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美术



步辇图(宋摹本局部)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晋武帝) 阎立本 唐
二、“画圣”吴道子 • 吴道子在用笔技法上,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 “莼菜条”式的描法。用这种描法画人物的衣袖、飘带,具 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 吴道子在用色方面是“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不似 西域画那样浓重富丽,而以线条为主,略加色彩的渲染,使 形象有一定的立体感。
五牛图(局部)
韩滉


五牛图(局部) 唐
韩滉
三、五代花鸟画 • 中国传统花鸟画自唐兴起,至五代西蜀黄筌、南唐徐熙的 出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 术风格迥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徐、黄二 派相映生辉,对以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写生珍禽图

高逸图
孙位

五、五代人物画 •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但在内 容上那种盛唐时期欢愉升平的题材已日趋稀少,画家笔下 呈现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爱的苦恼、闲的寂寥 了。顾闳中、周文矩等人物画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 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 的人物心理的表现,从而较为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的本质。
隋唐五代美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 述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杂画 绘画理论的深化 石窟陵墓壁画
第七节
第八节
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第九节
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述
隋唐时代,佛教、道教都很兴盛,大规模的石窟造像不断出现,使唐代造 像的规模气势和艺术水平都特别突出。出土大量的唐三彩等陶俑和壁画,都 十分精美,技艺水平超越前代。隋代由于政治经济的统一,南北文化交流的 加强,绘画、雕刻一方面是对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南北不同风格 的互相吸收与融合,呈现出承先启后的过渡性特色。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写实主义的鼎盛时期,内容大半反映在贵族和城乡生 活上。描绘或塑造的宗教题材作品更加世俗化,在大量经变故事画和菩萨、 罗汉像的塑造中,表现出明显的人间味。 唐代的山水画逐渐趋于成熟,并独立成为一种画科。殿堂宅邸的屏壁装 饰,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的山水画。花鸟画后来亦成为独立形式,出 现一批专攻某一种题材的专业画家,显示出当时画坛的盛况。 艺术的繁荣带动许多画史、画论专著的问世,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现世界 上第一本艺术史专书《历代名画记》,作者是张彦远(约815~875),内容 有︰绘画的审美功能,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画论与画法, 作品的监赏、收藏、评价、流传及考证等。
• 五代时期,画院建制逐渐完善,山水花鸟更 为兴盛。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自然,根 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 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逐步完善了水墨山水 画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画方面,写 实风格大大加强,形成南唐和西蜀两大流派 宗教画相应地衰落了,人物画承唐代余绪, 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描写贵族生活的人 物画,通过真实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深刻 地揭示社会的本质,代表了五代人物画的新 水平和时代风格。
第二节 人物画
一、初唐画坛
• 唐代初年,人物画坛上,一是对传统艺术 的继承和发展,扩大了表现题材,创造了 一些表现当时人物和生活的作品,风格也 更趋于雄健;一是在与西域美术交流的基 础上,丰富了表现技巧,为盛唐美术的发 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代表画家是阎立本 和尉迟乙僧。
• • • • • •
唐代人物画和道释绘画 山水画法进一步丰富 花鸟画独立姿态 佛教绘画富有浓郁的世俗气息 画论、画史著作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审美趣味和美术风貌由明朗、 清新走向沉郁,由雄豪壮伟走向委婉抒情,这是由 盛唐到中晚唐审美趣味的基本走向。 • 人物画方面仕女画进一步发展,以贵族宴饮游乐及 文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较为流行。 • 水墨山水逐渐兴盛,花鸟画有大的发展。 • 宗教美术规模有所缩小,且世俗化倾向更为明显。
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217窟壁画 唐
莫高窟
维摩诘经变(局部) 莫高窟103窟壁 画 唐
二、墓室壁画 • 墓室绘画自秦汉时期兴起以后,经久不衰,唐代的墓室壁 画依然兴盛。近几十年来,唐墓壁画发现渐多,特别是唐 高宗李治的17座陪葬墓中已发掘的李贤、李仙惠、李重润 等墓的墓室壁画,形制宏伟、内容丰富、技法熟练,反映 了唐代壁画的高度水平。
狩猎图 陕西乾陵章怀 太子墓道东壁壁画
• 懿德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
第七节 雕塑艺术
一、石窟雕塑 • 隋代石窟造像在统治阶级的提倡下重新活跃起来,在造型 上都显露出承前启后的特征。 • 7世纪后半期,佛教造像活动在长安、洛阳及其以外的广 大地区得以大发展,中国佛教艺术被推向空前的兴盛繁荣 时期——盛唐之境。8世纪初,佛教造像的唐代式样已完 全确立并臻于成熟。在造型和雕塑手法上更趋于写实,更 追求庄严宏丽的美。

