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经济学
2009
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rsal)
• 实验结果显示:问题一中,被试者的偏好显示出 P ≻ $,但问题二中,被试着愿意为$-bet支付更 多的钱。 • 这一实验最早有Lichtenstein和Slovic(1971) 设计,后来被Grether和Plott(1979)的重复实 验进一步证实。 • 这种选择不一致的情况被称为“偏好逆转” • 偏好逆转现象违背了期望效用理论,也违背了关 于偏好的所有公理(Tversky,Thaler,1990)。
2009
实验经济学 • Smith(1994)将实验经济学定义为:在有显 性或者隐含规则的背景下应用实验方法来 研究人类相互作用的决策行为。 • 实验经济学是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针 对某一理论或者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 条件、观察决策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 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为政策决 策提供依据。
2009
参考点 • 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著名实验 • 假定美国正在为预防一种罕见疾病的爆发 做准备,预计这种疾病会使600人死亡。现 在有两种方案,
– X方案:可以救200 人; – Y方案: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救600人,三分之二 的概率一个也救不了
2009
参考点 • 另一种情况
– X方案:使400人死亡 – Y方案:1/3 的概率无人死亡,2/3的概率600人 全部死亡。
2009
实验经济学的发展
• 五六十年代的实验经济学主要局限在市场理论和 博弈论领域 •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实验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 于公共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诸 多经济领域。 •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Vernon Smith和 Daniel Kahneman, 标志着实验经济学作为一个 独立的学科已步入主流经济学的舞台。
2009
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 3.行为分析和心理研究
– 一是运用行为理论来完善和改进实验。 – 二是运用行为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
2009
实验经济学四方面的作用 • • • • 1. 检验理论 2.发现新的经验规则 3.制度设计——风洞试验 4.教学手段
2009
个人选择实验Ⅰ
• 第一组
– 赌局A:100%的概率赢得100万 – 赌局B:10%的概率赢得500万,89%的概率赢得100 万元,1%的概率什么都得不到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 2. 数据来源 • 传统经济学的三个数据来源:
– 实地数据(field data) – 计算机模拟数据(computer simulations data) – 调查问卷数据(survey data)
2009
实地数据存在的问题 • 产生实地数据的特定历史环境是不能重复 的 • 实地数据产生的环境通常被一系列相互混 淆的外在因素所包围,缺乏可控制性。 • 目前的数据多大为政府、企业目的而搜集, 经济学家在使用时,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 准确性十分困难。
2009
风险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 • 期望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
• 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2009
专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实验经济学
主讲人:佟琼
2009
教材 • 主讲教材:《实验经济学教程》,张耀辉 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7
2009
参考教材
• 1. Camera, Colin, George Loewenstein, Matthew Rabin (2004) “Advances in Behavioral Econom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2. Kagel J. & A. Roth (1995) “The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Princeton • 3. Gravetter and Forzano (2003)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 4. Experimental Business Research, 2002,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第1章
导论
2009
实验 • 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如实验室中,检验 某种科学结论或者假设的活动 • 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经历了较长 的演变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9
实验
• 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甚至物理学都被 视为不可实验的科学。 • 大约400多年前,以伽利略为代表的开创者在物 理学中建立了可控条件下进行科学的方法。 • 随后,实验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也逐步展开 • 19世纪孟德尔、巴斯德等生物学家在生物学研究 中引入了实验技术 • 20世纪,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已经体现 出明显实验特征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假设Ⅰ 制度、环境(约束条件) 假设Ⅱ 行为(追求目标函数最大化) 数 学 推 导
从自然市场中收集数据
检 验
理论结果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 1.行为假设
– 实验经济学家Rubinstein(2001)曾指出,经济 理论模型建立在经济学家的直觉上,经济学家 靠直觉来判断人们是如何推理的。
2009
学时安排
• • • • • • • • 导论 市场的供求,征税对均衡的影响 掠夺与容纳定价实验 囚徒困境和协调博弈实验 拍卖实验 外部性实验和搭便车实验 自愿贡献实验 学生实验设计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009
专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2009
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 经济理论的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一样包 含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 分析数据以及报告结果等环节。 • 由于实验对象是社会中的人,需要验证的 是行为命题,因此实验经济学运用的方法 有别于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
2009
实验经济学的方法
• 1.模拟和仿真
– 查尔斯· 普洛特认为:“实验室建立的经济与现实经济 相比可能特别简单,但是却一样地真实。真实的人被 真实的金钱所驱动,因为真实的天赋和真实的局限, 作出真实的决策和真实的错误,并为其行为后果而真 实地悲喜”。 – 弗农· 史密斯采用只有三个网络节点的模型来模拟电力 系统,其实验结果基本上能反映现实电力系统运行中 发电企业和电力交易商的行为类型和特征
2009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 是消费者作出决策时所处的状态。 • 损失和获得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 • 参考点不同,决策不同
2009
参考点 • 某公司面临两个投资决策:
– 方案A:肯定盈利200万; – 方案B:50%的概率盈利300万,50%的可能 盈利100万。
• 当公司的赢利目标定为100万时 • 当公司的赢利目标定为300万时
2009
考核方法
• 1.考勤、讨论和平时成绩 (40%)
• 考勤 (10%) • 讨论 (10%) • 平时成绩,以课堂实验完成情况数量而定(20%)
• 2.小组为单位的实验设计书 • 4.注意:
(60%)
• 凡上课无故未到次数占总点名次数1/3,将取消考试资格。 • 凡不参加大作业的同学将取消考试成绩
2009
个人选择实验Ⅱ
• 假设有两种彩票进行选择,
–彩票A:赢得4美元的概率是99%,一无所获的概率为1 %。(P-bet,机会赌局) –彩票B:赢得16美元的概率为33%,一无所获的概率为 67%。($-bet,金钱赌局)
• 问题1:如果让你购买,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 问题2:彩票最值得买,或者说哪张有最高的保留 价格或最高的出售价格 ?
2009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
• 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的产业经济学家张伯伦 (Chamberlain)首先在课堂上进行进行经济学实 验,检验竞争性市场均衡,却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 几年之后,弗农· 史密斯(Vernon Smith)在普 渡大学十一个班级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实验,验证 了竞争均衡理论。 • 他据此实验所撰写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 研究》在1962年的《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标 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
2009
计算机模拟数据 • 是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方法,模拟经济 行为主体进行决策。 • 更准确地说只能是一种理论结果,而不是 实证结果。
2009
调查问卷数据 • 除非回答问题与经济动机有关,否则难以 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
2009
传统经济学研究框架的局限性 • Smith认为,以往经济学理论都是没有经过 实验的理论,大部分理论可以适当地称为 “教士的理论”,它被接受或拒绝的基础 是权威、习惯,或对于假设的看法,而不 是基于概括一个可以重演的严格证明或证 伪的过程。
2009
另一个例子:萨勒提出的问题
• 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低于 美国年均车祸的死亡率)会突然死亡,现在有一 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么 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 • 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现在医药公司想找一 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后 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 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偿你呢?
2009
个人选择实验Ⅲ • 第一组
– A: 肯定赢1000 – B: 50%的概率赢2000,50%什么也得不到
• 第二组
– C: 肯定损失1000 – D: 50%的概率损失2000,50%不损失
2009
前景理论 •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 家卡尼曼( Kahneman )提出 • 人在面临获得(gain)时,是风险厌恶的;而 在面对损失(loss)时,是风险偏好的。这就 是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之 一。 • “前景理论”的另一重要“定律”是:人 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 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