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电气)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电气)

电气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项目部年月日目录1. 编制依据2. 工程范围3. 工作内容4. 施工条件5. 施工准备6. 施工工艺流程图7. 施工步骤8. 质量标准9 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因素风险控制计划10. (RCP)1.编制依据1.1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及技术文件。

1.2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气装置篇)。

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4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1.5 DL 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操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1.6 制造厂提供的图纸与技术文件1.7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公司技术标准(工艺规程)等。

2.工程范围2.1电缆敷设:①汽机电缆敷设;②锅炉电缆敷设;③灰库电缆敷设:④化水等辅助厂房电缆敷设;⑤电除尘电缆敷设。

2.2 防火封堵:全厂热控电缆防火封堵。

3. 工作内容:3.1电缆敷设:核对电缆,检查路线。

合理选盘,绝缘检查,架设电缆盘。

敷设,核对,整理,固定电缆,穿保护管;3.2防火封堵;4.施工条件4.1电缆桥架、保护管、线槽施工完毕,清理干净,验收合格,电缆网络节点的编号喷涂清晰、正确;4.2涉及的盘箱柜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4.3电缆隧道、沟道、支架施工完毕,并清理干净,至验收合格;4.4固定电缆的紧固件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4. 5防火封堵前电缆敷设自检验收完毕。

4.6电缆由支架或桥架上盘柜前的过渡架构已正确安装,并验收合格。

5. 施工准备5.1根据电缆敷设清册认真核对一、二次接线设计、变更图纸。

编制正确的电缆敷设清册。

5.2 正确理顺所有电缆的敷设路径、层数。

与其它单位共同使用的路径,应协商确定。

5.3电缆敷设路径的施工区域照明充足,通风良好;整个路径通畅无阻,高空作业需搭设脚手架。

5.4检查电缆桥架、支架、电缆保护管等有无漏装或错装现象。

5.5起重工和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或经培训合格。

脚手架搭设完毕并经安检人员验收合格。

5.6 工作区域孔洞应封堵,电缆沟及夹层应无积水无杂物。

5.7 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范、规程、图纸及有关文件、资料,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8 准备好电缆盘支架,锯弓,扎丝(带)等。

5.9 准备好临时电缆标志牌和胶带6. 施工工艺流程图7.7.17.1.1 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2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

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

当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时,应每隔1m 用扎丝扎牢。

7.1.2 电缆的检查:工地一级不能擅自进行电缆代用。

若需要代用时则必须遵照有关材料代用审批程序进行。

仔细核对:到货电缆型号、电压、规格与设计一致,电缆的出厂合格证和铭牌齐全;包装和电缆无损伤,封端完好;参照下表,选用合适的摇表鉴定电缆7.1.3 电缆运输时要防止电缆盘在车上滚动。

电缆盘不得从车上直接推下。

滚动电缆盘的地面应平整,破损的电缆盘不得滚动。

7.2电缆敷设的基本原则7.2.1 电缆盘架设应平稳牢固,盘边缘与地面不得小于100mm。

电缆应从盘上方引出。

7.2.2 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的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控制电缆为-10℃,电力电缆为-15℃。

7.2.3 电缆敷设时,必须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施工安排时应集中成批进行,尽可能避免零星敷设,以利于电缆排列整齐,避免零星造成交叉紊乱。

7.2.4 电缆敷设操作时,应逐根进行,做到边敷设边整理边固定的方法。

前一根电缆敷设达不到质量要求时,不得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

做到每一天完工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如果达不到质量要求,不得进行第二天的电缆敷设。

7.2.5 电缆应按敷设前规划好的路径敷设。

敷设时应消除电缆的内部应力,解除其扭曲现象后方可敷设。

7.2.6 电缆敷设应按设计、规范要求做到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混放,不交叉。

7.2.7 电缆敷设应避免有中间接头。

必须有接头时,接头处线芯应采用中间接管或绞接锡焊,要求焊接牢固,且不承受机械应力,接头处应防水处理,满足电缆的绝缘要求,作好有关位置记录并挂标志牌。

另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列敷设的电缆接头,其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

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

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7.2.8 电缆敷设应避免交叉。

若交叉不可避免时应进行成排电缆交叉,不允许少量的几根电缆来回交叉,且每一处的交叉点只允许交叉一次。

交叉应置于较隐蔽处。

7.2.9 电缆进入同一处设备的弧度应一致,并绑扎成排。

电缆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电缆应有足够的备用长度,以补偿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变形。

