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工业上常用的去极化剂一般是固体。 而在电池中,电池反应的阳极是负极, 阴极是正极,去极化剂用的是二氧化锰, 粉末状态和石墨粉混合后臵于电池中。
去极剂对腐蚀的影响规律如下表:
Ee,D/D.ne≤Ee,Mⁿ⁺/M 去极剂不会腐蚀金属 非钝化体系 活态腐蚀,腐蚀速度随去极剂浓度增大而增 加 活态腐蚀,腐蚀速度随去极剂浓度增大而增 加
微生物腐蚀 铁细菌、硫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硝 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
第三节
设备结构因素
“腐蚀是从绘图板开始的”
1、应力 2、表面状态与几何形状 3、异种合金组合 4、结构设计不合理 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往往会使设备留 下许多腐蚀隐患,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习题
1、材料发生腐蚀是,内因是什么?外因又是什么?关 系怎样? 2、影响腐蚀的材料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结构因素各包 括哪些方面? 3、在同一介质中,为什么不同材质的腐蚀情况不一样? 4、怎样解释“腐蚀是从绘图板开始的”这句话?举例 说明。
3、温度 腐蚀过程中的阳极与阴极反应的速度均 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温度的升高还使得金属的钝性发生改变, 使钝化变得困难甚至不能钝化。 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常对腐蚀反应有极 大影响。
4、流速 对于电化学腐蚀的阴极过程处于氧浓度 极化控制时,溶液流速的影响是重要的。 对于非钝化体系,流速增加,极限扩散 电流密度增加,腐蚀速度增加。 对于钝化体系,当u<u临时,其影响同 非钝化体系;当u≥u临时,进入钝化区, 腐蚀速度大大下降,且不随流速的变化 而变化,但当流速太大时,又会产生新 的腐蚀—“磨蚀”,使腐蚀速度再次增 大。
3 、 表面状态 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影响水分及尘粒的吸附, 水与尘粒的吸附,促进金属的腐蚀。 金属表面越是均匀、光滑,耐腐蚀性越好。
4 、内应力 冷加工、焊接及配装均会使金属产生内 部应力,这些应力通常是拉(张)应力, 可以增加局部腐蚀(如应力腐蚀)的敏 感性。
5 、热处理 以消除内应力、使成分均匀化为目的的 热处理,能够提高耐腐蚀性,尤其是对 抑制局部腐蚀的发生更为有效。 不适当的热处理或焊接工艺,可使奥氏 体不锈钢在敏化温度区间停留或反复通 过敏化区,怎加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
Ee,D/D.ne>Ee,Mⁿ⁺/M
Ecorr<E临
钝化体系
Ecorr≥E临
ic(E临)<i临
活态腐蚀,腐蚀速度随去极剂浓度增大而增 加
Ecorr≥E临 处于钝态,去极剂浓度高于临界值,金属进 入钝态,腐蚀速度大幅度减小
2、溶液pH值 。 一般在酸性溶液的腐蚀速度随PH值的 增加而减小;中性溶液中,以氧去极化 反应为主,腐蚀速度不受pH值的影响; 在碱性溶液中,金属常有钝化的情况发 生,腐蚀速度下降;对于两性金属,在 强碱性溶液中,腐蚀速度再次增加。
5 、融解盐与阴、阳离子 ①、某些盐类水解后,使溶液的pH值发 生变化,进而对腐蚀过程产生影响。 ②、某些盐类的阴、阳离子对腐蚀过程 有特殊作用,如卤素离子。 ③、亚硝酸钠、重铬酸钾、铬酸钾等氧 化性盐类,开始时,随着这些盐浓度的 增加会促进腐蚀;但当超过某个临界浓 度时,则能使某些金属钝化,从而抑制 腐蚀。
6 、电偶效应 不同的金属和合金常常和腐蚀介质相互 接触,电偶效应总是使处于电偶电池为 阳极的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增加。 特别要注意面积效应对阳极腐蚀率的影 响。
第二节 环境因素
1 、去极剂种类与浓度 去极剂的存在,对腐蚀是否有影响,跟 去极剂的平衡电极电位与金属平衡电极 电位的大小以及腐蚀体系有关。 去极剂就是去极化剂。电化学反应中, 电极的极化是不利于反应的。
在电解过程中,由于金属离子的浓 度愈来愈小,因此阴极愈来愈负,同样, 阳极电位愈来愈正。这个叫做极化作用。 为了保持阴极电位不致负到有干扰性的 还原反应产生或阳极电位不致正到有干 扰性的氧化反应产生所加的试剂,称为 去极化剂。它在阴极上优先被还原,或 者在阳极上优先被氧化,以稳定电极电 位。
由于计划作用在阴极和阳极都会发生, 因此去极化剂也是有两种。阴极去极化 剂和阳极去极化剂。
第三章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1 材料因素(内因) 2 环境因素(外因) 3 设备结构因素
材料是通过环境的作用而发生腐蚀的。
第一节 材料因素
1 、 金属种类 腐蚀的阴极、阳极反应随着金属种类的 不同会有变化。 金属的平衡电位越正,其热力学稳定性 越高,腐蚀倾向越小。
2 、合金元素与杂质 把某种性能有改善作用的元素称为合金 元素,其余一些元素称为杂质。 塔曼定律:合金元素加入量存在一个临 界值,达到该值,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才 急剧变化。 “不锈钢”—“锈”(盐酸、海水)有 些合金元素或杂质,随着条件的不同, 或加速腐蚀,或抑制腐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