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五种婚姻关系的剖析,进一步揭示了五种婚姻关系的不同性质,进而表明了奥斯丁对这五种婚姻观的态度。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婚姻观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主要描述中产阶级青年男女的恋爱及婚姻问题,她对于婚姻有独到的见解,并在她的每部小说中都有清晰的反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英国的摄政时期。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从早期的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工业化过渡的时期。
在乡间,贵族家庭依然大权在握,享有很多特权,是乡绅争相巴结的对象。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有钱人社会地位逐步上升,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金钱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傲慢与偏见》可以说是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而写的。
正如一位西方文学批评家所说:“对于金钱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甚至连大卫·李嘉图(英国经济学家)也不会具有比简·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更清醒的认识了。
”小说的第一句话就宣称:“凡是有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在这里,“有钱的”和“需要”是两个关键词。
“需要”意味着客观需要,而不是主观需要。
这样的表达使这种声明的“客观性”更加明显。
在这里,推动角色的并不是贪婪,更确切地说,那是只有拥有金钱才能得到的财政、社会、心理方面的安全保障。
所以说,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结婚的,金钱是缔结一门婚事的必要条件。
奥斯丁主要生活在18世纪,她对所处的现实社会并不抱任何幻想,所以她坚持认为,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当时传统的英国社会习俗和财产继承限定法导致大多数年轻女性处于各种各样的物质劣势。
我们在《傲慢与偏见》中看到的是一个围绕着婚姻和爱情展开的会客、喝茶、跳舞、聊天等等的社交世界。
可是掀起表层,这又是一个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生存竞争的世界。
我们看到,充斥全书的是数字,数字,数字。
贝内特先生拥有年进2000镑的地产;贝内特太太嫁给他时有4000镑的嫁妆;贝内特家五位小姐每人结婚时只能从母亲方面得到“年息四厘的l000镑的存款”;宾利先生有10万镑遗产,达西先生有年进1万镑的财产,等等。
总之,在婚姻中,“不管那些传奇故事里怎么说,没有钱这东西是不行的”。
除了数字化的金钱因素之外,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地位则是另一个因素,其对婚姻有巨大影响。
奥斯丁所处的时代以金钱地位的门当户对作为美满婚姻的基础,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才能得到周围人的鼓励和亲友们的祝福。
所以在那个时代,人们不是纯粹凭感情成对成双,还要按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身份地位结合,人们的感情本身也是由身份地位决定的。
社会地位是缔结一门婚事的基本条件。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把爱情、婚姻和财产、社会地位联系起来,着重讲述了贝内特一家五个待嫁女儿及其亲友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对婚姻的各种不同看法和做法,进而反映了社会历史、经济现实以及她所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书中主要叙述了五对婚姻关系: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完美婚姻,简和宾利的幸福婚姻,莉迪亚和威克姆的草率婚姻,夏洛蒂·卢卡斯和柯林斯的功利婚姻,以及贝内特夫妇的失衡婚姻。
二五对迥异的婚姻关系1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完美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是简·奥斯丁主要刻画的两个人物,他们最终成就了作者的婚姻理想。
伊丽莎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有主见,机智过人,举止活泼,自尊自爱。
同时,她相当迷人(正如达西所承认的那样),富有女人的真正魅力。
她自制力极强,不屈从于包括达西和凯瑟琳夫人在内的权势的威胁,洞悉生活的表面排场,并不为之所动。
她深知人的诚实和幸福要比生活安逸、衣食无忧、财富显赫更有意义。
她谙熟人性的弱点、被曲解的行为和观念、被夸大的事实;并拥有足够的女性“温柔”和富有同情心。
尽管如此,她有时不免有些清高和草率,对达西的偏见也几乎葬送了她完美的爱情和婚姻。
达西,一个理想中的丈夫形象。
英俊的外表、高大的个头、一年1万英镑的纯收入,使他初次来到小镇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但是,他在舞会上的傲慢言行却使所有人对他的印象发生了逆转,虽说有钱的单身汉是女人们竞相追逐的“猎物”,但达西却成为了例外,人们纷纷谈论他的傲慢及冷漠。
也正是这种傲慢给他之后的爱情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使他几近失去真爱。
尽管如此,达西却是一个正直的绅士,他对爱情的执着最终为他赢得了幸福。
正是由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偏见和傲慢,让他们的结合一波三折。
相识之初,他们的相互鄙夷和藐视便开始了。
在日后的交往中,他们之间又不断地出现摩擦。
究其原因则是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
然而,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两个人的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
