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重点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重点

1.糖酵解: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
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的过程
2.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成为糖原的合成。

糖原的分解是指由糖原
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3.糖异生:由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4.有氧氧化: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
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
5.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再经过一系
列酶促反应之后又生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反应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化合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
6.血糖:血液中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7.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8.血浆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一类由脂肪,磷脂,胆固醇
及其酯与不同的载脂蛋白按不同比例组成的,便于通过血液运输的复合体。

包括CM,VLDL,LDL,HDL)
9.脂肪动员:脂肪内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供给全
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10.酮体:包括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产物
11.必需脂肪酸:人体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
必须由食物来供给。

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2.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包括:异亮
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13.蛋白质互补作用: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相互补充所缺
少的必须氨基酸,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转氨基作用:是指由氨基转移酶催化,将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到一个a-酮酸的羰基
位置上,生成相应的a-酮酸和新的a-氨基酸。

该过程只发生氨基转移,不产生游离的氨气
15.一碳单位:有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基团,称
为一碳单位
16.密码子:从mRNA编码区5’端到3’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
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或三联体密码。

(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有61个密码子编码20中氨基酸,另三个密码子代表终止信号)
17.中心法则: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
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18.半保留复制:当DNA进行复制时,亲代DNA双链必须解开,两股链分别作为模板,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合成一股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与亲代DNA碱基序列完全一样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股亲代DNA和一股新生DNA 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最重要的特征)
19.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过程,该过
程的信息传递方向是RNA到DNA
20.转录:是指生物体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把DNA碱基序列转化为RNA碱基序列,
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的过程
21.启动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均是由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转录起始位
点及控制转录起始的其他调控序列组成,是启动转录的特异序列
22.翻译:翻译又称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是核糖体协助tRNA从mRNA读取遗传信
息,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mRNA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过程,或者说是把碱基语言翻译成氨基酸语言的过程。

23.点突变:即错配,包括转换和颠换
24.变构调节:特定物质与酶蛋白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结合,改变酶蛋
白构象,从而改变其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25.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经过转录及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RNA及蛋白质,进
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的全过程
26.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大多数基因的转录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和受操控基因调
控的一组结构基因组成
27.化学修饰调节:一种酶蛋白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结合某种特定基团,或
脱去该特定基团,导致酶蛋白构象改变,酶活性也随之改变,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化学修饰。

28.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即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

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对基
因的转录启动和转录效率起重要作用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29.胆汁酸肠肝循环:在肠道中重吸收的胆汁酸,经过门静脉重新入肝脏。

肝脏再把游
离胆汁酸转变成结合胆汁酸,与重吸收的结合胆汁酸一起重新随胆汁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30.胆色素: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
胆素原和胆素等,主要随胆汁粪便排除
31.生物转化:肝脏将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最终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
使其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除体外,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32.二氧化碳结合能力:一般指在25摄氏度,二氧化碳分压约为5.3千帕时,每升血浆
所能结合的二氧化碳毫摩尔数
33.碱储:血浆NaHCO3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缓冲酸的能力,习惯上将血浆
NaHCO3称为碱储或碱储备
34.酶原: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

35.酶原激活:使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

36.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乃至
免疫学性质和电泳行为都不相同的一组酶
37.呼吸链:由位于真核细胞生物线粒体内膜(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一组排列有序的
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构成
38.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营养物质氧化释放的电子经过呼吸链传递给O2
生成水,所释放的能量能推动ADP磷酸化生存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39.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最终生存二氧
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过程。

40.磷酸戊糖途径:是指发生在某些组织的组织液中,葡萄糖在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
糖之后直接发生脱氢和脱羧等反应,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