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转子间骨折PPT课件

股骨转子间骨折PPT课件

转子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
患者早期功能锻炼被认为是标准疗法。手术 的目的是要达到骨折端坚强和稳定的固定。 手术前通过x线区分骨折属于稳定性和非稳定 性非常重要。若小转子骨折较大且有移位, 后内侧有明显的皮质骨缺损,属于TronzoEvansⅢ型、Ⅳ型骨折,表明复位后有潜在 的不稳定性。
14
2.手术方法: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两大类:带 侧板的髋滑动加压钉和髓内固定系统。
(1)DHS和动力髁螺钉系统(DCS):DHS是临床常用 的内固定钢板,它的钉板角度多设计为135°,含有可伸缩 的固定装置,允许骨折近端在固定装置上滑动实现骨折端的 加压。DHS的松质骨螺钉进入股骨头的深度对近端骨折块的 拉力至关重要,螺钉顶端距软骨下骨应在1cm之内。鉴于大 部分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均有明显的骨量减少,因此,选择股 骨头颈部位骨折量最好的部位进行内固定非常重要。目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加压螺钉位于股骨头颈的中央或稍偏下方。 若患者股骨大转子有严重粉碎的不稳定性骨折,可以选用带 有大转子稳定接骨板的DHS,防止骨块向外移位,减少内固 定失败的几率。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在床上进行不负重的功 能锻炼,若固定较为牢固,可以扶拐部分负重。
DCS的钉板角度为95°,主要用于股骨髁上骨折,但对 于Tronzo-EvansⅤ型骨折,DHS的进针钉点选取有困难, DCS可以使进钉点上移,手术操作较为容易,易取得理想的 固定效果。
15
尖顶距
1995年Baumgaertner提出 正侧位X片上拉力螺钉尖至股骨头-颈中轴线 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的距离之和 小于25mm或20mm 评价拉力螺钉的位置,预测螺钉切出风险
股骨转子间骨折
平遥古陶骨伤科医院
1
一、概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髋部骨折, 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对比股骨颈骨折约为1:3, 患者平均年龄70岁,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 6岁。与股骨颈骨折不同的是,股骨转子部大 多为松质骨,骨折两端血供丰富,骨折很少 发生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由于患者高 龄,卧床时间长,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多,死 亡率为15%--20%。
和活动受限。 3.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并指导分型。 4.对难以确诊的患者采用CT扫描并行二维、
三维重建或MRI检查。
10
(六)鉴别诊断: 1.股骨颈骨折:有髋部外伤史,局部疼痛,
外旋畸形多小于60°,单纯根据外旋畸形判 断骨折不够准确,需拍摄x线片明确诊断。 2.髋关节骨折脱位:髋关节骨折脱位多有明 显的特征,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内旋弹 性固定位或外展外旋屈曲弹性固定位,X线片 可明确诊断。
不合适的骨折类型,如不稳定骨折、反斜骨 折
复位较差,内侧没有支撑带 负重过早 骨质疏松,骨质量欠佳不能提供螺钉把持力
20
DCS
21
DCS
可视为重建了外侧壁 适用于各种粉碎性不稳定粗隆间骨折
22
PCCP
PCCP
23
PCCP
头颈内两颗螺钉,稳定性好,滑动位移更小 微创植入方法,出血少、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放射投照时间减少 术后失败率及再手术率减少 具有DHS其它的优点
11
(七)诊断流程(图4-16):
病史多有外伤史

局部肿胀、疼痛,多有下肢外旋畸形

正侧位X线片↘
↓ 必要时CT、MRI检查
确定诊断↙
12
三、治疗
(一)保守治疗:由于转子间骨折保守治 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骨折容易移位。 目前,保守治疗已基本放弃,仅适用于个别 年龄过大、体质差,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采用骨牵引6周,再改用 皮肤牵引,保持下肢于中立位,2—3个月骨 折初步愈合后,扶拐部分负重。
数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 则畸形不明显。 3.患侧大转子升高,局部肿胀和皮下瘀斑, 患部有压痛,轴向叩击痛明显。
4
(三)、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常规拍摄患髋的正侧位X线片, 观察转子间骨折的详细情况并指导分类。需 要注意的是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 摄的x线片暂时未见骨折线者,仍按骨折处理, 等待1—2周后再摄片,因骨折部位骨折吸收, 骨折线可以显示出来。
2
二、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老年人骨折疏松,行动 不便,跌倒时易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转 子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可引 起髋内翻畸形和小转子的蝶形骨折,小转子 也可受到髂腰肌牵拉引起骨折,转子区骨折 因周围是松质骨,故粉碎性骨折多见。
3
(二)、查体要点: 1.患者外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2.大多数患者下肢缩短和外旋畸形明显,少
24
倒打LISS
倒打LISS
25
倒打LISS
骨质疏松,不稳定骨折,粉碎性骨折较适用 利用桥接及微创技术
2.特殊检查:对于难以确诊的转子间骨折, 早期诊断可以采用CT、MRI检查。CT检查时 采用薄层扫描,并行冠状位和矢状位二维重 建和三维重建;MRI检查对于早期隐匿骨折 显示较好,敏感性优于骨扫描,扫描时在脂 肪抑制相上能清晰看到骨折后水肿的骨折线。
5
(四)、分类: 1.目前多采用Tronzo-Evans分型: 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无移位; Ⅱ型:转子间骨折伴移位; Ⅲ型: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骨折; Ⅳ型: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骨折; Ⅴ型:转子间骨折伴大小转子骨折; Ⅵ型:反转子间骨折;
16
尖顶距
尖顶距测算:
17
DHS内固定
DHS曾一度成为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标准
18
DHS成功的保证
理解DHS的器械特点,能滑动加压 选择骨折类型,稳定骨折并发症较少 因为主钉能滑动,故外侧壁要完整 张力侧髓外固定,要求内侧压力侧有支撑 微创置入保护血供能提供更好的骨愈合
19
DHS失败原因
6
Evans' classification
7
2.AO分型: (1)A1组:单纯的两块骨折; (2)A2组:在内侧皮质有两个以上水平的
骨折; (3)A3组:骨折线通过股骨外侧皮质;
8
AO classification
9
(五)诊断标准: 1.患者多有明显外伤史。 2.查体局部肿胀、疼痛,多有下肢外旋畸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