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流程
抽水试验
1)抽水试验的方法
(1)单孔孔组抽水试验
①单孔孔组抽水试验第一段为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选取抽水孔群中孔间距较近的一个孔(抽4孔)进行抽水,另一个孔(观1孔)配对进行观测,如此段时间内有同层位钻孔施工至该层位亦可作为观测孔进行观测,进行单孔孔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②单孔孔组抽水试验第二段为奥陶系峰峰组灰岩含水层,选取抽水孔群中孔间距较近的一个孔(抽4孔)进行抽水,另一个孔(观1孔)配对进行观测,如此段时间内有同层位钻孔施工至该层位亦可作为观测孔进行观测,进行单孔孔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群孔孔组抽水试验
群孔抽水试验段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段,共有5个抽水孔同时进行抽水,5个观测孔同时进行水位观测,进行大型群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抽水试验设备要求
(1)单孔孔组抽水试验设备、观测仪表和工具
①抽水设备使用空压机、潜水泵或提桶抽水;
②流量使用标准水箱或三角堰观测;
③水位用电测水位计观测;
④水温可用温度计测量。
(2)群孔孔组抽水试验设备、观测仪表和工具
①抽水设备:抽2、抽3、抽4、抽5四各孔套管为Φ325mm,选用250QJ 型水泵,排量 100m3/h、扬程150m左右;抽1孔套管为Φ219mm,选用150QJ 型水泵,排量30~50m3/h、扬程120~150m左右;
②配置:全套标准配置是指泵体、电机和按扬程配带电缆、配电柜、启动控制柜、出水管、弯头、连接件、连接螺丝、止水密封件等安装用配件材料;
③水量、水位和水温观测仪表和工具
A.抽水时用三角堰观测流量;
B.使用电测水位计观测水位;
C.用温度计观测水温。
3)煤系地层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1)抽水试验前准备工作
①试验前应对抽水孔(抽4)(钻至13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底部)、观测孔(观1)(进度与抽水孔相等,亦钻进到13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底部)进行洗孔;
②试验开始前2日,必须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中的水位。
并对所有施工完这一段(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的抽水孔、观测孔统一进行一次稳定水位观测。
(2)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采用1次降深的非稳定流抽水,并进行非稳定流量、水位观测和恢复水位观测。
①降深
根据SK24孔简易抽水试验资料来看,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小于0.005L/s·m,故本次单孔孔组抽水试验作一次最大降深非稳定流抽水,估计水位最大降深S max≧20m。
②稳定延续时间
当抽水试验形成的渗流场达到近似稳定(水位波动≤降深的1%,空压机抽水时≤20~30cm,涌水量波动不超过抽水量的3%)时,再延续10小时结束。
(3)水位及流量等观测要求
①抽水前1小时整点对抽水孔(抽2孔)和观测孔(观1孔)观测一次;
②从抽水设备开启时刻,同时观测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要求先密后稀,开始时从0、5、10、15、20、25、30、40、50、60、70、80、100、120、140、160、190、220分钟、……,以后每隔30分钟、一小时、二小时、……观测一次,直至稳定。
抽水孔流量、水温和水位亦同时观测;
③达到稳定后,停抽进行抽水孔和观测孔恢复水位观测。
亦是先密后稀从0、5、10、15、20、25、30、40、50、60、70、80、100、120、140、160、190、220、……,以后每隔30分钟、一小时、二小时、……观测一次,直到稳定为止;
④水温观测:抽水过程应在出水口每隔4小时同时观测一次气温和水温值;
⑤在停止抽水前,取一次水样以作水质分析。
4)奥灰峰峰组抽水试验
(1)抽水试验前准备工作
①当抽水孔(抽4)、观测孔(观1)钻至13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底部并进入奥灰层5m,应扩孔至设计孔径并下入套管,注浆止水并检验止水效果合格后再按设计孔径向下钻探至峰峰组底部停钻抽水,预计本区奥灰峰峰组厚度90~110m;
