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时间去柞水转转

有时间去柞水转转

好个西安后花园
——柞水县实现突破发展系列调查(上篇)
记者吴永国陆文杰刘航
编者按:
陕南3市28县,如何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突破发展战略决策,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在深入柞水的半个月调查中,记者找到了答案:只要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并始终不懈真抓实干,定会让山城巨变,百姓得实惠。

柞水是个仅有16万人的山区小县。

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不足一亩地,这是柞水发展面临的窘境。

在商洛市六县一区中,柞水多年被称为“柞老七”。

然而,短短几年间,这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柞水向前进了40位,综合考评位列商洛之首,跨入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速最快百强县之列。

无可争辩的事实,引起记者的兴趣。

5月26日,穿过终南山隧道,走进柞水县城。

不过几十分钟,记者已领略季节变换的奇妙:西安已是炎炎夏日,柞水却仍春意浓浓。

更让记者惊诧的是,仿佛刚才穿越的不是公路隧道,而是时间隧道:眼前这座高楼林立的新城,让人实在无法与几年前的印象对上号,更难和“柞水县,烂猪圈;点灯不明,街道不平;村不像村,城不像城”这句顺口溜挂上钩。

雨后天晴,夕阳晚照,记者登上乾佑河西岸高高的山顶,远眺秦岭,俯视县城。

那绵延起伏的山峦沟壑,像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

南北狭长、房顶戴“红帽”的县城,既像航行在绿海中的一叶扁舟,又像万绿丛中的一朵红花。

从这里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想柞水人的能工巧思,便不由得折服于为“终南首邑”这一称谓。

记者在柞水街巷极目搜寻,竟看不到乱倒的垃圾、胡贴的广告、沿街摆摊者,反而随处见到垃圾箱、张贴栏。

居民们年年都在接受县文明办举办的除陋习、树新风培训,爱惜市容就像爱惜自己的家园一样。

那些门前打麻将、喝醉就打架、随地吐痰扔垃圾、随处张贴小广告的旧俗恶习,被文明之风吹得不见踪影。

清晨,县城空气甜润,百鸟竞唱。

人们在三道井公园、东坡公园爬山晨练。

傍晚,县城轻风徐徐,霓虹闪烁。

人们在迎春广场的喷泉旁翩翩起舞,在大型电子屏幕前观看电影。

记者和一位爬山者聊了个热闹。

他叫胡录堂,今年60岁,城关镇城关村人。

他在自家的庄基地上盖起四层楼,一年房租收入四五万元。

他最小的孩子在西安上大学,他要给孩子在西安买房子,自己却不愿意移居西安,理由是:“镇安人、山阳人纷纷来柞水,西安人也来柞水抢购房子,我岂能丢开金窝奔石窝?”67岁的雷文学也不愿移居西安。

他说:“柞水空气清新赛氧吧。

我一个钟头到西安,比西安人从北郊到南郊还快。

西安人都往咱这后花园跑呢,我咋能离开花园?”在这个10平方公里、近3万人的深山小城,人们的幸福指数高于西安。

采访中,记者感到柞水县城有三绝,首先是不见朝阳和晚霞。

柞水县城地处秦岭腹地,周围高山环绕。

早上看到太阳,已在“十点钟”的方向;下午太阳落山,是在“四点钟”的位置。

难怪来柞水的外地客人感慨道:“要是一辈子生活在柞水,那就永远不会知道朝阳晚霞是啥样子!”
盘桓街巷中,静坐院落里,随时可听到或娇柔婉转、或清脆亢奋的鸟叫声,这就是柞水县城的又一绝——处处可闻鸟啼鸣。

柞水森林覆盖率达66.5%,是全国生态示范县。

县城近三成地面是绿地,人均绿地高达11平方米,是省级园林县城。

因而,浏览柞水县城,你会发现城在青山下,房在树林里,人在花园中。

令人羡慕的生态环境和爱鸟护林的市民意识,
使柞水县城变作鸟的乐园,成为生态名城。

漫步乾佑河岸,一边是柳枝婆娑、路灯华丽的林荫大道,一边是石雕堆砌、古香古色的河堤护栏。

蓦然间发现,护栏的石壁上镂画刻字。

那些字或是唐诗宋词,或是名言警句,或是当地俚语,其内容都是教人向德、催人奋进。

仔细数去,将近4000米的河堤护栏上,这样的词碑竟有1000多块。

这就是柞水县城的另一绝——护栏诗句陶性情。

这些词牌和六处文化墙,是县城一道独特的风景,令外地人不由得驻足欣赏,叹为观止。

乾佑河像一条轻柔透明的腰带,昼夜不停地舞动在柞水县城的腰身上。

3座橡胶坝将清澈的河水掬成3个湖泊,挑起3个瀑布。

夜幕下的乾佑河,嫣然是一条色彩斑斓的画廊,恍惚间以为是身处黄浦江畔。

城还是这座城,河还是这条河,往日满城垃圾污水倾入河道的景象不见了,看到的是一条清见倒影、景象靓丽的迷人河。

柞水县城何以这般整洁亮丽、文明祥和?县委书记刘荣贤道出原由:“柞水是国家级文明县城。

干净卫生、气候温润是她外在的美,而居民爱城市意识的养成,才是我们建好西安第二生活区的真正动力!”
山清水秀惹人醉
——柞水县实现突破发展系列调查(中)
记者吴永国陆文杰刘航
五一小长假,柞水县接待游客7.72万人,综合收入2470.4万元。