达西开始深深地为伊丽莎白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而伊丽莎白也通过诸多事情看清了真正的达西。
伊丽莎白的人格魅力最终征服了达西,让他丢掉了傲慢的外壳,克服了门第差别的偏见;达西的真诚和正直的人品也让伊丽莎白放下偏见,最终成就了奥斯丁心目中的理想姻缘。
2 简和宾利的幸福婚姻身为贝内特家的长女,简善良貌美、典雅娴静、和气谦虚、温顺知礼。
伊丽莎白与她的对话便是对其性格最好的描述:“你知道你对天下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你总是看不到别人任何不足,整个世界在你眼中都是完美无瑕的,我从来没听你说过任何人坏话。
”然而,简缺乏自信和勇气,她把对宾利的深深爱慕之情隐藏在文雅的表面之下,这让达西感到不满。
宾利为人诚恳、率直,友好和善、平易近人;他也深知自己的性格软弱,没有主见;因此,在与简的感情问题上,他宁愿选择相信达西的话,也不愿相信自己的感觉。
简和宾利是真心相爱的,但同时他们又都很软弱、单纯、缺乏主见,容易听从别人的摆布。
出于对朋友的爱护,也出于对简卑贱亲戚的鄙视,达西劝告他与简分手。
宾利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断绝了与简的联系。
而简本身虽然美丽温柔,大方得体;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家庭地位的差异让她失去了追求幸福的权利,所以,尽管悲伤,她还是没能鼓足勇气表白。
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这对恋人最终消除了误解。
他们意识到真爱的难能可贵,并决定自己把握幸福。
最后,他们美满地走向了婚姻殿堂。
简和宾利的结合印证了“真理”,他们的爱情是平和的,婚姻是理性的,作者对这样的婚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 莉迪亚和威克姆的草率婚姻莉迪亚是贝内特夫妇最小的女儿,她性格轻浮、放纵,小小年纪便热衷于社交,一心想凭借自己高挑的身材和姣好的面容追逐男人,找到合意的丈夫。
她没有价值观、没有责任感,经常做些愚蠢、放纵的行为。
威克姆外表英俊潇洒,头脑机灵而富有魅力,但内心却狡诈虚伪,十分肮脏。
他将魅力和机智与令人厌恶的卑鄙无耻之特性有机地融于一身。
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建立在金钱和情欲之上,当她第一次见到军官威克姆时,就被其外表深深迷住了。
她更把女性所特有的矜持抛诸脑后,做出了令其家人非常难堪的举措——与威克姆私奔。
而威克姆之所以与莉迪亚在一起,完全是因为他深陷债务而达西承诺在金钱和地位上给他做出补偿,所以他才同意和莉迪亚结婚。
而两人的婚姻最终以“威克姆对莉迪亚的感情不久就情淡爱驰,莉迪亚对他稍许持久一些”为结局。
威克姆常常离开莉迪亚独自到巴斯或伦敦去寻欢作乐,而且两人还得依靠伊丽莎白和简的资助。
两人间曾经强烈的性吸引很快便消失殆尽。
这种婚姻关系毫无幸福可言,是奥斯丁所谴责的婚姻。
但在谴责之余,她还是对莉迪亚的年少无知感到惋惜,并且对于丝毫不考虑经济条件的婚姻观持否定的态度:以金钱为目的的婚姻固然不可取,完全不考虑经济的婚姻也是不明智的。
4 夏洛蒂·卢卡斯和柯林斯的功利婚姻夏洛蒂·卢卡斯是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处事得体的女子,但她并不漂亮,而且27岁仍待字家中;此外,她还没有财产做嫁妆。
所以,对于夏洛蒂来说“嫁人是她唯一体面的出路”。
她向伊丽莎白坦言:“你知道,我这个人不浪漫,我只求有个舒服的家;考虑到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我相信,跟他结婚我会获得幸福,也会享受到别的伴侣们所炫耀的那种幸福。
”从中不难看出,夏洛蒂很清楚自己的选择,这也是没有财产的中产阶级的无奈之举,她唯有牺牲自己来换取安逸且有保障的生活。
柯林斯墨守成规、言谈迂腐乏味、举止猥琐失当。
他是一个满脑子充斥社会等级、声望权威、身份地位、家族纽带及金钱的圆滑、势利小人。
他这个主观主义者一直生活在一种盲目的自我确信中。
他盲目自信、受人奚落而不知,甚至还自鸣得意。
而在其他人的眼里,他一文不值。
这一巨大的反差使他成为了因果文学史上典型的喜剧人物之一。
夏洛蒂和柯林斯的婚姻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完全是建立在对婚姻的需求之上。
夏洛蒂的理由是:“结婚是她一贯的目标,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做仅有的一条体面地退路。
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
她现在就获得这样一个储藏室了。
”柯林斯选择夏洛蒂做妻子的理由是:“我认为每个生活宽裕的牧师(像我本人),理当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我相信结婚会大大增进我的幸福;第三,这一点或许应该早一点提出来,我有幸奉为恩主的那位贵妇人特别劝嘱我要结婚。
”对于这类婚姻,奥斯丁的态度十分复杂,她对夏洛蒂既觉得惋惜,又不得不对这类婚姻的社会背景表现出无奈,甚至是适当的妥协。
5 贝内特夫妇的失衡婚姻贝内特太太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
”“她平生的大事,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生平的慰藉,是访亲拜友和打听消息。
”贝内特先生富有智慧、知识、机智以及躲避家庭的棘手混乱难题的能力。
他深知太太及周围人的愚蠢无知,但对此却持着一种漠然的态度,并没有承担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这对夫妇的结合是由于贝内特先生“当年因为贪恋青春美貌,贪恋青春美貌通常赋予的表面上的善气迎人,因而娶了一个智力贫乏而又心胸狭窄的女人。
”婚后不久他就终结了对妻子的一片真情,夫妇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早已荡然无存;贝内特太太也深切感受到丈夫对她的漠不关心和轻视,她也只有把心思都放在女儿的婚姻上。
草率的决定造成这对夫妇注定一生的失衡婚姻,而这也是当时英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婚姻模式,虽然失衡,却也不得不平静地接受。
这种只求相貌和财产的婚姻只会导致双方的不和、冷漠和容忍。
三结语纵观《傲慢与偏见》中的五种婚姻关系可以看出:只看重金钱、财产的婚姻最终是不可能有幸福的;但结婚完全不考虑经济问题也是盲目愚蠢的;讲究门第的包办婚姻只注重了外在的体面,却会令当事人无法忍受;把婚姻当作儿戏最终只能自食其果;而没有爱情则千万不要结婚,因为理想的婚姻最重要的是要以感情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