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公开课课件)
2020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公开课课件)
(一)文字材料题: 概括内容的能力 根据要求选择信息的能力 探究多则文字材料之间的关联性 并作出推断或得出结论的能力 ……
考点一、信息干扰,判断正误(选择题)
题型:
1、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与分 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答题关键:
首先,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
其次,仔细比较。
注意选项与原文有无:偷换概念、 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 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2、对于启示类题目,答题时要联系文本的主 题思想,看看文本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 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3、对于建议类的题目,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通常在文本的后两则材料中有)
小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的解题技巧
读题读文知大意, 确定区间找关键。 选择判断细比较, 归纳作答数要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考锦囊
1.克服畏难情绪:消除阅读的畏惧感,建立阅读答题的信 心。 2.加强训练,提升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需要有较强的 筛选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
快速搜索、筛选关键词,借助关键词抓住文本的主要 话题和结论,可以作为一种阅读的方法。
梳理几段材料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便在答题时快 速找到题干对应的材料和文字区间。
考点二:提取、整合信息
题型:
1、请问“× ×”一词是什么意思?(谈 谈你对“× ×”的理解)
2、人们对某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或 概括出产生某现象的原因。
答题关键:
1、仔细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找到相 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句,提取有效信 息,分条归纳作答。(并检查要点是否 齐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点
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以主 题阅读测试为主,呈现如下特点:
1.话题同一、主题关联是试题命 制的前提。
多种材料组合成较为复杂的非连续 性文本,并非胡乱搭配,而是具有主题(话 题)关联性。
2.搜集提炼、捕捉信息是试题的基本定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段(7—9年级)学生应 学会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 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 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聚焦课标
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应 学会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 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 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Yes , we can !
浅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复习
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单篇、
完整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 阅读材料,它基本是由多则文本材料、 数据表格、图画和曲线图、说明书、广 告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 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 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 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 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 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 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 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3.旧题转化新用:图表类转换文字,流程图示意图转文字,
捕捉到特定的信息,领会文本的意思,因此更能测 试出快速收集、捕捉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3.整合信息、推导结论是主题阅
读测试的终极目标。
主题阅读测试题要求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出 “有价值的信息”,但获取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的 目的,不仅仅是检测是否具有快速搜集、捕捉和提 炼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检测是否具有推导 出新的“有意义的结论”的
考点三、文体知识
题型:
1、材料一、二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议论方法)?有什么作用?
考点四:结合文本,发表看法
常见题型: 1、针对x x现象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 措施?对x x现象有什么看法? 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3、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答题方法:
1、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 本相关内容精炼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答案组织 可采用:“我认为……,理由是……”的模式
能力。我们应对捕捉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根据信 息间的关系,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论,这 是非连续性文本主题阅读测试题考查的终极目标。 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其核心是读懂信息,并 根据阅读目的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考情回顾
怎样解答“非连续 性文本”的阅读题呢
??
•题型透析
按非连续性文本样式分: 文本类 图文类 图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