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货币市场

论中国货币市场

期末考查论文题目:论中国货币市场学生姓名:黄鲜娣学号:1104022321专业班级: B11会计学3班任课教师:庞耿业学院:财经学院2013年6月论中国货币市场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下,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成员不断扩大。

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但我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交易规模偏低。

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本文对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出发, 论证了我国货币市场向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不完善改革政策效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也发生了各方各面的变化。

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易工具通常是期限为1年或者1年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

货币市场由短期国库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证券市等子市场构成。

一、近年来,中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成员不断扩大。

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但我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交易规模偏低。

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水平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经验显示,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发达的货币市场,依赖市场机制的货币政策就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而有效的货币市场,是中国进一步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货币市场由多个子市场所构成,其中包括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

(一、)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

拆借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无担保的信用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交易。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存款机构必须交纳法定准备金;由于临时性大额支付会出现准备金不足,从而形成了金融机构短期拆借资金的需求。

由于这种交易不需要抵押,交易双方通常通过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进行资金划拨,因此,在短期融资方式中,拆借具有效率最高的特点。

据资料表明,中国的拆借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但在市场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其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拆借主要不是准备金管理的工具,而是经常作为调剂金融机构间中长期资金余缺的手段。

自此,拆借成为当时突破贷款规模管理的主要形式,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了大量资金,构成当时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金融整顿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拆借市场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信用融资方式,仍然无法规避金融机构风险。

随着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商业银行对交易对手的授信更加谨慎,这也是近年来拆借交易量增长较慢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撤消融资中心的同时,央行大力推动了债券回购市场的发展。

(二、)债券回购市场债券回购是指交易的一方将持有的债券卖出,并在未来约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买回的交易行为。

在回购交易中,交易双方并不是以买卖债券为目的,而是以短期融资为目的。

与拆借相比,债券回购交易更为安全。

目前,在各国货币市场上,债券回购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交易工具。

资料表明,在1997年初,为了防止银行资金流入股票市场,人民银行决定商业银行退出证券交易所的回购交易,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回购交易。

由于银行间回购业务的开展,使金融机构间能够进行更为安全的短期融资,而不仅仅是依靠拆借;同时,金融机构可利用债券进行流动性管理,因而大大促进了债券发行市场化的进程。

由于回购的发展,中央银行也具有了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市场基础。

因此,银行间回购交易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三、)债券市场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过程表明,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货币市场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发行利率和买卖价格都已由市场决定。

债券一级市场的改革,为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银行间市场上组成了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为核心成员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承销团。

债券承销商开始在银行间市场上承担债券买卖双边报价的功能,以促进债券流动性的提高。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实现了债券的统一托管和无纸化,市场成员间签订了回购主协议。

通过上述改革,银行间债券市场初步形成了现代债券市场的架构。

( 四、)票据市场商业票据是由企业发行的信用性票据。

在金融市场上,一些信用良好的大型公司的票据的发行成本低于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具有利用商业票据作为其融资手段的需求。

在我国,由于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而商业票据的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商业票据具有更大的融资成本上的优越性。

根据现行规定,我国目前的商业票据需要有实际交易为背景,而不是一般性的融资性票据。

因此,我国的票据市场对于解决产业密切关联的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资金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近年来,在中央银行的政策推动下,票据市场发展很快,商业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均有很大的增长。

二、近年来,中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货币市场交易品种逐渐增加,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成员不断扩大。

在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但中国的货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可供交易的货币市场工具还比较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交易规模偏低。

由于存贷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对信贷市场等其它金融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货币子市场的发展不平衡,不完善使得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很有限。

.针对各货币市场发展不平衡,从主要的货币市场考虑,分别完善各个子市场(1)同业拆借市场1)严格管理入市主体:其市场主体只能以银行为主,严谨非金融机构和居民等进行交易,而且对商业银行也要实行更为严格的管控,市值规范化。

2)提高调控效率:提倡在拆借市场仲发行中央银行债权。

央行债券在压缩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加速资金运转,以及营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方面都有很大优势作用3)实行报价制度和新的利率计算方法:选择交易活跃、资金实力强、资信度好、资产比例高的机构担任货币市场报价行,央行以报价行爆出的利率为基础,去掉若干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并公布同业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

4)根据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可培养成立同业拆借市场中介机构。

这些机构用以代理中小金融机构,能利于提高商业银行信誉和影响,夸大业务联系,更好传达央行货币政策。

(2)票据市场1)增加对票据作用认识。

提高商业信用利用效率,利于曾倩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2)发展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题的商业汇票。

3)建立票据承兑贴现市场。

首先是成立票据贴现所,把票据贴现从银行业务中分离出来。

央行扮演最后贷款者角色,能通过再贴现及时调整利率。

然后是待票据贴现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其进行改革,使之成为票据交易所,集中办理票据交换和贴现业务,建立起真正的票据市场。

这样能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灵活性大大增加。

4)增加票据市场风险控制。

具体是规范企业行为,塑造新型信用关系;加强票据市场统一明确的制度建设;央行加强对票据风险的监控;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

(3)短期债务市场部分1)增大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

央行融资券课调剂区间资金余缺又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工具,应该得到大力发展露出了鼓励金融机构购买转让以及作为拆解抵押物,还可在央行进行贴现。

2)增发短期国库券。

目前国库券存在期限较长,利率较高的弱点,不利于央行以之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3)开发地方政府债券和企业短期债券。

两者可以再重点城市市场上进行交易,或作为抵押品,但需要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把关。

4)外汇市场——发展完善外汇市场。

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但又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央行应该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同时也需要建立人民币汇率监测系统,还要加快推进外汇市场同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的有机结合,随着货币市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全面实行元气外汇交易。

(4)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1)加大创新力度。

正确认识金融衍生产品作用,稳步推进跨市场衍生品发展。

2)建立高效、灵活的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发展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需要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

具体包括:加大票据宣传力度,鼓励商业银行使用;积极发行短期债券,发展短期债券市场;大力发展大额存单市场;完善货币市场组织体系和清算体系,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加强各子市场有机连接,促进货币市场成为有机整体。

3)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优化投融资结构,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流动性。

4)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在自己国情基础上,可借鉴外国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