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_心理课程标准[详]

护理_心理课程标准[详]

《护理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二)课程编码:(三)学分:2(四)总学时:36(理论:30,实践:6)(五)授课学期:第二学期(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七)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八)后续课程:《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九)课程性质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护理学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护理领域中,研究和解决护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各种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变化、干预方法及技术,因而也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是介于护理与心理学之间的课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辩证唯物主义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使护生在临床工作能够按照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思考和处理临床问题。

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以及人的社会表现。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理解护理人员角色及其职业适应。

(4)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以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5)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对各种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2、能力目标(1)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护理。

(3)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异常进行防治及宣传。

(4)学会运用心理评估技术,提高心理诊断、心理护理水平。

3、思想目标(1)通过对普通心理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发展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心理发展观。

(3)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通过对健康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健康观。

(5)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和患者心理的学习,培养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6)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的作风。

(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不仅教授护理心理学基础知识,更重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应用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护理心理学概述、护患心理、心理护理、常见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

2、2、操作: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临床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心理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心理学基础、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其优化,健康、应激与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心理评估,心理护理,临床心理护理方法,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的心理护理,临床病症及治疗的心理护理,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生物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心理护理等。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二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病人的心理、心理护理总论、病人心理护理分论;掌握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程序, 培养护士维护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难点是与护理心理学相关的经典心理学知识体系,包括心理学基础、心理应激、心理评估、心理干预。