电缆拐弯处应排放整齐,弧度一致。

电缆排放不允许有绞扭,电缆换层应顺畅、美观。

如有扭曲现象的地方,应予以矫正,并缩小绑扎间距,重新绑扎。

电缆的固定电缆敷设统一用有塑料护套的扎丝绑扎,不得采取多种形式的固定方法。

特殊地方可以使用塑料扎带。

垂直敷设或超过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每隔2m处须固定。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尾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直段每隔5m处都须固定。

电缆保护管前后、控制盘前300~400mm处、接线盒前150~300mm处、端子排前150~300mm处的电缆均需有单独的固定点。

电缆绑扎完毕,多余扎丝(带)必须剪掉。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符合下列标准:纵看成片,横看成线。

引出方向一致,弯度一致,余度一致,松紧适当,相互间隔一致,每根电缆首尾两端标志牌都应齐全(敷设电缆时可打印临时标志牌用胶带缠于电缆两端及中间接头处)。

盘内电缆标志牌统一用打印机打印在塑料标牌上,文字大小统一规定。

,再敷设分散的,然后敷设短的),另编清单,供实际敷设时使用。

清单内列出每根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起点、终点、长度和路径。

技术员:施工负责人:7.3 电缆敷设的其它要求7.3.1 电缆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应高于电缆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对于普通型电缆与热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应大于1000mm;交叉敷设时应大于500mm。

当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防火措施。

7.3.2 电缆保护管的内径宜为电缆直径的1.5-2倍。

电缆保护管弯成的角度不应小于90°,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管子的弯头不应超过2个。

7.3.3 三根以上电缆出桥架时用小槽盒引至设备,两根以下用电缆保护管引至设备。

7.3.4 严禁电缆在油管路的下方平行敷设和在油管路接口的下方通过。

7.3.5 电缆、电缆保护管管应避开人孔、吊物孔、窥视孔、防爆门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且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除。

7.3.6 电缆直埋时,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

在引入建筑物或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7.3.7 电缆穿管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

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

7.3.8 电缆敷设记录应清晰、齐全。

7.3.9 当天施工完毕,及时收回杂物余料,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9.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9.1严格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和公司、工地的各项安全施工制度,服从各级安全人员的检查、指导。

9.2坚持每天的站班会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9.3脚手架必须由持证的专业人员施工,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安全,经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上脚手架时应从专门搭设的扶梯上下。

上脚手架后必须扎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

在高空敷设电缆应扎好安全带,衣着应灵便,衣袖裤脚应扎紧,应穿软底鞋。

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竖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9.4有交叉作业的地方,要防止高空坠物,电缆起吊时,钢丝绳应捆扎牢固,下方严禁站人,施工人员进入带电区域施工时,应先办理工作票,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并设专人监护,方可进行施工。

电缆通过孔洞管子或楼板时,入口侧应防止电缆被卡或手被带入孔内,出口侧人员不得在正面引接。

拐弯处敷设电缆,人应站在电缆外侧。

放电缆时严禁生拉硬拽,防止电缆打弯拧绞。

桥架上的电缆、外露电缆应防止被他人动火烧伤。

附近有人动火时,应及时进行警告。

9.5遵守施工用电管理制度,各种材料、工具的传递应符合安规规定,不准采用抛掷方式,不准高空坠物,坚持文明施工。

临时打开的隧道、沟道入口应设遮拦或标志,收工时应封闭。

9.6施工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做好文明施工工作。

10. RCP表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公司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控制计划(RCP )编 码:编号:工程项目:机组号: 作业过程/活动: 电气电缆敷设 共 3页 第 1 页 编制: 审核: 批准:注: 控制方法: W :见证, H :停工待检, S :连续监护, A :提醒, R :记录确认 控制时机: P :作业开始前, D :每天至少一次, Z :每周一次(4Z :每月一次,12Z :每季一次) T :活动连续过程停顿或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公司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控制计划(RCP)编码:编号:工程项目机组号:作业过程/活动:电气电缆敷设共3 页第2 页编制:审核:批准:注:控制方法:W:见证,H:停工待检,S:连续监护,A:提醒,R:记录确认控制时机:P:作业开始前,D:每天至少一次,Z:每周一次(4Z:每月一次,12Z:每季一次)T:活动连续过程停顿或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公司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控制计划(RCP)编码:编号:编制:审核:批准:注:控制方法:W:见证,H:停工待检,S:连续监护,A:提醒,R:记录确认控制时机:P:作业开始前,D:每天至少一次,Z:每周一次(4Z:每月一次,12Z:每季一次)T:活动连续过程停顿或中断后重新开始作业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