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美术
此画描绘了汉昭帝刘 弗陵至隋炀帝杨广共十三 个皇帝,通过不同时期、 不同作为的帝王外貌描 绘,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气 质和个性。人物比例上, 帝王明显大于侍从,是封 建时代严格的等级观念在 绘画上的反映。
阎立本以画政治性 题材的历史画和肖像画 最著名。 这幅作品刻画了晋 武帝司马炎,表现了他 的威严仪态。
“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中国山水画总的认识构架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发展了谢赫的 “六 法论”,特别是“笔”(用笔)和“墨”(用墨)两个内 容, 成为其重要成就。他总结前代,分析了唐人的成就和局 限,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匡庐图》中描绘山石树木, 已不再单纯用线条勾勒,而是有笔有墨的“皴法”。这是 重 要的技术进步。 皴法——在勾线的同时,运用笔的不同姿态和墨色 变化表达物象的质感、肌理、阴阳向背等,用于山水树石
黄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同时 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让色彩交 错、间错地使用,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又形 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 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 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 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 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 彩的造型丰富,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 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局部)
《勘书图卷》 五代 王齐翰
《琉璃堂人物图卷》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 周文矩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画面描写的是南唐大臣韩熙载夜间在家中饮宴听乐 观舞的场面。全卷分为五个场景,细致刻画了宴会上主 客调笑纵情的情态。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主人公 韩熙载超脱不羁而又沉郁寡欢的复杂内心,刻画得尤为 深入。以屏障作间隔的连续构图,工整精细的线条,绚 丽清雅的敷色,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第五章
关键词:
隋唐五代美术
• 唐代的人物画、动物鞍马画 • 唐三彩和金银器 • 五代时期的水墨山水画
在魏晋南北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下,经历隋代,到唐代 达到一个辉煌的境地。从初唐——盛唐的一百多年间,形成了 所谓“大唐气象”,唐朝成为世界最繁荣的文化中心。 隋代出现了最早的独立意义的山水画;唐代出现了以颜真 卿、张旭、吴道子、王维为代表的书画名家,同时这一时期的 宫廷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唐代绘画按照题材分科已开始 具体化, 分为人物、楼阁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 专题分科在古代绘画发展上是题材扩大和技术进步的征象。之 后,五代时期的水墨山水画有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
《江帆楼阁图轴》 唐 李思训
李思训,字建,官至左武卫 大将军,善画青绿山水,时人称 “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时 人 以“小李将军”称之。父子两人 被 尊为“金碧山水“的开派人物。
金碧山水——墨线勾勒后, 敷以重彩,再以泥金色重勾山石 轮廓的山水画法。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历代帝王图》 唐 阎立本
(局部一)
(局部二) 这是“清吹”场景中描绘歌女吹奏笛萧的部分,人物姿态生动,勾线 细劲,设色富丽,是刻画中国古代女性优美形象的杰出画面之一。
(局部三)
从韩熙载擂鼓的局 部特写中,我们可以 看到画家刻画人物内 心世界的深厚功力, 主人公纵情声色而又 沉郁寡欢的精神状态 跃然纸上。
(局部四)
《神骏图卷》 五代
《关山行旅图》 五代 关辁
师从荆浩,作 品更为简括脱略, 被喻为“笔愈简而气 愈壮,景愈少而意 愈长。”
《潇湘图卷》 五代 董源 董源,多画江南山水景色,江南山水风格的代表人物。 宋代米芾曾评论“平淡天真,唐无此品”。作品表现出中国 山 水画的重大发展变化。
(局部)
《夏山图卷》 五代 董源
《万壑松风图轴》 五代 巨然
(局部)
吴道子——又名道玄,今河南人,《唐朝名画录》 记载他“凡画人物、佛像、鬼神、禽兽、山水、台殿、 草木皆冠绝于世”,有“画圣”之称。他的佛画成就巨 大,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他的线描风格不似顾恺之中锋直下,而是转动笔锋, 取自张旭的狂草,充满立体感。这种笔法被称为“莼菜 条”。
《送子天王图》
五代时期的西蜀和南唐提供了绘画艺术繁荣的社会条件.五代美术和宋 代美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游春图卷》
隋
展子虔
