上升,使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故选D。
8.A9.B【解析】8.题干材料中说明了风功率密度等级与风能资源的关系,且“冬季高于夏季”,我国南海地区冬季受东北风的影响较大。
9.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风力发电站既要考虑风能资源是否丰富,也要考虑市场因素,①地与②地接近市场,但是②地风能资源比①地丰富,③地与④地远离市场。
故选B。
10.B11.D【解析】10.根据材料中产业链的延伸方向,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主要有发展电力工业、发展化学工业、发展冶金工业,A、C、D包括。
降低煤炭运输成本,不是加工增值,B不包括,选B。
11.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主要是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D对。
山西能源开发规模大,A错。
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分布不均,难以发挥出优势,B错。
煤仍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C错。
12.(1)接近白云鄂博稀土产地,原料丰富;(1分)靠近鄂尔多斯煤田,能源丰富;(1分)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1分)靠近黄河,水源充足。
(1分)(注:没有描述图中信息均不得分)(2)大量开采煤炭引起地面塌陷;(1分)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1分)造成环境污染。
(1分)(3)当地的煤炭工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1分)引进煤炭生产设备,促进煤炭产业升级;(1分)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1分)或:当地的风能等电力资源丰富;(1分)引进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促进电力工业产业升级;(1分)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1分)或:当地的农牧业发达;(1分)引进农牧机械装备配套,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1分)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1分)【解析】(1)稀土产业的冶炼,耗能多,耗水多,交通运输量大,读图可以看到,包头北面白云鄂博稀土产地近,原料丰富。
南面靠近鄂尔多斯煤田,可以提供火电,能源丰富。
包头有京包、包兰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南面距黄河近,水源充足。
包头位于河套平原,农业基础较好,人口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2)从图上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面与黄土高原相接,库布其、毛乌素两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大量开采煤炭首先会破坏地表植被,引起土地沙化。
地下采煤留下的坑道,如不回填,会引起地面塌陷。
煤炭工业的发展,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3)由材料可知,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发达。
引进煤炭生产设备,能够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或: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当地的风能资源丰富,引进发电设备与风力发电机制造,能够促进电力工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或:这里位于我国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当地的农牧业都比较发达。
引进农牧机械装备配套,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