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QC手法--2图一表+直方图
QC手法--2图一表+直方图
(2)排列图的做图步骤:
a.收集证据收集一定时期的质量问题数据,注意按不合格项目进行分类。分类一般按存在的内容进行。如质量指标不符合规定的数目,出现的场合,出现的时间(某日、某班、某时);也可按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类,如使用的原材料(来源、机次、质量等)、设备、人员(如班组、个人、性别、工龄)、配方等。
h.在图的下方填写排列图的名称、收集数据的时间、绘图者、分析结论等事项。(如图1-1)
(4)如何看排列图:从排列图上要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通常占75%~85%的项目为主要因素。
(5)作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a.主要项目以一至两个为宜,总项目多时也不能超过三个。
b.当项目较多时可以把频数少的各项合并成“其他”一项,排在最后。
PDCA循环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它强调了做好一件工作必须经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四个阶段。在P阶段,问题经过分析,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主要原因,就要制定对策。所谓对策就是改进措施计划,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对策表。
对策表既是实施的计划,又是检查的依据。一般的对策表,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要因项目、现状、目标、措施、负责人、完成期限等,见下表:
e.按项目频数画出直方。如空松是4030,从左纵坐标上找到4030值,按这个高度画个直方。照此类推,画出各项的直方。
f.画排列图曲线。“空松”一项的累积百分率是46.2%,从右纵坐标中找到相应的高度在“空松”这项的直方线(或)延长线交点处打个点,下面写上46.2%。照此类推打出其他点,把各点用折线连起来。图上标出N=8724。g.匆右纵坐标累积百分率为80%处向左引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虚线,从90%处和100%处同样引两条虚线,在三条虚线的下方分别写上A类、B类、C类。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
c.原因的分析要紧扣问题,针对性强。原因分析要细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d.主要原因一定要标出。主要原因的确定可采用排列图法、举手表决或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共同分析等方法得出。
e.为了图形的美观,线段之间的倾斜角度约为60°。
f.画好后要到现场落实要因项目,订出措施。措施实施后,与排列图结合,检查其效果。
g.容易产生大、中、小原因原因混乱、归类混乱的现象,大原因、质量问题不明确是常见的毛病,应特别注意。
洪瑞约
05.11.15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四、直方图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直方图的作用是:
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当人们研究了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频数
累积数
累积%
1
空松
4030
4030
46.2
2
贴口
2975
7005
80.3
3
切口
881
7886
90.4
4
短烟
419
8305
95.2
5
软腰
183
8488
97.3
6
表面
96
8584
98.3
7
其他
140
8724
100
合计
8724
100
说明:a1、将各分类项目及出现的频数填入统计表。因为钢印、油点、过紧三项不合格次数相对地较少,可以把它们合并为“其他”一项而排在最后。a2、计算累积数、累积百分比,并填入统计表。
c.如画出的排列图各项频数相差很小,主次原因不突出,应考虑更改分类项目,然后从新画图。
d.主要问题可考虑进一步分层作排列图。在采取措施后,为了检查效果,过一段时间还要作一张排列图进行比较。
e.注意检查图形是否完整。常见易遗漏的问题有:直方上未标出频数;总数未标出;折线不连接;图名称未写等。
练习:
某制品检查中所发现的不良数,期间是一个月,检查台数为500台。伤痕不良43;涂装不良8;镀层不良7;变形不良2;脏污不良31;其他不良3,请画出排列图
b.召开同该质量问题有关的人员参加“诸葛亮会”,并创造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会议气氛。
c.将质量问题写在图的右边,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箭头指向右端,确定造成质量问题的大原因。因为影响质量有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所以经常见到按五大因素分类的因果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项目,也可以按生产工艺先后顺序分类等。把大原因用箭头排在主干线的两侧。
贸易部/聂梅
洪瑞约/采购员
05.11.15
2
发货日期与顾客规定的期限不一致,不能证明“合同履约率100%”。
应补齐推迟发货时每次与顾客沟通的电话记录或E-mail
贸易部/洪瑞约
聂梅/总经理
05.11.15
3
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只有2家,而顾客有7家,调查的太少。
再回收“顾客满意度调查表”3-4份
贸易部/聂梅
统计分析资料
1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常规的统计技术有二图一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同时各部门也应考虑控制图(X -R)的应用。
1.1排列图
(1)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是为了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排列图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数曲线组成的图。它的形式如下图(1-1):
(3)因果图的应用实例:针对“烟支为什么空松”的问题,质量管理小组作了一张因果图。(图1-3)
(4)作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a.确定的质量问题,应尽量具体,必须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工序或一个质量特性。
b.要发扬民主,尽量把与问题有关的人都召集来开会。让与会者能充分发表意见,把各种意见都记下来,包括相反的意见。
(3)绘制排列图
排列图的绘制按以下顺序进行:
a.先画左纵坐标,再画横坐标,在横坐标上标出项目刻度,本例共有七个项目,标出七个刻度,再画右纵坐标。
b.在横坐标上按大小顺序从左到右填写项目名称。
c.定右纵坐标刻度,这个坐标是累积%坐标,在适当的高度定为100%,原点为0,均匀地标出各点的数值。
d.定左纵坐标值,这是频数坐标,与右纵坐标等高,大小约在2/3高度合适的地方定为最大项目频数附近的整数。如我们这个例子最大频数4030,附近的整数是4000,就把这个坐标值定为4000。这种定坐标的方法是为了作图方便和作出的图形美观。原点为0,按比例标出其他分度值。
1.2因果分析图
(1)什么是因果分析图
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产品质量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进一步寻找原因,采用开“诸葛亮会”的办法,集思广益。再把群众分析的意见按其相互间的关系,用特定的形式反映在一张图上,就是因果图。如图1-2。
(2)因果图的做图步骤:
a.先明确要分析的质量问题和确定需要解决的质量特性。例如产品的质量成本、产量、销售量、工作质量等问题。
对策表
改进项目
改进措施
主管部门
及负责人
配合部门
及负责人
完成
期限
检查情况
A
B
C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举例:
对策表
序号
改进项目
改进措施
主管部门
及负责人
配合部门
及负责人
完成
期限
检查情况
A
B
C
1
对于顾客反馈的包装、质量问题,虽进行了回复,但不能提供已经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
对每个顾客反馈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记录”
例如有一个卷烟厂的卷烟车间,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对检出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造成外观不合格的项目共有9项,现收集2003年4月的检测数据如下:
项目
切口
贴口
空松
短烟
过紧
钢印
油点
软腰
表面
其他
不合格次数
881
2975
4030
419
25
70
45
183
96
140
b.做不合格品分类统计表
卷烟外观不合格品统计表
序号
项目
d.按各大原因引导大家展开分析。将大家提出的看法按中小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用长短不等的箭头线画在图上,展开分析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e.把重要的、关键的原因分别用粗线或其他颜色的线标记出来,或者加上框框。这类原因只能是两三项,用表决方法决定。
fHale Waihona Puke 记下必要的有关事项,如绘图日期、制图者、单位、参加讨论人员及其他可供参考查询的注意事项。
举例:
原因分析:近来发现少部分铸件表面有细小的凸瘤,为确定其原因,特组织分析讨论会,分析结果表明其产生原因为:1、模具型腔内表面有划痕或凹坑、裂纹;2、模具表面粗糙。
对策:1、更换型腔或修补;2、抛光型腔。
分析人:王燕波陈忠良制图:王燕波2004-5-20
1.3对策表
对策表是QC小组在制定措施计划时常用的一种表格形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