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群落的结构教案
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任课老师: 任课班级: 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掌握群落的概念和实例,学会分析群落中的物种组成.。
2 掌握种间关系常见的实例。
3 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并能对某个群落进行划分,了解植物的分层对于生活于其中的
动动植物有什么意义。
4 了解群落结构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
3 通过支群落结构的分析,使学生懂得怎样合理开发利用群落的空间资源。
(三)教育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群落的空间资源,保护群落的结构,加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
(1) 群落的概念,实例。
(2)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
(3) 种间关系,实例。
(4) 群落的结构。
2 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思考,对比,加深印象。
(2)对照课本上的图示进行分析讲解。
(3)设计问题进行检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方法:提问法,图示法,练习法,讲述法。
五学生活动设计。
1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思考并积极回答。
2 列举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示图进行理解。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我们前面学习了种群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学习群落的结构。
(二)教学过程。
1 群落(板书)。
(1) 提问:大家学习了种群,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讲出一片森林中由哪些种群组成的
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讲述:对,就是由这些种群组成的,那么这些种群聚集在一起又构成了什么, 讲述:很多同学都预习了课文,都知道答案。
板书: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空间区域内各种生物的集合。
讲述:在学习“群落”时,要把前面学过的种群联系起来: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因为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的。
1、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
--种群,同时也离不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板书)。
生活在一起的许多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大家同时还注意分析“群落”概念中的两个要点。
(2) 要点(板书)。
A 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B 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如:五座城市,它除了有大量的人和建筑物外还有各种绿化植物,还有以及一些动物,这就构成了一个城市生物群落。
提问检测:
(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
,、所有的树林;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 ,、所有的生物;
答案:,,群落不包括无机环境。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一片草地上的蝗虫,包括成虫、幼虫;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一块田里的水稻、水草、青蛙和其他生物。
答案:,,枯树不属于生物。
问题小结:在自然界中,有存在没有动物栖居的植物群,也没有不与植物发生关系的动物群,因此,群落就是指生物群落而言。
, 群落的物种组成。
讲述:对生物群落而言,命名是以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类而定的,如森林、草原稻田等。
我们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牿经济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是不同的。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看一下二者的植物种类有什么不同。
学生:看图并回答。
讲述: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热带雨林一般以阔叶树种为主,而北方的树种以针叶树种为主,同时,它们中的动物也不同,如热带雨林中的大象、树蛙,而这些在北方一般是看不到的,东北虎、褐马鸡在热带雨林中见不到。
这里有个概念:丰富度(板书)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说来,热带地区要比两极地区的物种要丰富。
如我国的海南岛与东北。
这是因为热带地区的温度、降雨量等都要要适宜动物、植物的生存和进化,而且热带地区群落要古老。
还有很多原因,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去找资料,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我国的物种很丰富,这在以后的章节会学到。
大家不要因为物种丰富就可以随意破坏物种的丰富度。
, 种间关系(板书)。
讲述:群落是由不现的种群组成的。
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就存在着种种关系。
如蝗虫吃
水稻的叶子,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学习种间关系。
(,)、板书并讲述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工程作为食物。
如老鹰吃老鼠,狮子捕食斑马。
板书:
一种生物―――捕食――――, 另一种生物
蝗虫水稻
老鹰老鼠
狮子斑马
(,)、板书并讲述
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如在非洲草原由于水少,生活在那里的大象就和狮子抢夺水源,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竞争生存空间、肥料等。
板书:大象
――――竞争―――――,水源
狮子
水稻
――――竞争―――――,空间、肥料等
杂草
(,)讲述并板书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如人体内的蛔虫;植物中的菟丝子可寄生在其他植物枝条上,摄取其他植物体内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有哪位同学能指出谁是寄生者谁是寄主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
寄生者寄主
蛔虫人
菟丝子其他植物
(,)、讲述并板书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讲述: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豆科植物给根瘤菌提供很好的生活环境,而根瘤菌可以固氮,以利于植物的生长。
还有一种植物地衣,是多年生植物,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组合而成的复合有机体,它们彼此有利。
地衣中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从外面包围藻类。
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部分被菌类所夺取,藻类和外界环境隔绝,不能从外界吸取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只好依靠菌类供给,它们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板书:
豆科植物根瘤菌
地衣:一种真菌,一种藻
提问:请位同学说说什么种间关系的例子吗,
, 群落的结构(板书)。
讲述: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短程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垂直结构是指垂直方向上的明显分布现象,就是不同生物占据的不同高度。
森林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同学们请看书上的图示。
说明:
乔木层是指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盛的木本植物。
植株高大。
如松树、樟树等。
一般在,米以上。
灌木层:一般在,―,米之间,灌木是指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矮小,近地面处枝干丛生,如我们校园中的细叶黄杨。
草本层:指地面以下的草本植物区。
讲述:植物的分层有利于各种植物充分利用阳光、空间,也为动物、植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中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如池塘中的各种鱼,因食性不同而生活在水体的不同深处。
板书: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板书:水平结构。
讲述: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有明暗、温度的不同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的地段。
例如:受水制约,芦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松树、柏树等只能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掌可长在极干旱的沙漠,鸭子、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活动,而鹰却可在空中,陆地自由活动。
此外还很多这样的现象,大家要注意观察。
(,)、板书: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区分:
讲述: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和地形等到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提问检测: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带,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答案:(A)
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节,大家要注意几个概念,并要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八、布置作业。
1、寄生者它一生只寄生在一种寄主身上吗,它在同一时期还可以寄生在别的寄主身上吗,
2、书上练习:1题。
九、板书设计:
1、群落
2、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
3、种间关系
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3)、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4)、群落结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