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氟病防治教案20课时七二班

地氟病防治教案20课时七二班

地氟病防治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地氟病的概念2、了解地氟病的危害3、了解地氟病的类型教学重点:地氟病的类型教学难点:地氟病的危害一、导入课程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二、什么是地氟病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

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

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及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及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及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

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

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四、地氟病的类型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

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

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

我省有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

四、小结地氟病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每次张嘴大笑时,都会感觉不好意思,那是因为,有些人的牙齿不是白色的,而是黄褐色的,难看极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二、地氟病防治进展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

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

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

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

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

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

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

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 、多部门合作要加强。

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

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及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

四、小结地氟病教案第三课时教学目的: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大家都知道地氟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氟斑牙和氟骨症。

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得这种病呢?这种病到底都分布在那些地方呢?二、地氟病的分布地方性氟中毒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亚洲的地区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土耳其等。

其中分布面最广,病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欧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非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南非、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

美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阿根延、波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

大洋洲地区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二、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情况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也是非常广泛,是世界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

三、主要地氟病类型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地氟病教案第四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氟病。

2.了解地氟病的症状3.如何预防地氟病。

一.导入二.教学过程1.什么是地氟病地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是人们通过空气、饮水、食物,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牙齿和骨骼损伤为主的全身性中毒。

2.了解地氟病的症状浮肿的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

(1)氟斑牙整个牙面呈白色大理石样改变、着色、釉质缺损(2)氟骨症头痛、困乏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骨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运动障碍,肢体变形。

三.怎样预防地氟病(1)茶叶降氟(2)改良炉灶(3)改变食物的干燥和储存方法。

玉米、辣椒收割后应在室外晒干或者晾干。

(4)食用食物前应养成淘洗的习惯,目的是清除食物表面附着的氟,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四、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周围有地氟病患者吗?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五.小结地氟病教案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叫氟中毒,氟是怎么样危害人体的。

2、了解怎样预防氟中毒。

教学重难点1、了解怎样预防氟中毒。

2、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氟中毒病人的体质现象。

一、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让大家回家看看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手脚是否伸得直,看一看其他同学的牙齿是否又黄又黑,通过大家的讲述,大家对这种现象是什么造成的可能还不太知道吧!这久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氟中毒,这是一种病,“氟中毒”又叫“地氟病”。

二、介绍“地氟病”是怎样传染人体的我们家里燃烧的煤炭中含有很多的“氟”,我们很多同学的家里烧敞火煮饭烤火,“氟”最怕火,煤炭燃烧后,氟就从煤炭中分解出来,变成气体弥散在空气中。

有的污染食品,如进辣椒稻谷里面去了;有的在空气中,乘我们呼吸的时候,就随着空气跑进我们的身体里面去了。

氟溶解在水里,如果我们经常喝含氟较多的生水,氟就会危害我们的身体,染上“地氟病”。

三、“地氟病”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如果人体染上了地氟病,也就是说氟中毒了饿,先是牙齿变得又黄又黑,影响我们的美容;其次是手脚毛毛的伸不直了,不能正常劳动,最后会瘫痪。

四、怎样预防氟中毒1、不烧敞火(炉火的烟囱伸出房屋)。

2、不用敞火烧辣椒,烘烤食品。

3、不食用敞煤烘烤的食品。

五、小结怎样预防氟中毒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预防氟中毒的措施、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自觉养成防氟中毒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几节课中,同学们都了解到氟是一种有害于人们的健康的物质。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了解预防氟中毒的措施和方法。

二、教学“怎样预防氟中毒”1、预防氟中毒的意义(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症状(氟斑牙、氟骨症)(2)指名学生说说得了氟中毒病有什么不好(影响牙齿的美观性、耐久性,有害人们的健康,使人们的行为和劳动受阻,严重的甚至会瘫痪。

)(3)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意思(保证人们的美丽姿态,美丽的牙齿,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劳动力。

)2、预防氟中毒(1)指名学生说说氟中毒的原因(使用敞炉灶,吃用敞火烘烤的食物)。

(2)指名学生说说预防氟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改良炉灶、不用敞炉灶,也不用敞炉灶来烘烤食物等等)。

(3)国家对预防氟中毒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

(发放封闭式的铁炉子、倡导用阳光晒干食物,发放有关氟病的宣传资料)(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能对防氟中毒做些什么?(宣传氟中毒、预防氟中毒等等知识,学会在家里指导家长做好预防氟中毒工作,不用明火烘烤食物等)三、防氟中毒知识反馈1、晚上用稀煤封火后,不再用炉子的火圈盖上不会有氟中毒。

2、没有封闭的煤炉子,放在户外取暖,不会有氟中毒。

3、牙齿黑或黄是长时间没有刷牙所造成,不是氟中毒。

4、烧敞口煤炉时,把食物挂在离炉子稍远一点的地方,是不会受到氟的影响的。

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怎样预防地氟病的方法和措施,下去后,请同学们认真的做好防氟工作,减少氟又健康的生活。

作业布置:1、调查村子里人们的氟中毒的情况。

地氟病预防教案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氟病的现状和特征;2、了解地氟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到家,每次看到爸爸妈妈一张嘴大笑,露出黄色的牙齿时,心里就不是滋味。

为什么他们的牙齿不能像电影明星一样白呢?二、地氟病的概念地方性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环境中氟含量过高,进入人体内的氟过多,蓄积而引起的全身慢性氟中毒,在儿童主要表现为牙齿出现斑釉,即氟斑牙,成人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性酸痛,功能障碍,即氟骨症,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干勾牙”。

发病人群轻者牙齿黄黑,裂碎脱落,重者背驼腰弯,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发病机制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指甲和毛发中。

氟对机体的影响随着摄入量而变动。

当氟缺乏时,动物和儿童龋齿发病率升高,摄入适量的氟可预防龋齿,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可预防老年人骨质变脆。

氟过量时可影响细胞酶系统的功能,破坏钙磷代谢平衡,抑制酶活性。

钙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氟和钙有很大亲和力,当大量的氟进入体内后,钙与氟化合成氟化钙,沉积于骨组织中,引起血中钙离子浓度下降。

血钙含量下降到6~7mg/100ml时,就出现缺钙症候群(腰、腿痛、手抽筋麻木)。

氟对牙齿的作用机制,在于适量的氟可取代羟磷灰石中的羟根形成氟磷灰石,氟磷灰石是牙齿的基本成分,使牙质光滑坚硬、耐酸、耐磨。

但当进入体内的氟过多时,大量的氟沉积于组织中,以致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梭晶结构,而形成不规则的球状结构,渐使牙釉质发生色素沉着,牙的硬度减弱,牙质遭受破坏。

地氟病教案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地氟病的临床症状2 了解地氟病的诊断一、导入听了那么多,如何才能确定自己得的是地氟病呢?到底哪些症状才算是地氟病呢?别着急,听老师慢慢道来。

二、临床症状及诊断在一个固定地区,饮水含氟量在0.5mg/L以下,龋齿发病率增高;0.5~1.0mg/L是龋齿和斑釉齿发病率最低的范围,无氟骨症发生;在1.0mg/L以上时,随水氟的增高,斑釉齿发病率上升;当大于4mg/L时,氟骨症逐渐增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