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知识PPT课件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 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 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 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 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 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 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4、细菌污染: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 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 5、循环负荷过重:大量快速输血常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出血倾向。如输血过多、 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咳大量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烦躁不安、 全肺布满湿啰音、颈静脉怒张、四肢浮肿。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1、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在确定需要输血时 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应当遵照“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少输”的原则。 提倡成分输血,鼓励自体输血。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治疗的总趋势。 2、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在一般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过敏史、受血史及妊娠史,有 无不规则抗体,必要时做特殊配血。详细了解受血者疾病状况,有无心、肾方面问题及肝 炎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配血工作,特别是ABO血型和Rh(O)血型。如条件许可,优先选 择输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血反应。临床输注前严格“三查七对”,输注后的30分钟内严 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如出现输血反应,及时终止输血,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4
2
二、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 1、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 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 量决定。 2、红细胞悬液: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l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 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3、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4、洗涤红细胞 :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 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 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5、血小板:用于病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升,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x109/升,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升之间,应根据出血是否易于控制来决定;如术中出现 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限制。 6、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PT或PTT>正常值的1.5倍,创面弥 漫性渗血。 7、新鲜液体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8、普通冰冻血浆 :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不伴有贫血的烧伤早期以及某些内科, 儿科疾病引起的血容量减少,以丧失水分或血浆为主,要根据情况输用晶体液,血浆,白蛋白. 大面积烧伤,肝硬化,慢性肾炎,肠痊等低血浆蛋白血症的患者,当血浆总蛋白低时,可输用。 9、冷 沉 淀 :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 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3
临床输血知识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表面的抗原类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 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 凝集原: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是一种抗原。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 是抗同名凝集原的抗体。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会发生红细胞凝集。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为4型:凡 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即称A型;如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型;若A与B两种凝集 原都有的称为AB型;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则称为O型。 Rh血型: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 集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 输血适应症:急性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功能障碍。 急性失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 容量10%(500ml)时,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 容量20%(500-800ml)时,应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 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首选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 浆增量剂。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1000ml)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 静脉输血的禁忌症包括: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及对输血有变态查 1、检查血型主要是测定患者ABO血型。第一次输血者,或Rho阴性较多的民族,还应 测定Rho血型。 2、交叉配血:用受血人和供血者的血清和血球作交叉凝集试验,阴性者方可输注。 (二)输血注意事项 1、输血尽可能使用同型血。以往称O型血为通用血,是不合理的。只有血清抗体效 价低的O型全血或洗涤红细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输给非O型者。 2、同一供血者的两袋血可前后连续输注;而不同供血者的两袋同型血,应在输完第 一袋后,以少量生理盐水冲管,再接着输第二袋即另一供血者之血液。 3、因血液一般在4℃保存,故输注时其温度远较体温为低,若中、慢速滴入,不必 预先加温;但病情需要快速输血时,则应先在37℃水浴中加温后再用。 4、急诊病人输血后至少观察1小时才可离去,且患者离去后有不适或排酱油色尿, 应速回医院诊治。 5、除生理盐水外,不能将其它静脉注射药液加在血液中静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6、血液过于粘稠需要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同型血浆,禁用其它任何液体。 输血指征: 一、ASA输血实践指南规定: 1、Hb> 100g/L,一般不必输血; 2、Hb< 60g/L,才需输血; 3、Hb在6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 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外,还需根据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 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