秦岭一隅,何以赢得游客如此青睐?县委书记刘荣贤笑着说:“来柞水有三看,一看生态陶冶性情,二看地质增长见识,三看风情开阔眼界。


看生态,看什么?风光无限牛背梁。

秦岭有三大高峰,西为太白山,东为华山,中为牛背梁。

奇观异景俯拾皆是,珍稀物种不计其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一座秦岭宝库。

微雨初晴,沿九曲十八弯的公路而上,车停在游客服务区。

秦岭隧道三号竖井就在此,井上群山环绕,井下是亚洲第一公路隧道。

高深的井筒直通大山心腹,巨型风轮犹如秦岭之肺,吐陈纳新,为隧道送进温润清爽的空气。

能驱车至此,得益于竖井的修建。

原来,建竖井时要从山下运料,就修了一条简易盘山路。

柞水县政府慧眼识珠,把这条本该废弃的小道扩宽铺面,将外地上亿元资金引上牛背梁,将山里的奇观胜景传向远方。

牛背梁有几大神奇,首当其冲的是终南之冠,高入云端。

北望关中,长安城高楼大厦尽收眼底,南五台楼亭庙宇近在眼前。

自然与人文在此交融,现代与历史在此汇合,只有登上牛背梁,你才体味到它的神韵。

再是高山杜鹃,开遍山巅。

那杜鹃花站在路边,在海拔2802米的顶峰尽情舒身展腰,肆意宣泄靓丽。

在5月13日的秦岭杜鹃花节上,上千亩高山杜鹃的绰约风姿,被上百家媒体、旅行社展示给外界。

柞水旅游局副局长王吉庆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牛背梁开园不到10个月,接待游客27.5万,光门票就收入1330万元。

真没想到啊!”
在柞水,任你走到哪儿都是山岭滴翠,山花满坡,水清见影,鸟声阵阵。

这里没有城市的烟尘,闹市的喧嚣,只有一派生态之美。

你要是腿上有劲儿,还可看小巧秀美的九天山、史韵悠悠的秦楚古道,反正移步就是景,转弯有风情。

看地质,看什么?别有洞天探溶洞。

县城往南13公里,便是柞水溶洞。

地壳运动的奥妙,水溶岩石的神奇,让这座国家地质公园蜚声神州。

步入洞中,这边横看成岭侧成峰,那边像神似仙如罗汉。

汩汩清泉还有个时尚的名字——美容泉,惹得女孩们争相畅饮。

水滴石穿,塑造出上百溶洞群,但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天佛洞、风洞和百神洞等。

溶洞是柞水的“大客厅”,每年有山南海北的16万人来此做客;溶洞是柞水的“聚宝盆”,仅去年就聚财940万元。

柞水人也不薄待溶洞,新推高山滑道,建设山中观光电梯,要把溶洞装扮得更迷人。

作为柞水成名最早的景区,溶洞带动周边的山水农家进入旅游业行列。

东甘沟村的一对千年银杏树,雌雄相依,传说是一对私奔的恋人幻化而成,吸引着游客的脚步。

石瓮镇的农家乐一条街,让游客尽享山珍野味。

景区外近千米的商业区,展示着当地农民生财有道的风采。

村妇们摘一筐野樱桃、采一把香椿芽,在这里也能卖个好价。

看风情,看什么?凤凰古镇秦楚风。

南有湘西凤凰古城,北有陕南凤凰古镇。

凤凰古镇就在柞水秦岭深处。

一座小巧的石拱桥,一头牵着时尚热闹,一头牵着历史繁华。

桥头的石碑镌刻着古镇身份:凤凰古镇始于唐代,兴于明清,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这是一条“S”型千米古街,拥有古建筑142座。

脚踏青石,漫步古街,可见古旧民宅,能看钱庄客栈。

古街老房多为商铺,既售服装百货,也卖山货土产,古韵如风拂面,时尚如影随形。

古街房屋均为白墙青瓦,家户之间由女儿墙相隔。

主人说:“女儿墙既能护院,又能防火蔓延。

”房上雕梁画栋、飞鸟走兽的装饰,宣示着古镇当年的辉煌。

南腔北调的游人和记者一样,怀揣好奇跨进高高的门槛,浏览前庭后院。

看着挂满房梁的干菜熏肉,听着别具一格的柞水渔歌,那才叫真正品味了柞水的古道风情。

凤凰古镇地处秦楚咽喉要道,自古包容开放,此处百姓自然比纯粹的山里人眼宽心活。

客来敬酒,是流长的礼仪。

敬酒有道,酿酒有术,就连竹筒装的包谷酒,也有“凤凰茅台”的美称。

比凤凰古镇更开放包容的是柞水县委、县政府。

不信你看:外地客商投资几个亿,在深山密林中建起五星级的盘谷山庄;而秦韵山庄等4家星级酒店,也相继闪亮登场。

投资者看准的是柞水走红的旅游大业,优惠的投资政策,纯朴的民风民情。

如今,柞水美景早已穿越大山的阻隔,通过流动的车体广告、伫立的路牌宣传,跳动在西安大街小巷,惹得都市人忍不住成群结队来此享受周末。

是秦岭山垂爱柞水,赐予其神奇的山水?还是柞水人巧思善谋,让山水有了不一样活力?面对记者的提问,县长林录印说:“哪儿都有财富,哪儿都有打开财富宝库的钥匙。

柞水是西安第二生活区,我们正在打造高品位的旅游景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