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水文地质勘查群孔抽水试验设计目录一、目的任务 (3)二、群孔抽水试验出水量确定及时间安排 (3)三、抽水孔及观测孔的布置 (5)四、群孔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8)五、资料整理 (11)六、观测孔施工预算 (12)七、工期 (12)八、设计依据 (12)九、施工组织 (13)根据《专项水文地质勘查设计》、《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及《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要求,在井田布设群孔进行抽水试验。
一、目的任务1、充分揭露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流场特征及边界条件。
2、确定抽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为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提供水文地质参数。
3、监测抽水过程中不同阶段水质变化,分析地表水与地下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二、群孔抽水试验出水量确定及时间安排2.1 群孔抽水出水量确定根据设计YJS-14钻孔为水文地质孔,为群孔抽水试验抽水孔。
抽水层位为二煤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含水层:336.0-534.60米。
钻孔结构为钻孔结构:一开口径Φ394:0~30m 下入套管Φ340:+0.5~30m;二开口径Φ311:30~336.40m 下入套管Φ219:+0.5~336.40m;三开口径Φ190:336.40~540m 下入花管Φ168:328.02~534.60m。
该孔于2012年7月10开钻,目前已经完成钻探任务,正在进行洗井工作,为群孔抽水试验做准备。
根据测井以及岩屑显示,该孔位揭露发育的中、新生代地层由老至新有:侏罗系延安组(J1-2y)厚度13.8m、直罗组(J2z)厚度195.2m;白垩系(K)厚度235m、下第三系(E)66m和第四系(Q)厚度32m。
根据地层变化该孔已将直罗组以上地层采用下管固井方式进行了钻孔封堵,达到封闭以上地层含水层的目的,钻孔封闭后进行了止水检查,止水效果达到预期效果,满足规范的要求。
主抽水孔抽水层位为二煤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含水层:336.0-524.34米。
根据井田已施工钻孔抽水试验结果,本次群抽试验钻孔与YJS-7钻孔地质条件相当,利用YJS-7钻孔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本次群孔抽水试验抽水水量、降深。
YJS-7钻孔抽水试验数据表表1YJS-14钻孔含水层厚度76.9m,渗透系数采用YJS-7钻孔二煤顶板抽水试验成果,根据解析法计算群孔抽水试验降深80m时,出水量为28.63m3/h,影响半径为428.78m。
2.2 抽水时间安排2.2.1 群孔抽水时间安排观测孔施工结束、并充分洗井后,进行群孔抽水试验,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一次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延续时间不少于7d。
2.2.2 恢复水位时间安排群孔抽水试验水位稳定延续时间满足规范后,即可停泵进行水位恢复观测,参照单孔及孔组抽水试验要求,初步确定恢复水位观测时间为3天,届时根据水位恢复情况确定终止时间。
三、抽水孔及观测孔的布置原设计主抽水孔YJS-7孔口径比较小,在泵的选型上无法满足群孔抽水要求,根据专家意见,在工业广场附近二煤顶板富水异常区施工YJS-14号大口径抽水孔。
为了节约勘探成本,原计划使用本次施工的水文孔YJS-4、 YJS-5 、YJS-9、 YJS-10 、YJS-13、 J-3、YJG-7作为观测孔,由于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影响半径较小,观测孔距离主抽水孔YJS-14孔均大于0.5Km 以上,超过群孔抽水试验影响范围,无法满足规范要求,达不到本次群孔抽水试验的目的,所以重新布置施工两个观测孔。
3.1 抽水孔根据原设计要求及设计变更要求,YJS-14孔作为主抽水孔。
根据YJS-7孔抽水资料,预计出水量为28.63m 3/h,降深80m ,影响半径为428.78m 。
3.2观测孔3.2.1新增观测孔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等规范及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施工新增两个观测孔分别为YJG-1、YJG-2。
为了准确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 、影响半径R ,根据《供水水文地质手册》中公式111lg lg lg S S r S r S R w w m --=(公式适用条件R r r w 178.0≤≤)及YJS-7孔抽水资料计算观测孔YJG-1与主孔距离为50m,YJG-2孔与主孔距离为200m。
布设观测孔YJG-1目的是为了准确计算勘查区二煤顶板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布设YJG-2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群孔抽水试验的影响半径。
根据本次勘查施工的水文孔二煤顶板含水层水位变化,地下水径流方向为由西北向南偏东。
观测孔YJG-1布设在来水方向,YJG-2孔布设在径流方向。
3.2.2原水文孔作为观测孔为充分利用原施工水文孔,选取YJS-10、YJS-11、YJS-7、YJG-7为观测孔,属一般控制孔,观测频率可适当放宽,可一人兼顾多个孔观测。
3.2.3观测孔分级根据重要程度观测孔分为两级,YJG-1、YJG-2孔为主要观测孔(一级观测孔),由专人定岗负责观测。
YJS-10、YJS-11、YJS-7、YJG-7孔为辅助观测孔(二级观测孔),组织一组人员进行巡测,每天观测两次。
各观测孔及抽水孔的位置见附图1。
