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中国货币市场仍存在问题,发展缓慢。

关键词:货币市场;现状;问题
伴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短期信贷市场以外,还有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等。

但从总体上来说,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特别是比起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操作所要求的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纪律来看,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仍缓慢。

一、货币市场现状分析
(一)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拆借市场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短期信用融资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

由于我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机构必须对中央银行交纳准备金,由于临时性大额支付会使存款机构出现暂时的准备金不足,从而形成拆借资金的需求。

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现实行的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时贷时存、相互融通”的信贷管理办法。

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数额较小,而商业银行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支付系统的原因,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均由其总行在所在地人民银行集中交纳,而商业银行分支行又需要保留部分超额准备金以保证在当地的大额支付,这是超额储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超额准备水平较高,为了减少商业银行的财务负担,人民银行对超额准备金付息,目前超额准备金的利率为2.07%,这构成了拆借利率的下限。

因为超额准备金利率较高,因此商业银行缺乏减少超额准备金的动机,从而使同业拆借,特别是隔夜拆借的需求下降。

因此拆借市场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准备金制度并提高中央行支付系统的效率。

(二)回购市场
近年来,随着风险管理的加强,金融机构普遍需要更为安全的短期融资方式和工具。

依托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回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了规范管理,1995年8月9日,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重申进一步规范证券回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严禁回购交易中的买空卖空行为和非金融机构参与回购市场,证券交易所开办回购交易必须经人民银行批准,回购证券限于国债和金融债券,并且还确立了参与者登证和交易情况申报制度。

目前,参加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业务的市场成员已包括中资商业银行及授权
分行、在华外资银行分行、中外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农村信用社联社。

全部成员金融资产总额占中国金融体系的95%以上。

由于参加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比拆借市场的机构更为广泛,债券回购的风险又低于信用拆借;与拆借相比,回购交易更为活跃,回购利率也更加稳定。

因此,在反映金融市场流动性松紧方面的代表性也更加充分。

由于拆借和回购已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流动性管理的主要方式,银行间市场的同业拆借和回购利率开始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三)商业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再贴现是目前我国票据业务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

2000年11月9日,我国在上海开办了内地第一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标志着票据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新阶段。

票据业务的较快发展,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间债务拖欠问题,改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加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功能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在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对外融资困难的情况下,票据业务正逐步成为它们的重要融资渠道。

今后,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票据市场发展。

在规范票据行为、整顿票据流通秩序、防范票据风险的同时,以发展具有贸易背景的交易性票据为重点,尝试发行融资性票据,促进票据市场工具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四)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我国开办此项业务始于交通银行业务运营初期。

随后,其他各行也相继开办了此项业务,其中个人大额存单发展最为迅速。

为了规范其进一步发展,人民银行总行于1989年先后下发了《大额可转让存单管理办法》和《关于大额可转让存单转让问题的通知》,对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对象、金额、期限、利率给予了统一的明确规定,为其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目前绝大部分是记名式的,不通兑,名为“转让存单”事实上流通困难,不利于持单人调整投资结构;存单利率与同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缺乏弹性,从而通过存单市场反映货币供求状况的利率机制未能形成。

(五)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目前,我国的债券种类主要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构成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成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主要投资者。

1997年6月以前,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国债买卖。

在这之后根据新的管理规定,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的债券交易,并通过新建立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交易。

2000年,财政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国债全部采用市场化招标方式发行。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发行利率和买卖价格都已由市场决定,这对
货币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债市场在西方发达货币市场上是一个最活跃的市场,是中央银行据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场所。

但在我国,一方面国债总体规模不大,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缺乏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国债期限单一,加之中期国债的交易活动主要是在各证券商之间进行,中央银行未能参与进去,带有明显的自循环性质,因而国库券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种重要形态,无论在政府的短期融资管理方面,还是在作为中央银行参与货币市场运作的手段方面,均未发挥应有的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