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矿物类药材的鉴定
第二十一章 矿物类药材的鉴定
河源市卫生学校 中医教研组 谭湘德 tanxiangde@
矿物类药材的定义
•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 物。矿物类药材是指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 矿物的加工品、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等。
第一节 矿物类药材概述
• 矿物类药材的分类 : (一)按来源分类: 1.原矿物药:雄黄、石膏。 2.矿物制品:白矾、胆矾。 3.动物化石:龙骨。 (二)按阴离子的种类分类: 1.硫化物:雄黄、朱砂; 2.氧化物:磁石、玛瑙; 3.卤化物:轻粉、紫石英; 4.含氧盐:碳酸盐类、硅酸盐类、硫酸盐类、硼酸盐类; 5.其他类:琥珀、伏龙肝。
(三)按阳离子的种类分类: 1.汞化合物类:朱砂、轻粉; 2.铁化合物类:磁石、赭石; 3.砷化合物类:雄黄、信石 4.镁化合物类:滑石; 5.钠化合物类:硼砂、大青盐; 6.钙化合物类:石膏、龙骨; 7.锌化合物类:炉甘石; 8.铝化合物类:白矾、赤石脂; 9.铜化合物类:胆矾、铜绿; 10.铅化合物类:铅丹、密陀僧; 11.其他类:硫磺、琥珀。
雄黄
雌黄
雄 黄Realgar
【化学成分】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尚含少
量铝、铁、钙、镁、硅等元素。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用于痈疮疔毒、 蛇虫咬伤、惊痫、虫积腹痛。用量0.15~0.3g, 入丸散服,不宜久服;外用适量。孕妇禁服。
【成药举例】
矿物类药材-磁石
性状特征:本品呈不规则 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 一。铁黑色。条痕黑色。 不透明。半金属光泽。表 面不光滑,粗糙。体重, 质坚硬,难砸碎,断面不 平坦。具磁性;有土腥气, 味淡。以铁黑色、有光泽、 吸铁能力强、杂质少者为 佳。 功效: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矿物类药材-龙骨
芒 硝 Natrii Sulfas
【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 10H2O)。
【性味归经】性寒,味咸、苦。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 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咽痛,目赤,口疮及痈 疮肿痛。用量:6~18g。孕妇禁服。
【成药举例】
知识链接—玄明粉
为芒硝溶于水中,加萝卜 (5%~20%)同煮,过滤,
矿物类药材-自然铜
性状特征:多呈六方 体,亮淡黄色;条痕 绿黑色或棕红色。具 金属光泽。体重,质 坚硬而脆,易砸碎, 烧之具硫黄气。有的 自然铜经风化后而成 为褐铁矿,呈黄褐色 或黑褐色。破碎后碎 块仍为黑褐色;有时 内部夹有淡黄色块 (黄铁矿)。
功效:散瘀接骨,止痛。
矿物类药材-赭石
性状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大小不 一。全体暗棕红色或铁青色,条痕樱红色,表 面附有少量棕红色粉末,有的有金属光泽,有 的暗淡无光泽。一面有圆形乳头状的突起,习 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 小的凹窝。质地坚硬,不易砸碎,硬度5.5~6.0, 比重5~5.3,砸碎后断面显层叠状,断口贝壳 状,每层均依钉头呈波浪状弯曲。气微,味淡。
1.5m1,搅拌,放置5分钟,复呈粘结固体。
石 膏 Gypsum Fibrosum
【成分】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 2H2O);常夹有有机物、
硫化物等,市售品除硫酸钙外,常夹杂有微量的铁、镁等 离子。 【药理作用】 • 1.生石膏水煎剂注射于人工发热动物,有解热作用。 • 2.在体外培养试验中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饱的吞噬 能力。 • 3.对离体蟾蜍心及兔心,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 4.煅石膏外用,能收敛粘膜,减少分泌。
• 形状: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 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 颜色、光泽:全体类白色或灰白色,常附有青灰 色或灰黄色片状杂质,条痕白色,半透明; • 质地、比重:体重,质较松软,硬度1.5~2.0, 比重2.3; • 断面: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具绢丝样光泽; • 气味:无臭,味淡。
【性状鉴别】--煅石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龙骨
龙齿
功效:镇惊安神,清心除烦。
自测题
1.具钉头的矿物类中药是 A.赭石 B.朱砂 C.石膏 D.雄黄 E.滑石
2. 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As2S3 B.As2S2 D.FeS2 E.HgS
C.As2O3
3.来源于硫酸盐类矿物的中药材是 A.赭石 B.朱砂 C.石膏
【显微鉴别】
粉末:朱红色。 1.普通显微镜观察,呈不规则颗粒状,大小不 一。较大颗粒红棕色,边缘常不透明而显暗黑色, 且不平整,微小颗粒几呈黑色。 2.偏光镜下观察,薄片红色,透明,一轴晶, 正光性。
朱 砂 Cinnabaris
【理化鉴别】 • 1.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 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 • 2.将粉末与少许铁粉混合,置潘菲试管中,于酒 精喷灯上加热,可见管壁上有汞珠或汞镜生成。 • 3.将粉末置闭口管中加热,变成黑色的硫化汞, 加碳酸钠共煮后,可见金属汞球生成。
• 煅石膏:加热至108℃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变成熟 石膏。与水相遇,复变成生石膏。 • 形状:为白色的粉末或酥松的块状物; • 颜色、光泽: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不透明; • 质地:体较轻,质软,易碎,捏之成粉; • 气味:气微,味淡。
生石膏
煅石膏
石 膏 Gypsum Fibrosum
