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学法指导】课程标准内容: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成立仅仅28年,就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八十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国共合作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首次尝试;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行;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最终国民大革命失败。

4.“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我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5.“红军的长征”。

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知识网络构建】一、五四风雷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2.国民革命运动四、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五、红军的长征【重难点导析】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含义(1)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含义①新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主要)。

②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④新前途: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

⑤新范畴: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⑥新意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异同【例证】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成为全国规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这充分说明()A.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解析】正确答案是C。

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B答案不是特点。

A、C是特点,但是根据所学知识,利用语文知识,抓住关键词“全国规模群众性”解题。

2.国共合作实现的条件、方式、标志与影响(1)条件:①必然性:以往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的失败表明:敌人强大,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可能性: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内人员复杂,必须改组;国民党一大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两党合作的基础;党内合作的方式为孙中山所接受。

(2)方式与标志:方式是党内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

(3)影响: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给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例证】(2005年.春季文综.18)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党派,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有反帝反封建斗争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解析】正确答案是A。

此题考查对大革命前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也考查对国共合作的背景的理解。

此时的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是革命的民主党,是共产党联合的对象。

此题还考查了对历史结论的理解。

3.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三大政策的联系区别(1)与旧三民主义:联系:新三民主义直接继承了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区别: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权的广泛;在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最大的发展在于明确了反帝的内容。

最大不足是反封建方面未真正发展。

(2)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人民权力方面:缺乏彻底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

反封建方面:缺乏彻底的土地纲领;前途方面指向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

两者的区别体现了两大阶级阶级立场的原则区别,因此两党的分歧是原则性的,这也为分裂埋下根源。

(3)与三大政策:只有和三大政策联系起来,新三民主义才具有其本意,只有“联俄”才是真正反帝,“联共”才民权广泛,“扶助农工”才保证革命的群众性。

脱离了三大政策,国民党就会发生变质,后来国民党左右派的分歧就在于是否坚持三大政策。

【例证】(2000年.春季.17)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解析】正确答案是D。

此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属于最佳选择题。

所谓“主要表现”指新三民主义的突出特征,依历史事实而言B、C为新、旧三民主义所共有。

A是新、旧三民主义均不具备的。

4.国民革命运动(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2)内容:五卅运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湘鄂赣三省的农民运动,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3)成果: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推动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4)失败标志、表现与原因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失败表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主要);蒋介石、汪精卫篡夺了革命领导权。

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

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共缺乏经验和共产国际错误指示,以致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主要)。

(5)国民革命运动斗争教训:①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无产阶级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②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团结一切革命阶层的革命统一战线,特别是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中国革命的出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政权(即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重要内容)。

【例证】(1996年.全国.15)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解析】正确答案是A。

此题是最佳选择题。

该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任务和性质,要求考生明确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实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把握历史本质的能力。

看一场革命的成败,主要是结合革命的性质和革命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不应看表面现象。

B、C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D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革命运动的表现。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理论内容: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

(2)原因:(3)实践表现①序幕: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揭开了进行独立武装斗争和转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②方向: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制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的方针,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星火: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实践中摸索中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并通过理论著作三篇加以总结。

④燎原:井冈山的经验得到推广,全国形成十几个内革命根据地。

⑤发展:红军先后在工农割据理论指引下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进行土地革命,红色政权巍然屹立,验证了革命理论的正确。

(4)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道路。

【例证】(2001年.上海.17)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解析】正确答案是D。

此题考查知识再现能力。

该题考查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农民的支持和参加,是根据地和红军发展的主要条件。

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是根本措施。

6.博古等的“左”倾错误(1)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深刻认识。

②国民党的屠杀和“围剿”政策。

③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2)表现:在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在组织上,打击不同政见者;在军事上,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毛泽东被撤消领导权。

(3)危害:国统区的党组织暴露并遭破坏;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4)纠正:遵义会议。

(5)教训:及时纠正;总结经验与教训;制定方针、政策要从国情出发;提高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不断进行党的思想建设。

【例证】(2003年.上海.16)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解析】正确答案是C。

此题考查对遵义会议内容的理解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

解题是抓住关键词“多数”,再根据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军事主张,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可判断C是正确答案。

【同步试题导练】一、选择题1.(2004年.江苏卷.10)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2.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④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2004年.北京文综.18)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4.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A.组织严密,纲领明确 B.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C.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 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5.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