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坚持服务民生改善、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坚持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不可动摇的旗帜,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深厚基础所决定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将引领当代中国成为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旗帜就是道路,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己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模式的根本性选择,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国家人民利益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把全体人民凝聚起来,引领最广大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万众一心、共创伟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坚定不移高举这一伟大旗帜,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崇高政治使命和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求真务实,奋力开拓创新,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实努力、不懈奋斗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历史前提。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
主要表现在:首先,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总体判断,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我国产业结构落后,增长方式粗放,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其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3)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与教训。
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深刻的教训。
在一段时期内,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认识不足,提出了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和政策,犯了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错误,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度受到挫折,这些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我国同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的关系持续平稳发展,各国加强对华经济技术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
(2)从国内发展条件看,尽管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凸显,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步伐加快,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依然存在,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这些都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是符合实际的、完全正确的,具有充分客观依据和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3)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全社会人民的创业活力(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制度的缺陷和弊病三权分立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总统也好,首相也好,议员也好,大法官也好,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或代表人物。
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种制度内的作用和影响是无足轻重的。
(1)权利分属于不同机构,出现错误时候,易造成相互推诿(2)在议会中反对党占多数时,行政与立法常在个别问题上陷於僵局。
(3)如政府执行错误政策,选民与议会也不能在其任期届满之前使其下台。
(4)任期有限,即使称职的总统最多也只能连任一次。
(只适用於美国等限制连任次数的国家)(5)对於没有连任限制的国家,由于政府首脑权力非常大,易形成实际独百度裁统治。
(6)必须定期消耗庞大选举经费,金权政治现象相对内阁制国家严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2)是由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3)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4)是由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实现需要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与高度。
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把文化建设好、发展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2)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但也要看到,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
这些情况说明,文化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艰巨,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才能繁荣和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