【理化鉴别】 • 1.以铂丝沾取少许粉末,用盐酸湿润,燃烧时显 砖红色火焰。 • 2.取本品粉末约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
【性状鉴别】-芒硝
• 形状:为棱柱状、长方形、针状、牙齿状或不规则 块状,大小不一; • 颜色、光泽: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暴露在空 气中的则表面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条痕白 色; • 质地、比重:质脆易碎,硬度1.5~2,密度1.48; • 断面:断面不整齐,显玻璃样光泽,断口贝壳状; • 气味:气微,味咸、苦。
朱 砂 Cinnabaris
【成分】天然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尚含
少量锌、锑、镁、铁、磷、硅等元素;以及微量
的砷及硒等。 【药理作用】 • 有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免疫、抗肿瘤、抗炎、 镇痛、抗生育等作用。
朱 砂 Cinnabaris
【性味归经】微寒,味甘。有毒。归心经。 【功效应用】清心镇静,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 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 疮,喉痹,疮痈肿毒。用量0.3~1.5g,多入丸散 服,不宜入煎剂。因有毒,不宜大量久服。忌火 煅。
【性状鉴别】--朱砂
• 形状:颗粒状、块片状或粉末状集合体,大小不一; • 颜色、光泽: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金刚光泽,半透明, 条痕红色; • 质地、比重:质重而脆,硬度2~2.5,比重8.09~8.20; • 气味:无臭,无味。 • 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色红明亮,可见闪烁的光泽,触之 不染手者,习称“朱宝砂”; • 呈不规则板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边缘 不整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者,习称“镜面砂”; • 块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色发暗或呈灰褐色,质重而坚, 不易碎者,习称“豆瓣砂”。
• 矿物类药材的鉴定方法 : • 性状鉴别:对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 进行检查,还应注意其硬度、解理、断口、 光泽、条痕及磁性有无等方面的检查。 • 显微鉴定 • 理化鉴定
朱 砂 Cinnabaris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产地】主产于贵州、湖南,广西、四川、云南亦 产。 【采收加工】天然朱砂自辰砂矿中采出后,用水淘 去杂石和泥沙,再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即可。
放冷结晶,再将结晶风化 而成的无水硫酸钠。呈白 色颗粒状结晶性粉末。无 臭、味咸、苦。功效与芒 硝同;外用治目赤、咽肿、 口疮等。用量:3~9g。
知识链接—朴硝
又名土硝、皮硝等, 为不纯的硫酸钠结晶。
过去有作药用,具有 润燥软坚、泻积热等 功效。现今多作为供 制芒硝用。皮硝为极 不纯的硫酸钠,不可 入药。
石 膏 Gypsum Fibrosum
【性味归经】生石膏:性大寒,味甘、辛。归肺、胃经。 煅石膏:性寒,味甘、辛、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生石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 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牙龈肿痛,头痛等。 煅石膏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 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生石膏用量15~60g,内服先煎; 外用煅石膏,研未撒敷患处,大多制成石膏崩带。
D.雄黄
E.滑石
自测题
4.具绢丝样光泽的矿物药是 A.朱砂 B.雄黄 C.铅丹 D.石膏 E.信石
5.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浩的铜片上磨擦,能使铜片表面 呈现银白色光洁的是 A.朱砂 B.赭石 C.自然铜 D.雄黄 E.石膏 6.忌煅的矿物类中药是 A.雄黄 B.磁石 C.龙骨
D.牡蛎
E.赭石
自测题
矿物类药材-赭石
功效: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矿物类药材-信石
性状特征: 红信石: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 有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 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 极毒,不宜口嗜。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红润、 无渣滓者为佳。 白信石: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 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 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宜口嗜。
石 膏 Gypsum Fibrosum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产地】主产于甘肃、湖北、四川、安徽和山西等 地,以湖北应城及安徽凤阳产者最有名。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挖出后去净泥土杂石,打 成小块,供生用;或将石膏煅至红透,放冷,拣 去杂石,研细,过100目筛作熟石膏用。
【性状鉴别】 --生石膏
【成药举例】
雄 黄Realgar
【来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的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产地】主产于湖南、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 地。 【采收加工】采挖后,除去杂质。研成细粉或水飞 成极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