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力学因素
• 腐蚀疲劳
• 防护方法
• • • • • 降低部件中的应力 电镀 加缓蚀剂 表面氮化和喷丸处理 阴极保护
力学因素
• 磨损腐蚀
• 定义
腐蚀性流体与金属构件以较高速度作相对运动而引起金属的 腐蚀损坏
• 磨损腐蚀的形式
湍流、空泡、微振
表面膜 蚀谷
介质流
• 湍流腐蚀
流体速度达到湍流状态,击穿紧贴金属表面几乎静态的边界 液膜,加速去极剂供应和阴、阳极腐蚀产物迁移;产生的附 加切应力,带动颗粒磨损 遭受湍流腐蚀的金属表面常呈现深谷或马蹄形凹槽,蚀谷光 滑没有腐蚀产物积存,根据蚀坑的形态很容易判断流体的流 动方向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应力腐蚀破裂速度与裂纹形貌
• 应力腐蚀破裂速度
SCC断裂速度约为0.01~3mm/h,比无应力孔蚀要大许多倍, 又比单纯力学断裂速度小得多
• 裂纹形态
晶间裂纹、穿晶裂纹、混合型裂纹
• 裂纹形貌
宏观上属脆性断裂,微观上有塑性流变痕迹
应力腐蚀破裂的裂纹形态
1Cr18Ni9Ti敏化不锈钢在 3%NaCl中,90℃ 晶间裂纹
力学因素
• 腐蚀疲劳
• 断口特征
粗糙断口
腐蚀产物
腐蚀疲劳
裂纹有穿晶型,分枝较少。它所产生的裂纹数量往往比纯力 学疲劳的多得多。从破坏断面看,纯力学疲劳破坏的断面大 部分是光滑的,小部分是粗糙面,呈现一些结晶形状。腐蚀 疲劳破裂的断面大部分被腐蚀产物所覆盖,小部分呈粗糙的 碎裂状
光亮表面
粗糙断口
疲劳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 降低设计应力
使最大有效应力降到临界值以下 因应力腐蚀开裂存在裂纹,应按断裂力学确定临界应力。 而断裂力学求临界应力是通过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尺寸确 定。当裂纹长度一定时,临界应力决定应力强度因子,在 腐蚀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因子为KISCC低于纯力学的KIC。因 此临界应力小于无腐蚀条件下的临界值 每一种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的KISCC是个常数,可用实 验方法测定。一般KISCC=(1/2~1/5)KIC,且随材料强度级 别的提高,KISCC/KIC的比值下降
力学因素
• 磨损腐蚀
• 空泡腐蚀
• 空泡腐蚀的防止方法
合理结构设计和正确选材 • 减少产生涡流、湍流的机会,避免流道突大,突小 • 选能形成表面膜保护性好的材料 • 涂层或阴极保护
表面状态与几何因素
• 不适当表面状态与几何构形,会引起孔蚀、缝隙腐蚀以及浓差电 池腐蚀
• 孔蚀(坑蚀、点蚀、小孔腐蚀)
力学因素
• 磨损腐蚀
• 空泡腐蚀
空泡腐蚀又称汽蚀。它是由于腐蚀介质与金属构件作高速相 对运动时,气泡在金属表面反复形成和崩溃而引起金属破坏 的一种特殊腐蚀形态。在高速流有压力突变的区域最容易发 生空泡腐蚀,如离心泵叶轮的吸入侧和叶片的出口端、螺旋 桨叶的背部、调节阀的排出端等等。由于这些部位产生涡流 而形成低压区,当流速足够高时,液体的静压力将低于液体 的蒸气压,使液体蒸发形成汽泡,金属表面上所含的微量气 体和液体中溶解的气体将提供足够的气泡核。低压区产生的 气泡又迅速受到高压区压过来的流体的压缩而崩溃,气泡在 崩溃时产生的冲击波将对金属表面起强烈的锤击作用,这种 锤击作用的压力可达140MPa左右,它不仅能破坏表面膜,甚 至可使膜下金属的晶粒产生龟裂和剥落
• 蚀孔内金属电位较负,处于活态,氯化物水解产 生盐酸,加速蚀孔向深处溶解
孔蚀过程
O2 ClNa2+
O2 ClNa2+ M++
O2
O2
Na2+
O2
Na2+
O2 ClOH- OH-
O2
O2
Fe(OH)2 CaCO3
O2
ClOHOH- OH-
OHe
e
e e
M++ M++
• 采用合理的热处理方法消除残余应力,或改善合 金组织结构降低对SCC的敏感性
如采用退火处理消除内应力。钢铁在500~600℃处理0.5~1h, 然后缓慢冷却;奥氏体不锈钢可以加热到900 ℃左右再缓 冷。但高温处理有可能引起金属表面氧化,形状复杂的结 构还会产生变形,为此可降低温度、延长时间的热处理制 度 高强度铝合金,通过时效处理,可以改善合金的微观结构 避免晶间偏析物的形成,提高抗SCC的能力
力学因素
• 磨损腐蚀
• 空泡腐蚀
• 空泡腐蚀的步骤
• 保护膜上形成气泡 • 气泡破灭,保护膜被破坏 • 暴露的新鲜金属表面遭受腐蚀,由于再钝化,膜被修 补 • 在同一位置形成新气泡 • 气泡又破灭,表面膜再次破损 • 暴露的金属进一步腐蚀,重新钝化形成新膜 • 如此反复连续作用,使表面形成空穴,由于许多气泡 在金属表面不同点上同时作用,结果出现紧密相连的 空穴,使金属表面显得十分粗糙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 合理设计与加工减少应力集中
结构设计时尽可能降低最大有效应力。如选用大的曲率半 径,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结构的应力分布趋向均匀,避免 过高的峰值。关键部位适当增厚或改变结构型式,焊接结 构最好采用对接以减少残余应力集中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力学因素