重点章节是第六章、第七章、第八、九、十章。

难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

四、课程基本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目的要求1.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1.2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1.3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4掌握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式1.5熟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6熟悉护理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及护理观1.7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1.8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重要的心理学派别2.教学容2.1护理心理学概述2.2护理心理学的发展2.3护理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及护理观2.4护理心理学的相关的主要心理学理论2.5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式3.重点:3.1护理心理学的概念3. 2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式4.难点: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式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1.目的要求1.1掌握心理现象及实质1.2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的概念1.3掌握感觉的特征、知觉的特征、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注意的品质1.4掌握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5.掌握意志的概念和品质1.6掌握人格含义、结构1.7掌握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1.8掌握动机的功能和兴趣的品质1.9掌握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1.10掌握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气质的生理基础、性格的类型1.11熟悉感觉的种类、感受性及其测定、知觉的种类、记忆的种类、思维的种类、想象和思维的种类1.12熟悉情绪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状态1.13熟悉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14熟悉人格特征、需要的理论、动机冲突和兴趣种类1.15熟悉能力的种类、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1.16了解想象的作用1.17了解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情绪理论与生理机制1.18了解意志的培养1.19了解人格理论、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气质的意义、性格的类型1.20了解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2.教学容2.1心理现象及实质2.2心理过程2.3人格3.重点:3.1心理的实质3.2感觉、知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知觉的特征、记忆的过程、思维的基本过程3.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3.4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结构3.5动机冲突、气质的生理基础、性格类型4难点:4.1心理的实质4.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4.3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4.4人格的特征4.5气质的生理基础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4学时(理论)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1.目的要求1.1掌握心理健康、防御机制、应激、应激反应的概念1.2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1.3掌握应激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1.4掌握应激的心理模型及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在其中的作用1.5熟悉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6熟悉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1.7熟悉应激的生理模型1.8熟悉应对的特质及过程观点1.9了解防御机制的特征及分类1.10了解应激的概念、分类1.11了解应对方式的分类及测量1.12了解常见的心身疾病2.教学主要容2.1.应激概述2.2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2.3应激反应2.4心身疾病3.重点:3.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3.2应激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3.3认知评价在应激心理模型中的作用4.难点:4.1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4. 2应激的心理模型4.3应对与防御机制的关系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第四章心理评估1.目的要求1.1掌握心理评估、心理测验的概念1.2掌握常用心理测验分类、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1.3熟悉行为观察法和访谈技术1.4了解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功能、临床心理评估的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1.5了解临床常用量表2.教学容2.1心理评估概述2.2临床护理心理评估基本方法2.3临床常用心理量表的使用3.重点:3.1常用心理测验的分类3.2人格测验的基本概念4.难点:标准化心理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5.学时分配第五章心理干预1.目的要求1.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与分类1.2.掌握系统脱敏技术和方法1.3.掌握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方法1.4掌握生物反馈技术和方法1.5掌握放松疗法的技术1.6熟悉家庭干预、集体心理干预及暗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7了解贝克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人本疗法的原理2.教学容2.1心理干预概述2.2支持疗法2.3行为疗法2.4认知疗法2.5集体心理干预2.6家庭干预3.重点:行为行为疗法的常用方法4.难点:4.1临床心理护理各方法的理论基础4.2生物反馈技术、系统脱敏法5.学时分配第六章病人心理1.目的要求1.1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与反应1.2熟悉病人的求医行为、遵医行为及其各自影响因素1.3了解病人及病人角色的概念、角色转换问题2.教学容2.1病人心理概述2.2病人的心理需要与心理反应3.重点:病人的心理需要与反应4.难点:病人角色的概念、角色转换问题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第七章心理护理1.目的要求1.1掌握心理护理、个性化护理、共性化心理护理、有意识心理护理、无意识心理护理的概念1.2掌握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联系与区别1.3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1.4掌握心理护理的伦理学原则1.5熟悉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1. 6熟悉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共性化心理护理的比较1.7熟悉有意识心理护理与无意识心理护理的比较1.8熟悉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1.9了解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1.10了解评估病人心理问题、选择护理对策1.11了解护士的职业心态对实施心理护理的影响2.教学主要容2.1概述2.2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3.重点:3.1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的联系与区别3.2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3.3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及作用4.难点:4.1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4.2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及作用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4学时(理论)第八章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一)1.目的要求1.1掌握孕产妇、儿童病人及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1.2熟悉孕产妇、儿童病人及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1.3了解孕产妇、儿童病人及临终病人的心理评估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2.教学容2.1.孕产妇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2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3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3.重点:孕产妇、儿童病人及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4.难点:孕产妇、儿童病人及临终病人的心理评估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 1学时(实践)第九章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二)1.目的要求1.1掌握慢性病病人、术前、术后病人及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1.2熟悉慢性病病人心理影响因素、术中病人的心理特点1.3了解慢性病病人的心理评估、术前焦虑与手术结果的关系2.教学容2.1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2.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3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3.重点:慢性病病人、术前、术后病人及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4.难点:术前焦虑与手术结果的关系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 1学时(实践)第十章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三)1.目的要求1.1掌握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及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1.2熟悉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及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1.3了解与肿瘤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危机事件常见原因2.教学容2.1.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2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3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3.重点: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及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4.难点:肿瘤病人、器官移植病人及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2学时(理论) 1学时(实践)第十一章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1.目的要求1.1掌握护士常见的应激源及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1.2熟悉护士职业紧的消极影响及职业倦怠对健康的影响1.3了解职业紧的生态学模式及护士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2.教学容2.1护士常见的应激源2.2护士心理健康状况2.3护士的心理健康的维护3.重点:护士常见的应激源及心理健康维护的措施4.难点:职业紧的生态学模式及职业倦怠对健康的影响5.学时分配讲课时数:3学时(理论)五、实践环节教学容(一)实践要求通过实践课程教学,学生将能够:1.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2.掌握心理测验、心理干预的常用方法3.结合护理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分析临床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二)实践容学时类型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类型1 心理测验2 量表2 心理评估 4 角色扮演3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2 演示VCD4 慢性病人、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2 演示VCD5 肿瘤病人、创伤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2 演示VCD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艳杰.《护理心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2007.72.乾金.《医学心理学》第4版. :人民卫生.2005.93.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 :师大学.2012.5七、考核形式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外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