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纵膈肿瘤(精品课件)

纵膈肿瘤(精品课件)


专业 课件
39
胸腺瘤
专业 课件
40
超声检查 :
超声检查在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上有很大价值。
由于纵隔肿块部位的特殊性,临床未能广泛应用。 在多数情况下,已被CT、MRI或核素扫描所取代。
专业 课件
41
活组织检查 :
经上述方法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患者,可考虑应 用纤维支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或胸腔镜等进 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由于纵隔划分是人为的,其间没有真正的解剖 界线,因此当肿瘤长大时,它可占据一个以上 的区域
专业 课件
7
常见的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心
包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胸骨后甲状腺肿、
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血管源性、脂肪组织性、结
多发生在心底部 仅5%发生在后纵隔 10%畸胎瘤为恶性
专业 课件
20
畸胎瘤--前中纵隔多种组织成分
专业 课件
21
专业 课件
22
胸腺瘤
位于前上纵隔,大血管前间隙内,一般为一侧 性的
病理: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类 多为良性,包膜完整,有潜在恶性风险。
15%合并重症肌无力 多数病人在胸腺手术切除后,症状缓解率可达
根据上述特点,多数纵隔肿瘤均可获得初步诊断
专业 课件
26
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脊柱旁沟、可有脊椎和肋骨压迫
专业 课件
27
畸胎瘤--前中纵隔多种组织成分
专业 课件
28
淋巴瘤—
中纵隔 双侧 多发 淋巴结 增大
专业 课件
29
胸内甲状腺肿
--前上纵膈与颈部相连
--吞咽时移动
专业 课件
30
CT扫描 :
专业 课件
36
胸内甲状腺肿
--前上纵膈与颈部相连 --吞咽时移动
专业 课件
37
磁共振检查(MRI) :
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方面, MRI优于CT。
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 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图像。
专业 课件
38
神经源性肿瘤
同位素扫描 :
可协助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
专业 课件
42
诊断纵隔肿瘤的要点
肿瘤的部位 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密度或信号 肿瘤的活动 肿瘤周围结构的变化
专业 课件
43
治疗
外科治疗:绝大多数原发纵隔肿瘤,无禁忌证 放疗:恶性淋巴源性肿瘤,恶性肿瘤晚期无法
缔组织性等
专业 课件
8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上纵隔
前纵隔
胸腺瘤
胸腺瘤
淋巴瘤
畸胎瘤
胸内甲状腺肿 淋巴管瘤
甲状旁腺腺瘤 血管瘤
脂肪瘤
纤维瘤
纤维肉瘤
中纵隔
纤维肉瘤 支气管囊肿 淋巴瘤 间皮瘤
后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肠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胸导管囊肿
专业 课件
9
专业 课件
10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与侵袭和压 迫有关的症状及全身性症状
压迫大血管: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上腔静脉压 迫综合征;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 脉压增高
专业 课件
13
临床表现
压迫神经系统:压迫交感神经干时,出现Horner 综合症;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压迫臂丛 神经出现上臂麻木、肩胛区痛疼及向上肢放射性 痛疼。哑铃状的神经源性肿瘤有时可压迫脊髓引 起截瘫
专业 课件
1
概述
※ 纵隔的解剖与分区 ※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专业 课件
2
纵隔的解剖
纵隔的定义
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 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其 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 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 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
专业 课件
3
纵隔的解剖
纵隔内的器官和组织
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 食管、气管、神经、胸腺、 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 和结缔脂肪组织
60%~80%
专业 课件
23
专业 课件
24
胸腺瘤
前上纵隔
较低密度含脂肪
专业 课件
25
诊断
胸部X线检查:
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亦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胸部X线片可显示纵隔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 及有无钙化
X线透视下还可观察块影有无搏动,是否随吞咽动作上 下移动,能否随体位或呼吸运动而改变形态等
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向和速度、质 地、性质等有关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症状出现晚,轻微 恶性肿瘤侵蚀程度高,进展迅速,较早出现症

专业 课件
11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有胸痛、胸闷,刺激或压迫 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大血管、食管的 症状
与肿瘤性质有关的特异性症状
专业 课件
12
临床表现
刺激或压迫呼吸系统:可引起剧烈的刺激性咳 嗽、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 发热、脓痰甚至咯血
CT扫描几乎成为常规,它能提供许多胸部X线片所 不能提供的信息。
在脂肪性、血管性、囊性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上, CT扫描有其优越性。
CT扫描能显示出肿瘤所侵及的邻近结构和组织的 关系。
专业 课件
31
专业 课件
32
专业 课件
33
专业 课件
34
胸腺瘤
前上纵隔
较低密度含脂肪
专业 课件
35
淋巴瘤
有症状者,良、恶性各占一半 儿童较成人易出现症状和体征
专业 课件
16
神经源性肿瘤
最常见的纵隔肿瘤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周神经 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单侧多见 多无症状,压迫神经干或恶变时可发生疼痛
专业 课件
17
专业 课件
18
专业 课件
19
畸胎瘤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皮样囊肿:含前纵隔,
专业 课件
4
纵隔的分区
解剖学四分法
在胸骨角水平将 纵隔分为上纵隔 和下纵隔,下纵 隔又分为前纵隔、 中纵隔和后纵隔
专业 课件
5
纵隔的分区
前纵隔
上纵隔至膈肌及胸骨至心包
后纵隔
心包后方的所有组织
中纵隔
前纵隔至后纵隔内所有结构
专业 课件
6
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纵隔内组织器官较多,其胎生结构来源复杂, 所以纵隔内就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肿瘤,并且 这些肿瘤都有其好发部位
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专业 课件
14
临床表现
特异性症状: 对明确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如胸腺瘤出 现重症肌无力;畸胎瘤咳出皮脂样物或 毛发;神经源性肿瘤出现Horner综合症、 脊髓压迫症状等
专业 课件
15
临床表现
纵隔肿瘤的病人,症状的有无对判 断其病变的良、恶性有一定意义
常规查体发现的纵隔肿瘤,95%是 良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