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于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患沟通于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姓名:莫旭学号:2013190619 班级:临二摘要: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化问题已迫在眉睫,医生在老百姓的眼中已不在是白衣天使,更多的被冠以“受贿、不负责”的字眼。
针对医院以及医务人员遭受暴力攻击愈演愈烈, 医生被患者及其家属殴打侮辱致伤致残致死屡见不鲜。
人们对于医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信任,取而代之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如何增强病人对医生的认同感,如何使医生得到患者的认可。
这其中沟通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为改善医患关系,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我将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以论述加强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医患关系,沟通作用一医患关系产生的原因据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
如此惊人的数据背后掩藏着怎样的秘密,医疗事业的矛头指向医生时,很多老百姓却忽略了病患的过错。
我认为矛盾化的医患关系与医生和病人的都密切相关。
1患方因素消费者维权意识高涨——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
在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顾客是上帝”这句商业活动中的口号,被有些患者简单地套用过来,认为医疗活动中也应“患者是上帝”。
①健康意识加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都更加重视,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
实际上就医疗工作而言,仍有许多疾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每一个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每次治疗的效果。
2医方因素医护人员收入偏低——众所周知,医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特殊性、科学性强、风险高的特点, 医生的时间付出多, 责任大, 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然而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医疗技术纳入分配的主要参数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使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医生的收入相对低廉, 导致心理失衡。
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
其次医生工作量大,以广州某综合三甲医院门诊为例,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治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五、六分钟。
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 当病人诉说症状时, 平均19 s就被医生打断了;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
②二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 1医患沟通的内容医疗、护理、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
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③ 2医患沟通七艺术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起主要作用, 必然要求医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
作为一名医学生,正好我才从香港学习了“有关癌症护理义工的职责”,一下我就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于医患关系的认识(1)多听少讲,多用“是的”、“我明白”等词句当我们心情不好时,总是希望有人可以陪在我们身边听我们诉说烦恼,病人亦是如此。
他们由于身体上的痛苦,更加渴望有人可以倾听。
当医生在问诊时,如果病人将自己的苦楚说出来时,此时医生不应该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反而应该认真倾听,并加以“是的”“我明白”等词表示认同,就可以使患者觉得医生就如同自己的朋友一般。
这样更有利于病人对于医生的信任。
(2)善用身体语言沟通不仅是语言上的交流,身体上的交流更为重要。
有时候,如果病人觉得难受,适时的拍拍病人的肩膀或是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可以营造温馨的医患关系。
通过身体接触所产生出的能量会给病人心理上鼓励的暗示。
有人做过调查,将20个人分成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暗室里。
一组人把手绑上,而另一组人不绑。
等到三小时后,分别将两组人放出来。
将手绑在一起的那十个人呈现出了极大的躁动与不安情绪,而没有绑手的那是个人,通过用手相互击打以鼓励对方从而没有呈现出任何的消极情绪。
由此可以看出,身体语言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医生们。
他们总是带着让人感到沉闷的口罩,有时医生们戴着口罩与病人进行交流会让病人觉得更加不安。
所以这时身体的沟通就弥补了语言交流的不足,让病人也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3)忌比较经历有时一个病患患了很严重的疾病比如癌症时,医生就会告诉他说,“你这个病虽然很严重剩余的时间不多了,但是以前我有一个病人情况和你差不多,但是最后好转了,所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这样的话在医院里应该常听到。
前一阵,我去香港大学医学院进行义工们的交流,有一位从事多年晚期癌症研究的医生在给我们上课时就说到了“切忌比较经历”的作用。
在与病人沟通时,我们以往总是会认为医生说他以前的案例会给目前的病人心里上的鼓舞,但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港大医学院的老师说,他们有做过一个调查,很多病人在就诊时都不希望医生说其他类似的病例,这样会让病人觉得“我又不是你以前那个病人,我不可能像他一样恢复”的心理暗示。
所以我觉得在医患沟通中,一定要从病人的心里出发,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这样才会达到双赢的局面。
(4)懂得看时机,场合,评估其接受程度在医生与病人沟通中,医生要留意对方的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对方对病情的认知程和对交流的期望值。
要在合适的时机里善于引导病人描述病情。