它是我国现在最古的一幅山水卷轴画(第一张独立意义的山水画),它 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作为陪衬而出现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形 态,使山水画有了咫尺千里之感。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意义。
《捣练图》(局部)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萱
人物布置错落有致、疏密相宜,注重刻画人物的动态神情,形 象地反映了盛唐时期贵妇的奢华生活。(局部)Fra bibliotek挥扇仕女图》 唐
周肪
生动表现了宫廷妇女的不同情态,人物体态丰满,衣 着华丽,但流露出寂寞、惆怅的精神状态。
《簪花仕女图》 唐
周肪
线描细劲有力,设色浓丽,大的色块与图案纹样对比,厚重的石质 颜色与透明的植物色对比,使画面具有装饰味道和衣衫薄纱的真实感。
(局部)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作品描绘了唐
太宗李世民接见吐 蕃使臣禄东赞的情 景,画家对人物肖 像的神情气质具有 高超的塑造能力。 这是一幅具有 重要历史价值和艺 术价值的作品。
(局部)
宫廷仕女画的代表人物:张萱 周肪
画面线条细润劲健,用笔流畅。在造型上,人物体态 丰满、肥硕。设色浓丽,整体效果丰富又统一。这是唐代 工笔仕女画的总体特征。 史称周肪画仕女“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体态浓艳 丰肥,“颇报风姿”,善捕捉人物“情性言笑之姿”,人 称其画风“周家样”。
三彩人物和动物的比例适度,形 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 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舞马衔杯银壶
《匡庐图轴》五代 荆浩
荆浩——字浩然,善画山 水,创北方水墨山水画派, 著山水画论《笔法记》。唐 人山水,开始形成青绿和水 墨两种风貌,而荆浩在水墨 上的的重大突破,扭转了画 坛上的主流倾向。 描绘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 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 以“高远”和“平远”二法 结合,画法皴染兼备,层次 井然。
本画兼工带 写,描写万壑松林、 涧水奔流的景象。 画家师承董源,善 用长披麻皴表现山 体。
《江行初雪图卷》
五代 赵干
《高士图轴》 五代 卫贤
此画描写汉代隐士 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 如宾,举案齐眉”的故 事。构图严谨,笔法坚 实,树石苍厚,多用干 笔皴染。 卫贤,善画楼台、殿 宇,是一位以“界画” 著 称的画家。
《牧马图》 唐 韩斡 画面上二马一黑一 白,牧马人骑于白 马之上,线条处理 疏密有致,结构生 动准确。
唐代佛学发展达 到鼎盛,因此也出现
较多佛画,特别是在
敦煌藏经洞和新疆地 区发现的一系列绘画 作品,对于了解西域 文化、艺术提供了形
象素材。
《菩萨像》
《引路菩萨》
《供养人像》
《回鹘贵人像》
乐舞屏风
唐
吴道子
《六尊者像页》 唐 卢楞伽
《真言五祖像》 唐 李真
《高逸图卷》
唐
孙位
(局部)
《五牛图卷》
唐
韩晃
唐代,被称为“鞍马人物”的动物画有了巨大发展,此画 勾勒用笔,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设色轻丽又显沉着,出 色表现牛的筋骨和皮毛质感。
《照夜白图》 唐 韩干
韩干,陕西人, 尤以画马著名。画家 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 马的生性特点,把这 匹良骏矫健的体态、 桀骜不驯的神情表现 得淋漓尽致。
(局部)
《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
黄荃
黄荃——字要叔,成都人,尤为花鸟画最为著名,是西蜀、北宋宫廷 画家。画法精工富丽,对形象的把握准确生动,对北宋以后的花鸟画 有重大影响。
(局部)
《丹枫呦鹿图轴》 五代
《天王像》 五代
此画用“莼菜 条” 笔法,人物神态威 武,衣带飘举,形 神具备,有唐代风 格。在施彩方法上 承吴道子画风,重 彩轻施,用渲染笔 法,重而不滞,保 存了“吴装”遗风。
•
•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 唐朝的政治和社会经历着新的变化, 在古代美术中长 期占了主要地位的宗教美术规模缩小了, 中原地区造像石窟的活动已经基 本上终止了, 宗教美术的世俗化的倾向得到重要发展, 表现贵族的美术也 取得较重要的发展.中唐时期 (公元七六○—八五九年) 的周昉是有代表 性的画家,他和同流派画家的作品推动仕女画的发展.
•
贞观年间的唐代美术, 如画家阎立本的作品, 敦煌以220窟为代表的壁画, 昭陵六骏的雕刻等明显地代表了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高宗、武后到玄宗的盛唐时期 (公元六五○一七五五年) 是唐代美术最光 辉灿烂的时期, 出现了佛教美术中最成熟的中国学派的重要代表者——吴 道子和杨惠之.盛唐时期的美术, 不仅以风格的独创, 而且以宏伟气魄、 丰富的内容和兼容并包的精神, 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发展中有广泛和长远影 响的巨流.
《牧马图》 (局部)
《奕棋仕女图》
《马球图》 李贤墓壁画 我国最早马球的形象记录
《三菩萨立像》 隋末唐初 敦煌244窟 隋唐两代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鼎盛时期,占现存洞窟的半数以上。
帝王图(局部) 初唐 敦煌220窟
《观无量寿经变乐舞》(局部) 中唐 敦煌112窟
唐三彩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白、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