②抽水试验前应对抽水孔(抽4)(钻进至奥灰层90~110m)、观测孔(观1)(进度与抽水孔相等,亦钻进到奥灰层90~110m)进行洗孔;
③抽水试验开始前2日,必须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中的水位。
并对所有施工完这一段的抽水孔、观测孔统一进行一次稳定水位观测。
(2)正式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采用1次降深的非稳定流抽水,并进行非稳定流量、水位观测和非稳定恢复水位观测:
①降深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峰峰组为弱含水层,故本次单孔孔组抽水试验作一次最大降深非稳定流抽水,估计水位最大降深S max≧20m。
②稳定延续时间
当抽水试验形成的渗流场达到近似稳定(水位波动≤降深的1%,空压机抽水时≤20~30cm,涌水量波动不超过抽水量的3%)时,再延续10小时结束。
(3)水位及流量等观测要求
①抽水前1小时整点对抽水孔(抽2孔)和观测孔(观1孔)观测一次;
②从抽水设备开启时刻,同时观测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要求先密后稀,开始时从0、5、10、15、20、25、30、40、50、60、70、80、100、120、140、160、190、220分钟、……,以后每隔30分钟、一小时、二小时、……观测一次,直至稳定。
抽水孔流量、水温和水位亦同时观测;
③达到稳定后,停抽进行抽水孔和观测孔恢复水位观测。
亦是先密后稀从0、5、10、15、20、25、30、40、50、60、70、80、100、120、140、160、190、220、……,以后每隔30分钟、一小时、二小时、……观测一次,直到稳
定为止;
④水温观测,抽水过程应在出水口每隔4小时同时观测一次气温和水温值;
⑤在停止抽水前,取一次水样以作水质分析。
4)群孔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1)抽水试验前准备工作
①掌握抽水孔和观测孔位置、距离等情况;
②检查抽水设备、动力装置以及井中和场地上其它设备的质量和安装情况;
③检查各种用具、记录册是否齐备和可用;
④正式抽水前4日应进行试验抽水,以全面检查抽水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检查洗井效果。
(2)流量和水位观测要求
①抽水前3日开始,对所有奥灰含水层抽水孔(抽1、抽2、抽3、抽4、抽5、抽6)和观测孔(观1、观2、观3、观4、观5)进行系统的水位观测,取得抽水前的水位动态曲线。
在抽水前24小时内应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在距抽水前4小时,应加密至30分钟观测一次。
最后一次,也就是正式开泵时刻观测结果做为观测孔的初始水位;
②正式抽水时各泵同时开启,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流量和水位都必须同时观测。
水位、流量观测按1、1.5、2、2.5、3、3.5、4、4.5、5、6、7、8、9、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分钟时间顺序进行,以后每隔30分钟、一小时、二小时、四小时、八小时、……观测一次,并保证流场达到近似稳定,其抽水延续时间达到试验和计算要求(30天),直至同时停泵;
③抽水试验同时停泵后进行恢复水位观测:恢复水位观测孔应包括主抽水孔(抽1、抽2、抽3、抽4、抽、抽6)和观测孔(观1、观2、观3、观4、观5)在同一时刻同时开始观测,亦按1、1.5、2、2.5、3、3.5、4、4.5、5、6、7、8、9、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分钟时间顺序进行,以后每隔30分钟、一小时、
二小时、四小时、八小时、……观测一次,直至水位达到稳定为至。
(3)其他要求
①水温、气温观测:抽水过程中应在出水口处每隔4小时同时观测1次气温和水温值;
②抽水试验过程中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③抽水前、中、后要求水位、流量、水温、气温观测数据真实可靠不能漏记,更不得伪造数据。
(4)抽水延续时间
总抽水延续时间暂定为30天左右,但必须使群孔抽水试验的渗流场达到稳定(水位波动≤1%水位降,涌水量波动不超过抽水量的3%)。
(5)降深要求
抽水试验的降深以达到水量计算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查为目的,并应形成一定范围的降落漏斗和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