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英汉互译-名词解释

生化英汉互译-名词解释

肽peptide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信号肽signal peptide
磷脂phospholipid 翻译translation
胆固醇cholesterol 遗传密码genetic codon
脂蛋白lipoprotein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脂肪酸fatty acid 胆汁酸bile acid
乳糜微粒chylomicra CM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PK
酮体ketone bodies 结构域domain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变性denaturation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碱基base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双螺旋double helix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酶enzyme
关键酶key enzyme 核酶ribozyme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酶原zymogen
端粒telomere 同工酶isoenzyme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变构调节allosteric
编码链coding strand 共价修饰调节covalent modification 外显子exon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内含子intron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剪接cleavage splicing 葡萄糖glucose
启动子promoter 反密码子anticodon
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脂类lipids
糖酵解glycolysis 柠檬酸循环citrate cycle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糖原glycogen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血糖blood sugar
生化名词解释
1、结构域:指一些较大的蛋白质分子,其三级结构中具有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明显区别的局部区域。

特点:1、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
2、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想和生物学功能,
3、同一蛋白质中的结构域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蛋白质中的结构域可以相同或不同。

2、等电点:指AA或蛋白质在溶液中解离呈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PH为PI。

3、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

其本质是空间结构被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4、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和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竞争酶的活性中心,阻碍酶和底物结合。

5、Km:即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性常数,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6、糖异生:在肝线粒体和胞液内,由非糖物质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7、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在胞液中,在6-葡萄糖脱氢酶等作用下,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8、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的TG,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和甘油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9、酮体:酮体是脂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

肝合成酮体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10、血浆脂蛋白:是脂质和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体,是血浆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其表面为亲水集团,里面为疏水脂质。

11、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作用下,把一种AA上的氨基转移给α-酮酸,形成另一种AA,原来的AA生成相应的酮酸。

12、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包括甲基、
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亚氨甲基。

其主要作用是参与嘌呤和嘧啶的生物合成。

13、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为尿素的过程。

有解除氨毒的作用。

14、从头合成:利用AA、一碳单位及CO2等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15、关键酶:指在代谢途径中催化单向反应的酶。

其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和速度,常催化非平衡反应,受底物、代谢物、效应剂调节。

16、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是富含T、G的多次重复序列,有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复制完整性的作用。

17、逆转录:以RNA为模板,dNTP为原料,有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过程。

18、点突变: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为最常见的突变形式。

19、启动子: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DNA序列。

20、不对称转录:指转录的选择性,在DNA双链上,①一股链作为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②模板链并非总在同一条单链上。

21、断裂基因:是真核生物基因,大多具有明显的断裂性特点,由若干个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交替排列组成。

22、信号肽:多数靶向输送到溶酶体、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其肽链的N末端有一段特异性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转移到细胞的适当靶部位。

23、开放阅读框:从mRNA5-端的起始密码子AUG到3-端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

24、氨基酸活化:氨基酸与特异的tRNA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下结合形成氨基酰-tRNA的过程。

25、生物转化:对非营养物质代谢转变,提高水溶性,增强极性,使其易于从胆汁或尿液排出。

26、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

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
及分别与甘氨酸、牛磺酸结合形成的结合物。

27、G蛋白:又称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与七跨膜受体相结合,存在于细胞膜内侧,能与GDP或GTP结合,由α、β和γ三亚基组成。

分有活性和无活性。

28、第二信使:位于靶细胞内的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

包括cAMP、cGMP、钙离子、IP3、DAG等
29、变构调节:代谢物与变构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个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变构而改变其催化活性。

30、共价修饰:也称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31.呼吸链:是由多种酶和辅酶构成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一条使氢氧化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连续反应体系。

32、高能化合物:指在标准条件下(PH=7、25摄氏度、1mol/L)发生水解时可释放出大于20.9KJ/mol能量的化合物。

33、糖酵解: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同时伴有少量ATP合成的过程。

34、氧化磷酸化:由代谢物氧化脱下的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35、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再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和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后,生成4分子还原当量和2分子CO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36、必需脂肪酸: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需,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

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7、脂酸β-氧化:脂酰CoA经肉碱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有序催化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生成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及一
分子乙酰CoA,1分子NADH+H及1分子FADH2。

38、活性中心:必须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接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能和底物特异结合并转化为产物的区域。

39、蛋白质腐败作用: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未被吸收的氨基酸所起的作用。

其产物大多有害。

40、联合脱氨基作用:通过转氨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的联合作用脱去氨基,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途径。

41、乳酸循环:肌肉中产生的乳酸运输至肝进行糖异生形成葡萄糖,G入血后又被肌肉摄取的过程。

生理意义是可以使乳酸再利用,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42、胆汁酸肠肝循环:进入肠道的胆汁酸可被肠道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后,将游离胆汁酸重新转变为结合胆汁酸,重新随胆汁入肠的过程。

43、Tm:指DNA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44、底物水平磷酸化:与脱氢反应偶联,直接将高能代谢物中的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的过程。

45、P/O比值:在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生成ATP的摩尔数。

46、糖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水和CO2,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合成ATP的过程。

47、氮平衡:摄入食物的含氮量与排泄物中含氮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反应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状况。

48、黄疸:过量胆红素可扩散进入组织造成组织黄染的体征。

有隐形黄疸和显性黄疸。

49、结合胆红素:在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的胆红素。

50、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被细菌作用,第7位α羟基脱氧所生成的胆汁酸。

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