应力
• 应力腐蚀破裂
• 应力腐蚀产生的条件
• 拉应力(包括工作应力和残 余应力)高于某一数值 • 环境因素,一定的金属与介 质组合。环境因素包括:介 质性质、浓度、温度 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几乎 任何环境都可能发生应力腐 蚀破裂
破裂
K 不破裂 时间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应力腐蚀破裂速度与裂纹形貌
实例
茂名炼油厂常压塔顶塔盘,其材质为1Cr18Ni9Ti,使用561天后阀 孔直径由φ39㎜增大到φ41~42㎜, 1Cr18Ni9Ti 浮阀7由32g失重到 20.1~24.5g,表面布满坑点。浮阀小腿二次弯曲处出现应力腐蚀断裂。 左图是浮阀照片,右图是断裂处为氯化物应力腐蚀破裂这穿晶裂纹 照片
• 电化学阳极溶解理解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合金中存在一条阳极溶解的“活性途径”, 腐蚀沿这些途径优先进行,阳极侵蚀处就形成狭小的裂纹 或蚀坑。小阳极的裂纹内部与大阴极的金属表面构成腐蚀 电池,由于活性阴离子(如Cl-)进入形成闭塞电池的裂纹 或蚀坑内部,使浓缩的电解质溶液水解被酸化,促使裂纹 尖端的阳极快速溶解,在应力作用下使裂纹不断扩展,直 到破裂
化工设备主要腐蚀类型分布
• 日本三菱化工机械公司对十年中化工设备破坏事例的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 • • • • • • 全面腐蚀: 应力腐蚀破裂: 小孔腐蚀: 腐蚀疲劳: 晶间腐蚀: 高温氧化: 氢脆: 8.5% 45.6% 21.6% 8.5% 4.9% 4.9% 3.0%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课件制作:尹华杰
影响腐蚀的因素
• 腐蚀过程总是从材料与介质界面上开始的,因此任何可能引起材 料或介质特性改变的因素都会使整个腐蚀进展发生变化。结构设 计、制造方法以及安装上的错误或者考虑不周,都可能造成材料 的表面特性和力学状态的改变,如应力集中,焊接后的残余应力, 传热设备温度场差异引起的热应力,以及刚性联结产生的附加应 力等等,在相应介质作用下出现应力腐蚀破裂;机械加工过程的 锤击或焊条打弧时形成的伤痕与凹坑都将促进孔蚀的发生;设计 结构的几何形状不合理,使局部地区溶液由于长时间滞留而增高 浓度或pH值发生变化,产生浓差电池腐蚀、缝隙腐蚀;流体流道 形状的突变或过窄,使流体形成湍流或涡流而产生磨损腐蚀;异 种材料组合的机器部件或设备还可能产生电偶腐蚀。 上述这些形态的腐蚀仅集中在金属表面的局部地区进行,其余大 部分地区腐蚀很微弱,甚至几乎不腐蚀
不锈 钢 碳钢 不锈 钢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应力腐蚀实例
• 碳钢碱泵,由于泵 的进出口管与管道 的刚性连接使泵壳 靠近法兰处造成 很 大的附加应力而发 生应力腐蚀
裂纹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应力腐蚀实例
• 南京炼油厂第二套常减压装置,在未采取工艺防 腐蚀措施情况下,常压塔顶1Cr18Ni9Ti管束1982 年到1984年使用2年发生氯化物应力腐蚀断裂
O2
O2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影响SCC的因素有环境、应力和冶金三个方面,有效的防止方 法是消除这三个方面一切有害的因素。对于一定的材料,主 要是从控制环境条件和限制应力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环 境,近年来虽然找到一些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除个别情 况外尚有许多困难。比较有效而广泛应用的方法是降低应力 值。
• 应力腐蚀破裂(SCC,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过程
• 裂纹成核阶段:在应力和介质作用下,产生蚀坑和微裂 纹,称为潜伏期或诱导期。 • 裂纹扩展阶段:蚀坑和微裂纹在拉应力和腐蚀性介质作 用下,扩展成宏观裂纹 • 失稳扩展阶段:裂纹长度达到仅在拉应力作用下,便可 快速扩展,是纯力学因素起作用
力学因素
• 应力腐蚀破裂
•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途径
• 其他方法
• • • • 合理选材 去除介质中的有害杂质 添加缓蚀剂 采用阴极保护
力学因素
• 腐蚀疲劳
• 定义
由于腐蚀介质和交变载荷联合作用引起金属的断裂破坏
• 与纯疲劳的区别
不存在疲劳极限,同样循环次数,承受应力幅值大量降低
• 产生条件
任何腐蚀环境,在交变载荷下都发生 腐蚀疲劳与介质的pH值、含氧量、温度以及变动负荷的性质、 交变应力的幅度和频率都有关系。一般随pH值减小,含氧量 增高、温度上升腐蚀疲劳寿命越低。变动负荷以对称拉压交 变的影响最大,大幅度、低频率的交变应力更容易加快腐蚀 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