群孔抽水试验相对位置图图13.3观测孔工程量及结构YJG-1孔口坐标(X:4235042.000,Y:18656157.200),孔口标高:1344.500 m。
终孔层位侏罗系延安组二煤顶板(J1-2y)。
设计孔深:540米。
YJG-2孔口坐标(X:4234936.800,Y:18656384.200),孔口标高:1344.500 m。
终孔层位侏罗系延安组二煤顶板(J1-2y)。
设计孔深:605米。
设计两个观测孔钻孔结构如表2。
钻孔结构表表2孔号地层钻孔结构套管结构封孔止水备注开钻次序孔径(mm)起止深度(m)规格(mm)下入深度(m)YJG-1Q4一开Ф244 0~50 Ф219 +0.5~50 全段水泥封闭Q3+K1zh二开Ф190 50~336 Ф168 +0.5~336J2z+J2y 三开Φ152 330~540 Ф127 330~520YJG-2Q4 一开Ф244 0~50 Ф219 +0.5~50 全段水泥封闭Q3+K1zh 二开Ф190 50~415 Ф168 +0.5~415J2z+J2y 三开Φ152 415~605 Ф127 405~590四、群孔抽水试验技术要求4.1 抽水前的准备4.1.1 抽、排水设施钻孔施工结束后,进行了化学洗井,并进行了反复抽洗,成井质量优良,能保证抽水试验的出水量。
抽水试验开始前,对抽水场地进行清理,排除干扰及障碍物,采用人工挖填沟作排水路线,排水路线及排水能力35m3/h,排水距离为400m。
并协商好农工关系,保证抽水试验过程顺利连续进行。
抽水设备采用型号为:150QJ32-250/26型井用潜水泵。
扬程:250米,流量:32立方/小时,电机额定功率:37千瓦。
转速:2850转/分钟,出水口径:80毫米,机组最大外径:143毫米。
4.1.2 技术准备1)抽水设备为深井潜水泵。
抽水试验前,水文地质人员应对抽水设备的安装质量、测量水位、水量、水温的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做全面检查,不合格不能开工。
包括抽水设备及观测工具、堰箱,准备工作为:堰箱摆放周正水平,流水三角口朝外;测量水位的测绳检查是否漏电、标记是否正确;万用电表是否正常,保证抽水试验真实可靠。
2)对所有观测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观测要求、记录格式。
3)按照一级观测孔重点加密观测,二级观测孔适当观测的原则,进行人员分工,确保一级观测点的质量。
4)抽水试验前对所有孔观测自然水位3天,取得自然水位的日变幅资料,为数值模拟时段的选择提供依据。
5)由于本次群孔抽水试验要进行水质监测,水样采取量大,抽水试验前进行统一筹划,专人负责。
4.1.3 人员准备以抽水指挥部为核心,成立以项目部成员为主的综合技术部和以钻机成员为主的协调部。
各组人员组成件组织结构。
由于群孔抽水试验时间长,观测孔多、观测精度要求高,因此,对观测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
为了保证观测质量,由项目部组成监督、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巡视,确保观测数据的完整、准确。
4.1.4 设备准备1)抽水前应把水泵及配套设备准备就绪,排水设施完备,观测工具、人员到位。
2)所有现场的观测人员均应检查各自的测量、通讯、记录工具是否完备,一旦发现短缺,应及时汇报。
3)监督小组的车辆应及时到位,满足项目部检查时调用。
4)项目部在抽水现场设立指挥部,电脑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保证所有资料及时录入、处理。
4.1.5 试抽为确保群孔抽水试验工作万无一失,正式抽水试验以前,试抽一次,了解水泵运转、排水及观测工具人员组织等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 观测内容、频率、方法及精度要求1)观测内容观测全部抽水孔和观测孔水位,抽水孔水量、水温、气温等。
2)观测方法用双股平行线制成的水文绳测量水位变化,三角堰箱观测出水量。
观测精度抽水孔水位到cm ,观测孔到mm ;水量精确到0.01m 3;水温、气温,精度到0.1度。
3)观测频率抽水试验时,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泵、停泵后水位、流量的观测时间一般按1、2、2、3、3、4、5、7、8、10、15分钟的间隔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1次,直到稳定。
观测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水温、气温观测时间,每隔2h 同步观测一次。
一级观测孔观测频率与主抽水孔同步进行,二级观测孔根据一级观测孔水位变化情况,每天观测两次,如果水位开始变化,与主抽水孔进行同步观测。
4)稳定要求稳定时间内水位和流量的波动相对误差要求:水位降深>5m 时,水位波动相对误差不大于1%;小于5m 时,则要求水位变化小于5cm 。
流量波动相对误差:q ≥0.01L/s ·m ,不大于3%;q <0.01L/s ·m ,不大于5%。
稳定时间内水位降低和流量波动相对误差计算方法如下: (%)波动相对误差 =%100 平均值差值观测值与平均值的最大。
5)恢复水位观测抽水试验结束后,应对全部抽水孔和观测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水位恢复观测时间视水位恢复情况而定,判定标准是连续4小时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1cm 。
4.3 水样采取在正式抽水试验开始后,在试验开始中间最后各取一个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
抽水过程中每天水样一个,进行水质简分析。
水质全分析选取的分析项目为:Ca2+、Mg2+、K+、Na+、Fe2+、Fe3+、NH4+、Cl-、HCO3-、SO42-、CO32-、NO3-、NO2-、硬度、总矿化度、PH值、可溶性CO2。
重金属镉、铅、汞、铜、铬。
环境同位素分析项目为:δT(氚)、δD(氘)和δO18(氧)。
简分析:分析水的物理性质、总硬度、干涸残渣、pH值、氯离子、硫酸根、重碳酸根、硝酸根、钙、镁、铁离子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