(5)出于善意,尊重其自主权医务人员必须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解释说明的义务,即“告知”义务,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
同样,患方也应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完成诊疗过程,尽到自己的义务,以达到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氛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拉近双方的距离。
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保证医患双方履行自己的上述义务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保证如实地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何要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呢?他们没有很丰富的医学常识无法像医生那样有专业的知识来进行疾病的判断,如果听从病人的想法,医生还要怎样治病?我在香港学习时,老师就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或许是内地与香港背景的不同,在香港医生十分尊重病人的选择。
有一些奄奄一息的病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于是就会告知医生在自己快不行时不要进行抢救,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抢救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也只是再受一些痛苦罢了。
这样的案例在香港十分常见,但我觉得在内地近十年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医生敢像香港的医生那样。
这我能够理解,毕竟香港和大陆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是不一样的。
但是令我不解的是,内地有一个及其普遍的现象就是一旦病人得了不治之症,家属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医生隐瞒病人的病情,不对他告知。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病人就会不断的猜测认为医生欺骗了他,医患关系自然就会发生。
在香港,只要是病人得了重病,医生都会告诉他,并让病人自主选择治疗的方法。
平等的沟通使医生与病人就像朋友般亲密。
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参考香港的医生与病人的相处原则,让医生在与与病人沟通时完全尊重其自主权。
这样就不会有病人认为医生有隐瞒而打医生的例子出现了。
(6)换位思考医患沟通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 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
病人到医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减少痛苦, 早日康复。
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 采取换位思考, 按照“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思路,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情, 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 急病人所急”。
耐心细致、热情周到, 主动地利用多种形式与病人或亲属进行交流, 使对方心态趋于平静, 认为医务人员十分理解他的病痛, 医务人员是在关心他、同情他、爱护他, 取得医患间的相互理解, 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医患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大家都是为了战胜病魔, 现在医生遇到病人就想对方会不会“告我”、病人见医生就想对方会不会“告我”, 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以前医生遇到急救病人, 以抢救病人为第一要务, 如果病人病情被签字与不签字耽搁了, 这才是对患者的严重不负责任。
而现在, 医院在抢救病人的同时, 也应注意留下证据, 防范可能发生的纠纷。
更重要的是, 医生和病人都应换位思考, 多考虑对方的处境和心态, 这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7)处理自身心理在香港学习的时候,老师一直强调不能因为害怕被指责或怕引发负面反应而不与病人沟通。
在诊疗过程中, 医务人员应该对病人尽心尽责, 想方设法为病人排忧解难。
一旦在服务或操作上发生失误, 就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以取得病人或亲属的谅解。
当病人因病情而烦躁, 出言不逊, 甚至得罪医务人员时, 医务人员更应该体贴关心、谅解病人的行为。
医患之间的沟通、谅解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3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与意义(1)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卫生事业的桥梁1>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社会之中,我们处在一个人与人沟通的世界,没有沟通,我们将无法生存。
2> 医患沟通,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
3>医疗机构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在这里,有许多的医务人员,有许多的患者和家属。
医患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2)患者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到自己病情医方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才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
例如患者体质上的特殊情况,只有患者自己最清楚,而有些特殊情况医务人员可能检查不出来。
如患者药物过敏情况,如果医务人员在询问病史时没有深入地了解,而使用了不应该使用的药物而发生了过敏反应,则会发生不当的医疗行为。
(3)减少医疗纠纷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如果把即将进行的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等,在实施医疗行为以前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在了解正确的医疗信息后,才作出关系到治疗成效和回避风险的医疗决定。
医患沟通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准备,以后出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能够理解和正确对待。
总的来说,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国提出建立法治和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些问题将得到逐步的改善。