三彩驼背乐舞俑 唐
西安中堡村出土

三彩女立俑 出土 唐
西郊中堡村
第八节
建筑艺术
• 隋唐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形体 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 精神的完美体现。 • 唐代长安城市在隋代大兴城(582年动土) 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总面积84平方公里,人 口百万以上,街市布局极为严密整齐,如白居易 《登观音台观城》所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不但规模空前,政经、文化 昌盛,交通便利,是当时世界最大都市之一。
第六节 石窟陵墓壁画
一、石窟壁画 • 唐代的壁画约占整个莫高窟壁画总量的40%以上。与魏、隋 代相比,唐代壁画在题材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巨大构图的 经变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单身的佛、菩萨像也很盛行, 供养人的地位逐渐显著,图案装饰亦出现了新的高峰。流行 于六朝时期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只是成了大幅经变的附 属部分。 • 在敦煌石窟的壁画中,各种佛教形象,如佛、菩萨、伎乐天、 天王力士、金刚罗汉等,都保持着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画工们用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去描绘佛教内容,用生 活现象去解释宗教教义,必然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主观认 识和美的理想。正是凭借民间匠师们非凡的创造力和精湛的 艺术技巧,唐代的佛教美术实现了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 术世俗化的转变。

展子虔
游春图

• 李 思 训 江 帆 楼 阁 图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五匡 代庐 图
Hale Waihona Puke • 荆 浩代关 山 行 旅 图
• 关 仝 五

潇湘图
董源
五代
• 五 代 层 岩 丛 树 图
• 秋 山 问 道 图 巨 然
第四节 花鸟杂画
一、花鸟画的兴起 •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由工艺装饰发展而 为独立画种的。至唐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统治阶 级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 的画科登上了画坛,出现了一些大画家。 • 从文献资料来看,我国早期的花鸟画在表现技法上多为工 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艳,在造型上严谨写实,布局 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枝花”的形式,给人以精细、 巧丽的美感。

送子天王图 唐
吴道子(传)
三、仕女人物画 • 盛唐以后,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宗教绘画兴盛的同时,直接 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特别是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风俗画 也得到发展。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这一题材方面的代表画 家,他们也是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绘画风格的画家。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张萱
荆浩
• 一“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心随笔运,实际是笔随心运。画家的思 想统帅用笔,描绘形象才能心有主见,取象不惑。 • 二“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要求笔迹为形象服务,不能脱离形象, 单独显露出来。 • 三“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荆浩把思作为一法,并说画家要聚精去思 考他表现的对象(凝想形物),无疑是指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立意构思活动。 思作为一法提出来,不仅对山水画创作有好处,而且对所有绘画创作有好处。 这是荆浩的首创。 四景。“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要求画自然景物的状貌神情(搜妙 创真)。荆浩特别重视艺术的真,真是神似和形似的兼备。他说“似者得其 形造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真正好的山水画要气质俱盛,也就是形神兼备, 自然之物的真和思想认识的真要统一起来。 五日笔、六日墨。 • “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 物浅深,文形自然,似非用笔。”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笔记之以形质,墨写 之以阴阳。”实际上是指具体技法的追求。
黄筌
五代
黄居寀 山鹧棘雀 图
第五节 绘画理论的深化
• 随着绘画艺术的繁荣,唐代的绘画理论也得到重大的发展, 画理、画品、著录、画史等有专门的著作。 •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 术的通史。这部著作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 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 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 五代时期,荆浩的《笔法记》是重要的山水画论著作,同 以往的山水画论著作相比,内容更加深入、细致,且有系 统。《笔法记》里提出的“六要”、“二病”说等,为我 国古代山水画论建立了纲要。
张彦远论画
• 叙画之源流 •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 功,四时并运,发於天然,非由述作。 • 论六法 • 彦远试论之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 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 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 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 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夫 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 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